专栏名称: 十五言
只欢迎有格调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时报  ·  39名中国人获救 ·  22 小时前  
中国新闻周刊  ·  这一次,轮到潍坊了 ·  昨天  
人民日报  ·  《哪吒2》 “高开疯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五言

一千年前的中印之战,大唐王玄策灭亡印度戒日王朝!

十五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6 11:40

正文

作者:大海


今天我们讲讲千年前的中印之战。


多奇志的印度和我国之间的 摩擦 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此事件不单在两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国际上也引发了不少关注。这两个亚洲陆地大国在 崛起之路 上,恐怕少不了这样的矛盾。

当然,国人对我军的信心是充足的。中印之间的摩擦要是 升级 ,三哥还真未必顶得住。其实根本不需要我现代化的三军出手,早在 千年前 ,唐朝就已经有人凭一己之力扫平印度了……


公元641年,就在 玄奘在曲女城举办辩经大会 的那一年, 戒日王 一看中国人很牛逼啊,得派人去看看,于是 向大唐派出了第一批使节 。唐太宗高兴坏了,人家那么大老远来的,还翻过那么多雪山,唐太宗还回了很多礼物。派李义表率使团回访,受到了热烈欢迎。然后派了使节回访,正使叫李义表, 还有一个副使叫王玄策,他还是玄奘的老乡,洛阳人。


丑萌的王玄策


总是喜欢抠腰带的李世民


到了公元647年,玄奘已经回到长安开始译经了。唐太宗再次派使节访问印度,这一次 王玄策成了正使 ,副使叫做蒋师仁,队伍共有30人。他们首先要去 吐蕃 ,拜访一下大唐女婿吐蕃赞普 松赞干布 ,看望刚刚和亲嫁到这里的 文成公主 ,然后继续向南翻过 喜马拉雅山 ,经过泥婆罗(尼泊尔)去 印度


公元645年的唐朝

吐蕃和印度戒日王朝


松赞干布在西藏历史上就是个战神一样的存在,十三岁继位吐蕃赞普(君主)。据记载他十四岁就开始带兵打仗,迅速平定叛乱,征 苏毗 ,破 吐谷浑 ,灭羊同( 象雄 ),633年迁都逻些(今 拉萨 ), 644年统一了青藏高原。


一身金光的松赞干布

期待和公主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其俗谓强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赞普妻曰末蒙。……地直京师西八千里,距鄯善五百里,胜兵数十万。国多霆、电、风、雹,积雪,盛夏如中国春时,山谷常冰。地有寒疠,中人辄痞促而不害。

——《新唐书·吐蕃传》


吐蕃势力范围

和地形图

真是西藏一霸


松赞干布听说吐谷浑娶了唐朝公主,他也要娶唐朝公主,唐太宗刚开始没听说过这哪来的山大王,也没在意。结果吐蕃大军攻打 吐谷浑和松州 (今四川松潘地区),唐军挨打了,又用计回击了一下。李世民这才又接见吐蕃使者,听说了松赞干布的事迹,想起自己也是16岁开始带兵打仗,18岁开始统一战争,决定两国交好。公元641年,唐朝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 文成公主 嫁到吐蕃。


文成公主庙(青海玉树)。


松赞干布热烈的欢迎了文成公主,为她 筑城邑、立宫殿 。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涂大红脸,松赞干布就下令不要涂大红脸,自己也 换下毡裘 ,穿上 丝绸衣服 ,还派吐蕃贵族子弟到唐朝去学《诗》、《书》,请唐朝文人去管理吐蕃文档。


左:尺尊公主

中:松赞干布

右:文成公主

三个人的爱情生活


佛祖12岁等身像

文成公主带入吐蕃

现供奉于拉萨大昭寺


王玄策应该跟松赞干布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而文成公主在此很少见到大唐的使节,想必也有一场寒暄。除了文成公主外,松赞干布还娶了另一位来自泥婆罗(尼泊尔)的 尺尊公主 。横竖都是亲戚,又顺路,王玄策那也得去拜访一下。


佛祖8岁等身像

尺尊公主带入吐蕃

现供奉于拉萨小昭寺


我们不知道王玄策是从哪里翻过 喜马拉雅山 的,也许是 亚东沟 或者 吉隆沟 ,不过后来这条路广为人知,就是 茶马古道 。当初张骞出使 大夏 (吐火罗盆地)的时候看到那里有蜀竹和蜀布,问他们你们哪里搞到这些东西的,他们说我们是从印度买来的,张骞才知道印度离四川不远了。


茶马古道上的四川运茶人

这个负重量如同特种兵

1908年


红色为茶马古道

真正的蜀道难、滇道难

藏道更难


茶马古道中的万锦县

出现了四川与云南两条岔道


王玄策这次出使尼泊尔的具体情况史上没有记载,但是《旧唐书》记载了上一次王玄策作为副使跟李义表 出使天竺时路过尼泊尔 的情况,尼泊尔国王一看亲家的亲家来了,大喜,还带他们观看了一口阿耆婆沴池,可能是火山熔岩池。

