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山合水易旅游规划
旅游度假产品综合服务商,国内首家专业“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机构。业务涵盖创意策划、规划设计、商学培训、投融资与招商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旅游报  ·  “赛博年”、BOT狗……当旅游现场成为AI秀场 ·  2 天前  
掌上澄江  ·  你好澄江丨抚仙湖畔,春风抚芦苇 ·  昨天  
掌上澄江  ·  你好澄江丨抚仙湖畔,春风抚芦苇 ·  昨天  
爱浪客  ·  速度 | ... ·  2 天前  
畅赏黑龙江  ·  你在追《哪吒》票房 我在黑河邂逅雾凇仙境 ·  2 天前  
畅赏黑龙江  ·  你在追《哪吒》票房 我在黑河邂逅雾凇仙境 ·  2 天前  
嘉定消保委  ·  上海梅花节、紫罗兰花海......本周文旅生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山合水易旅游规划

山合水易“美丽乡村”专题研究三:美丽乡村模式经验总结——安吉、永嘉、高淳、江宁模式,特点解读!

山合水易旅游规划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1-10 18:20

正文

专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 投智美丽乡村建设

做有品位的创意和设计


m.shsee.com


上一期,我们重点介绍了美丽乡村模式中的北戴河模式,山合水易以自身经验汇总了其余四种国内美丽乡村模式:安吉模式、永嘉模式、高淳模式和江宁模式。


安吉模式

安吉县是一个 典型山区县 ,经历了工业污染之痛以后,1998年安吉县放弃工业立县之路,2001年提出 生态立县 发展战略。2003年,安吉县结合浙江省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在全县实施以“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为内容的“两双工程”,以多种形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工业污染、违章建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着重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固废处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河沟池塘污染治理,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在此基础上,安吉县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产业提升、环境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把全县建制村建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


自2003年以来,安吉县通过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面貌。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66.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5.2亿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总收入由7亿元增加到36.3亿元,年均增长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3.4亿元增加到21.1亿元,年均增长22.5%,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由5402元增加到15836元,年均增长12.69%,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转变为高出全省1000多元。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 最大特点 是,以经营乡村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安吉立足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茶产业、生态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仅竹产业每年为农民创造收入6500元,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农民每年白茶收入2000多元,因休闲旅游每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各占农民收入的13.5%左右。


永嘉模式


浙江省永嘉县以“环境综合整治、村落保护利用、生态旅游开发、城乡统筹改革”为主要内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以“千万工程”为抓手,进行 环境综合整治 。全县通过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立面改造、广告牌治理、田园风光打造、高速路口景观提升等重点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以 古村落保护利用 为重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对境内200多个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风情村落进行梳理、保护和利用。对分散农村居民进行农房集聚、新社区建设,推进中心村培育建设,从而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布局。


三是以 生态旅游开发 为主线,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积极挖掘本地人文自然资源,精心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养生保健产业,加快农村产业发展。


四是以 城乡统筹改革 为途径,促进城乡一体发展。通过“三分三改”(即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民过上市民一样的生活。


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 主要特点 是通过人文资源开发,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资源、人口和土地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

高淳模式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以“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和谐美”为内容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改善农村 环境面貌 ,达成村容整洁环境美。按照“绿色、生态、人文、宜居”的基调,高淳区自2010年以来集中开展“靓村、清水、丰田、畅路、绿林” 五位一体 的美丽乡村建设。对250多个自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道路、河道、桥梁、路灯、当家塘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建改造农村道路190km,建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2套,铺设污水管网超过540km,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770t/d,形成COD减排能力480t/年、氨氮47t/y,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3%,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30%以上。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新增垃圾中转站34座、垃圾分类收集桶6600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动迁拆违治乱整破专项行动,累计动迁村庄180万m2、拆除以小楼房等为主的违建20万m2,搬迁企业20家,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优化。


