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岁月是把杀猪刀,那么读书是把整容刀。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在美图软件横行的今天,只有才华才是最好的滤镜。而这句话用来形容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则再合适不过了。他把阅读当做是一种生活习惯。对自己而言,读书就像吃饭
图/Pacino
如果说岁月是把杀猪刀,那么读书是把整容刀。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如果说岁月是把杀猪刀,那么读书是把整容刀。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在美图软件横行的今天,只有才华才是最好的滤镜。而这句话用来形容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则再合适不过了。
他是高晓松。
在《奇葩说》上,马薇薇说她喜欢的情诗要像深海一样,表面不动声色,内里自由汹涌。
高晓松略作思考,立马用顾城的《小巷》戳中了马薇薇的少女心。
“小巷又弯又长,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如果是我,或许会用泰戈尔这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来表达自己热烈而幽怨的爱情。
然而顾城的《小巷》更含蓄内敛,看似波澜不惊,心情早已汹涌决堤。
《奇葩说》中,还有一期的话题是“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该不该鼓励他继续撑下去?”高晓松说,“我会鼓励你撑下去,但我尊重你的选择,我要告诉你一句话……”
你是那颗星星
我是你旁边的这颗星
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
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
它变成了暗物质
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
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
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
无论
你在哪里…
△可滑动查看
节目现场的众人瞬间泪崩。
都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和读过的书。高晓松便是如此,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的他深受家人影响。
高晓松的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两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外婆陆士嘉是北京航空学院筹建者之一,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国籍博士。
外舅公施今墨是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
舅舅张克潜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
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教授,母亲张克群更是师从梁思成。
他母亲那句流传至今的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更是让高晓松养成了一生的习惯——读书。
而读书也的的确确撑起了他的才华和野心。
1988年,作为高材生的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生来并不安分的他,与来自各个高校的朋友组了一个乐队叫“青铜器”。
(年轻的高晓松和老狼)
在玩乐队的过程中,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有人评价说,全中国九成的人,都能哼出《同桌的你》,剩下的一成里,十之八九会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彼时的高晓松为了唱歌、创作,和老狼跑到海南的歌厅驻唱,回程时路费不足,蜗居在厦门大学的“校中村”里,一呆就是大半年。条件恶劣、兜里没钱,有的只是才华和梦想。或许正是这种潦倒的环境,给了高晓松爆发的机会。《同桌的你》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同桌的你》收录在老狼的专辑《恋恋风尘》当中)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
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
喜欢和我在一起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得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奔东西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
谁把它丢在风里
△可滑动查看歌词
自觉不适合当科学家的高晓松,从清华退学了。事与愿违的是,想要投身
艺术事业的
高晓松,在1993年报考北影研究生落榜。
但是饱读诗书的高晓松并没有走投无路,读书的用处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才华成了高晓松的敲门砖。据说《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就是高晓松在落榜打工期间,用一个上厕所的功夫便成就的好歌。
无声无息的你
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
如今再没人问起
分给我烟抽的兄弟
分给我快乐的往昔
你总是猜不对我手里的硬币
摇摇头说这太神秘
你来的信写的越来越客气
关于爱情你只字不提
你说你现在有很多的朋友
却再也不为那些事忧愁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睡在我寂寞的回忆
那些日子里你总说起的女孩
是否送了你她的发带
你说每当你回头看夕阳红
每当你又听到晚钟
从前的点点滴滴会涌起
在你来不及难过的心里
你来的信写的越来越客气
关于爱情你只字不提
你说你现在有很多的朋友
却再也不为那些事忧愁
你问我几时能一起回去
看看我们的宿舍我们的过去
你刻在墙上的字依然清晰
从那时候起就没有人能擦去
△可滑动查看歌词
落榜后,在亚洲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编导的高晓松接触了大量拍摄广告和MV的机会,也为自己日后的职业生涯铺好了道路。
他的电影处女作《那时花开》集结了周迅、夏雨、朴树。他电影代表作《我心飞翔》更是请来了陈道明、李小璐担纲主演,这部电影在法国里昂电影节拿下了最高奖,在美国雪城电影节获得了评委会大奖。高晓松也随之走上人生巅峰。
(电影《那时花开》)
(电影《我心飞翔》)
2011年,高晓松醉驾入狱,监狱里的半年,高晓松坚持读书、写作、翻译,既是反省,也是沉淀。回忆起那段时光,高晓松获得的是告别轻狂过去的信心和对未来人生慢慢的思考。
出狱后的2012年,他带来了获得无数好评的综艺节目《晓说》。节目中的他,讲故事娓娓道来、抖包袱轻松自如。酒驾的阴影被他用扎实的知识、风趣的谈吐一扫而光,换来的是无数迷弟迷妹。
从清华退学怎么样?北影落榜又怎么样?犯过错又怎么样?重要的不是你在哪里读书,而是你有没有读书,在读什么书?
正如高晓松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只要在读书,就是在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而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
有人问我:高晓松在小鲜肉扎堆的娱乐圈里,仅凭这样的颜值为什么会这么火?
诚然,高晓松的笔名“矮大紧”被无数网友戏谑为:长得不高,脸大,穿衣服还紧,他的自拍更是惨不忍睹。在这看脸的社会里高晓松确实是一股“清流”。
但是,高晓松不火天理难容。
比他帅的,没他有才,比他有才的,没他多艺,比他多艺的,没他博学。从音乐到电影、从历史到人文、从诗歌到互联网,高晓松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读书读回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情商和幽默感,说话引经据典却不盛气凌人。
知乎上,知友@文小玉的评论特别精辟,她说高晓松是她的男神,男神既然敢长成这样,你就知道他多有才华。
这,或许就是高晓松火的理由了吧?
很多网友感慨,高晓松究竟读了多少书才能这般聊天吹牛信手拈来。
(被高晓松翻烂的各种《金瓶梅》)
高晓松自己说,他把阅读当做是一种生活习惯。对自己而言,读书就像吃饭,不是一种追求,也没有太多的意义,“就是一种正常的生活”。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曾说: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这就是跨越颜值的魅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人,从来不会难看。
文:沐叔、西西哩
本文为水木文摘(mweishijie)原创
转载须经水木文摘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