卫尉丞李义表往使天竺,涂经其国,那陵提婆见之,大喜,与义表同出观阿耆婆沴池。周回二十余步,水恒沸,虽流潦暴集,烁石焦金,未尝增减。以物投之,即生烟焰,悬釜而炊,须臾而熟。

——《旧唐书·西戎传》


尼泊尔旅游胜地博卡拉

是西藏和印度之间

重要的的贸易中转站


从尼泊尔到印度就好走多了,而且是第二次来了,本来应该轻车熟路,不过毕竟文化差异太大,对于王玄策来说,印度简直就是 另外一个星球 上的。

厥土 卑湿暑热,稻岁四熟 ,有金刚,似紫石英,百炼不销,可以切玉。又有 旃檀、郁金 诸香。通于大秦,故其宝物或至 扶南、交趾 贸易焉。百姓殷乐,俗无簿籍,耕王地者输地利。 以齿贝为货 。人皆 深目长鼻 。。。。 死者或焚尸取灰,以为浮图;或委之中野,以施禽兽 或流之于河,以饲鱼鳖 。无丧纪之文。谋反者幽杀之,小犯罚钱以赎罪。不孝则断手刖足,截耳割鼻,放流边外。有文字, 善天文算历 之术。其人皆学《悉昙章》,云是 梵天法 。书于 贝多树叶 以纪事。不杀生饮酒。国中往往有旧佛迹。

——《旧唐书·西戎传》


印度戒日王朝强盛时期


岂料就在这一年, 戒日王死了 。他手下一个小国的国王阿罗那顺一看机会来了, 发动政变篡位 了。这时听说大唐派使者来拜访戒日王,还以为大唐来找他麻烦,派了一对人马,王玄策只有三十个人,又是客场作战,根本没法打啊,结果被抓起来了。


戒日王致敬佛

属下赶紧帮领导打伞


看到一些资料说戒日王病死的,对此我深表怀疑,要是这样的话阿罗那顺怎么会这么紧张呢,《旧唐书》只说“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依我看有可能是 阿罗那顺直接趁戒日王老了篡位杀了他 ,才会国中大乱以为大唐找他麻烦,发兵把王玄策抓起来了。

遣右率府长史 王玄策使天竺 ,其四天竺国王咸遣使朝贡。 会,国中大乱 ,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乃尽发胡兵以拒玄策。玄策 从骑三十人与胡御战,不敌,矢尽,悉被擒。 胡并掠诸国贡献之物。

——《旧唐书·西戎传》


王玄策一看完了,你篡你的位关我啥事啊,反正我们又不干涉内政。这下好了 使团全军覆没 ,连贡献礼物也被抢了,这口气实在咽不下。趁着月黑风高,跟副使蒋师仁偷偷逃了出来,一口气跑到 尼泊尔 吐蕃 :这小子不像话啊,竟然不把大唐使节放在眼里,咱们横竖是亲家,打我们就是打你们啊,我们大唐远在天边,可你们是邻居啊,这口气忍了以后你们还怎么混? 我看他们现在乱的很,只要你们借我一万精兵 ,我保证把那小子的人头提来见你。


戒日嘉蒂拉仓库的遗址


我们不知道王玄策是怎么忽悠松赞干布和尼泊尔国王的,总之他还真的借到了 八千多精锐骑兵 ,浩浩荡荡杀回了印度,再加上一些反对阿罗那顺的小国,俨然一支 联合国军 。分裂割据的三哥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不但损兵折将,连都城都丢了, 阿罗那顺 逃出城外还被 蒋师仁 抓到了, 强大的戒日王朝就这么亡国了。


大唐——吐蕃——泥婆罗——天竺

鼎盛大唐对这西南之地

也感到头疼


戒日王朝留下的雕花佛塔


玄策乃挺身宵遁,走至吐蕃, 发精锐一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 。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二国兵进至 中天竺国城 ,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阿罗那顺弃城而遁,师仁进擒获之。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 于是天竺震惧,俘阿罗那顺以归。

——《旧唐书·西戎传》


印度战象

实战作用主要是吓唬敌军

然而自己更容易受惊


就像甘英出使大秦一样,正史关于这件事的记载非常简单, 这么大的事件通共不到200字 ,跟甘英一样我们至今不知道他的生卒年月。可能是王玄策的官位太低,又被同一时期的玄奘盖过了风头。王玄策到底是怎么逃脱的,怎么借兵的,怎么攻城的,怎么班师的,这些细节都没有,也无从猜测。直到几年前有个日本作家叫田中芳树,写了一本小说叫 《天竺热风录》 ,杜撰了王玄策用“火牛阵”击溃印度数万象军和云梯、抛石车的故事,再现了这段传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