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颖
编辑:高玉冰
排版:
丫丫
围绕角膜塑形镜的材料设计、镜片设计的进步、角膜塑形控制近视进展的原理和有效性分析,在前两篇文章中作出了系统的介绍。
前两个部分文章链接:
大咖课堂 | 梅颖谈角膜塑形镜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上篇)
大咖课堂 | 梅颖谈角膜塑形镜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中篇)
今天着重谈一谈角膜塑形的临床运用。本文经作者授权同意,转载自“梅医生的视光工作室”。
梅颖,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美视美景眼科中心业务院长,副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早稻田眼镜职业培训学校名誉校长。国际角膜塑形学会资深会员(FIAO)、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资深(SIAOA)会员、美国视觉训练和发展学会(COVD)会员。眼视光英才计划“明日之星”成员。
最早,角膜塑形镜就是给成人设计使用的,配戴者日间不必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在美国,角膜塑形镜还用于远视的成人和老视患者。特殊设计的角膜塑形镜能在老视患者的角膜上“塑造”多焦的效果,解决看远看近的问题。还可以给老视患者的非主视眼塑形成一个2.50D的近视,形成一眼看远眼看近的交替视处理老视问题。
远视角膜塑形镜在配戴后可以让角膜中央的曲率变陡峭(近视角膜塑形是让角膜曲率变平坦),而达到矫正远视和老视的作用。
远视角膜塑形镜的配适效果,中央荧光淤积,角膜曲率陡峭化
在戴软镜时,软镜会吸收泪液到镜片材质中,含水量越高、屈光度越高的软镜“吸水”越明显,因此佩戴者常有干眼的表现。Carracedo发现,硅水凝胶软性接触镜配戴者转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后眼表病变指数(OSDI)评分显著降低,眼干症状和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均得到改善。提示相较于大直径的软镜,角膜塑形镜(或RGP)能改善泪液质量。戴角膜塑形者的干眼主观评分DryEye Questionnaire (DEQ)和客观检查(结膜充血程度、眼红、结膜染色)显著优于戴硅水凝胶接触镜者。这可能是因为日间不戴软性接触镜,所以泪膜完整造成良好影响的结果。如果日间不戴软镜时使用人工泪液或热敷按摩眼睑治疗干眼,效果会更好。
当然,严重的干眼患者戴角膜塑形镜同样有风险。
软镜配戴者转为戴角膜塑形镜后眼干和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均得到改善
屈光回退(手术后再出现近视)是角膜屈光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这种情况常常伴随不规则散光和眩光,严重的屈光回退患者即使裸眼视力1.0,也会抱怨眩光严重、视觉质量差而难以接受。这一类患者因为做过角膜屈光手术,其角膜中央平坦而周边相对陡峭,可以通过配镜硬性接触镜(RGP)重建屈光面,因为角膜塑形镜其周边陡峭而中央平坦的设计正好与屈光手术后的角膜形态匹配,是一种可行的矫正方式。
角膜塑形周边陡峭而中央平坦的设计正好与屈光手术后的角膜形态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