二是发展农村 特色产业 ,达成村强民富生活美。以“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的思路对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古村保护型、休闲旅游型等多形态、多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实现村庄公园化。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跨区域联合开发、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开发等 多种方法 ,大力实施产供销共建、种养植一体、深加工联营等产业化项目;深入开展“情系故里,共建家园”、企村结对等活动,通过村企共建、城乡互联实施一批特色旅游业、商贸服务业、高效农业项目,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三是健全农村 公共服务 ,达成村风文明和谐美。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集党员活动、就业社保、卫生计生、教育文体、综合管理、民政事务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综合用房建设,健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主体、以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以服务站点为补充的服务设施网络,加快农村通信、宽带覆盖和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采取切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向科学、文明、健康方向持续提升。


高淳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打造都市美丽乡村、建设居民幸福家园”为主轴,积极探索生态与产业、环境与民生互动并进的绿色崛起、幸福赶超之路,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与转变方式相互促进、与建设幸福城市相互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区以桠溪国际慢城、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示范的美丽乡村核心建设区达200km2,覆盖面达560km2,占全区农村面积的2/3,受益人口达30万,占全区人口的3/4。近3年来,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高淳区美丽乡村建设的 最大特点 是以生态家园建设为主题、以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为支撑、以国际慢城为品牌,集中连片营造欧陆风情式美丽乡村,形成独特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江宁模式

江宁区作为南京市的近郊区,提出了“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田园化和山青水碧生态美、科学规划形态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 “三化五美” 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江宁区着力抓好以下 七大工程 :一是 生态环境改善巩固工程 。强化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态治理,实现永续发展。二是 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工程 。通过土地整治和集约高效利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显化农村土地价值。三是 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工程 。以路网、水利、供水供气和农村信息化为重点,全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系统。四是 公共服务完善并轨工程 。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水平,推进城乡缩差并轨,增强农民幸福感和归属感。五是 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通过现代农业和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的培育,推动生态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六是 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工程 。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深化农村产权管理机制改革,激发农村活力。七是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程 。进一步优化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和乡土文化融合发展,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江宁区通过 点面结合 、重点推进方式建设美丽乡村。面上以交建平台和街道(该区撤并乡镇全部改为街道)为主,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430 km2的美丽乡村示范区。点上以单个村(社区)进行美丽乡村示范和达标村创建。对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和单体投资较大的项目,采取国企(如交建集团)主导、街道配合的建设路径;对一些能够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的项目,鼓励街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如大塘金、大福村等特色村建设都有社会资本参与;对一些适合农民自主建设的项目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建设,杜绝与民争利。


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的 主要特色 是积极鼓励交建集团等国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市场化机制开发乡村生态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打造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形成都市休闲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上期连接: 山合水易“美丽乡村”专题研究二:国内成功美丽乡村模式经验总结——北戴河模式,值得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 山合水易旅游规划 整理编辑, 转载需注明 ,违者必究!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 END --------


【往期推荐阅读


最新研究:

● “三产融合”做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不懂“二产”升级

● 休闲农业的又一盈利爆点,请第一时间查收!

●不到50亩的农场无法抗衡千亩农场?这个袖珍农场堪称经典

● 标杆性田园综合体,实现从一产向全产业链延伸的成功模板

● 年接待量超800万人次,“乌村”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 休闲农庄如何通过“主题化”提升,抓住盈利点(附案例)

● 如何为自己的农场植入“亲子项目”,实现产业突破?

●十五年为台湾休闲农业创造数百亿价值,“桐花祭”值得......

●“体验”是“休闲农业”提供给消费者高层次的“产品”

山合水易案例:

【案例】北京市朝阳区蓝调国际庄园:一般农业到市级示范园区精品庄园的蜕变

【案例】江西省吉安市三角梅农业主题公园:传统农业遇上文化创意的精彩

●  特色小镇 · 山合水易案例集锦

●【案例】新疆察布查尔“伊南苑”国际湿地养老养生度假区

●【案例】江西农林休闲旅游综合体设计

【案例】海南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

●【案例】北京蓝调国际庄园规划

经验借鉴:

田园式养老的探索:下乡养老村宅成"刚需"

休闲旅游靠这五种设施,小小农庄也能年客流82万,还必须要预约!

湄潭,茶香四溢的山水田园城市,这个茶乡典范哪点吸引你?

特色小镇的 IP 运营探索,看 IP 如何给特色小镇赋能!

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能融合发展吗?它们究竟什么关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