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把握新媒体热点,展望新媒体未来。从国际到国内,从政府到行业,搜罗新鲜资讯,陈述多方态度,观察进行时,就在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推出的一周新媒体观察。
据《人民邮电报》消息,5月17日,2024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数字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题为《继往开来 创新领航 携手共谱发展新章》的主旨发言。本次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在这期间还举行了宁波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仪式,启动了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来自政产学研用的多方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在我国全面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推动工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选择,代表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与各工业门类深度融合,从而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信息通信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保障工业产业网络体系的安全运行。科技创新在制造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来源,提升科技创新力有利于全面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促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
第32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
网络发展年会在恩施召开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消息,5月16日,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为主题的“第32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27届国际广播电视技术讨论会(CCNS & ISBT 2024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开。会上有关学者围绕数字创意中的内容生产技术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应用、6G与广播融合发展、Sora引起的对未来电视的思考等话题作报告。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年会不仅聚焦行业前沿技术本身,也深刻地探讨了科技创新如何引领行业发展。从数字创意中的内容生产技术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从6G与广播的融合发展到Sora对未来电视形态的探索,这些讨论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激发创新潜能。总之,底层算法、人工智能、通信技术、数据驱动正成为推动媒体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5月1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视听媒体微服务技术架构规范》《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第8部分:分类分级》两项行业标准。其中,微服务标准结合微服务技术与视听媒体业务的特点和需求,规定了视听媒体微服务技术架构,具有灵活扩展、快速部署等特性。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分类分级标准,根据有线、IPTV、互联网电视、直播卫星等不同传输方式,规定了不同TVOS子版本应具备的功能和技术要求。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视听媒体领域普遍存在传统技术架构不能适应发展要求的问题,广播电视不能满足内容快速迭代与多样化服务的需求,互联网在内容生产和播出环节中也难以达到高质量管理的目标。由此,视听媒体微服务架构接连涌现,出台技术架构标准,为行业起到导向规范作用,对视听媒体行业发展大有裨益。同时,制定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分类分级标准,可为不同传输方式的智能电视终端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助于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随着这些标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行业将迎来更加规范繁荣的局面。
据《人民邮电报》5月14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4年“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活动时间为2024年5月-12月,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线上活动主要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各相关单位和企业设置网络宣传专区,推出云课堂、公益直播等服务,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线下活动主要为各地开展特色活动,集中宣传推广数字技术适老化优秀成果,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活动包括政策宣贯、调查研究、服务升级、技能教学、技术共享、惠老专场6项内容。
数字化时代下,从电子政务到智慧城市,人们在享受着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数智红利”的同时,作为传统媒体“深度用户”的老年人却难以顺畅地与信息化时代接轨。“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的组织开展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整体社会对于“数字适老”的重视程度,通过调研聆听老年人的心声,了解老年人群对于数字技术的需求与期盼,更加贴近民心完成数字平台适老化改造;另一方面,也向老年人发出来自数字时代的邀请,通过长时间、广范围、多形式的数字技术宣传,为老年人“搭把手”解决数字技术使用难题,增强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
《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据中央网信办5月15日消息,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通知要求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数字乡村发展的工作目标,并部署了9个方面28项重点任务。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发展,将从多个方面推进乡村融入数字时代潮流。在农村环境建设方面,有利于提升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的供给、改造和升级。在农业生产与经济方面,有助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涉农数据的集成共享,以推进智慧农业大力发展,并为粮食安全提供数字化支撑,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农业经济注入新活力。在乡村社会生活方面,数字乡村发展则能促进乡村居民数字技能和素养提升,提高乡村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从而加快推动智慧乡村建设。
据央视新闻消息,北京时间5月14日凌晨,OpenAI公司在美国加州举办新品发布会,推出一款名为GPT-4o的人工智能模型。据介绍,新模型能够处理50种不同的语言,提高了速度和质量,并能够读取人的情绪。它可以在最短232毫秒之内对音频输入做出反应。即使对话被打断,新模型也可以做出自然反应。这是此前人工智能语音聊天机器人做不到的。图像输入方面,研究人员启动摄像头,要求实时完成一道方程题,新模型轻松完成了任务;研究人员还展示了它对一张气温图表进行实时解读的能力。
当前,技术创新成果使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迈上新高度。“o”的背后代表着“全能”:50种不同语言,显示其在跨文化交流的巨大潜力;几乎与人类没有差别的语音响应时间,是AI在对话体验上的一次飞跃;无论是实时解题还是图表分析,游刃有余的表现中隐藏着的是人工智能在更多领域大放异彩的潜力……期待未来人工智能的每一次进步,都能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智能、便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