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腾讯搞了个小小的薪酬调整,却引发了轩然大波,瞬间点燃了大家对薪资的高度敏感神经。具体调整大家网上应该都能看到,取消了 13 薪,把这部分钱摊到每个月的工资里。原来一年一次性发的住房补贴也化整为零,变成每月工资的一部分。所以,腾讯员工的月薪看上去是涨了,每个月的现金流也比以前多了不少。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不少人酸成了一片柠檬田。
当然了,争议也多,毕竟大多人都想要鱼和熊掌兼得。有的说腾讯这波操作属于典型的当代「朝三暮四」,不过是把本来就属于员工的钱分开发了,并没有实质性增加收入;还有的人抱怨虽然每月拿到的钱多了,但交的税也跟着水涨船高。更有人担心,这是不是为了以后有更多的降薪和取消福利的空间。
要我说,企业肯定不干亏本买卖,每一个决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精打细算的结果。员工呢?说句扎心的,往往是处于「被算计」的那一方。所以,有上述这些想法的,无可厚非,这很正常。人生就是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游戏,有时候大家不过是茶余饭后闲扯几句,看看最近这大厂们又在搞哪些花式操作罢了。
这件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人确实是把打工人拿捏住了,企业摸透了当代打工人的心理。啥心理呢?即进口袋的才是真的。现金为王,不延迟满足,拿到手的才是最实在最真实的。甭管以后交税多
还是降薪,只要你现在把钱算好,每个月准时发给我就行。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有点没啥长期规划意识?是不是有点短见?确实是,但这有错吗?在当下这种环境,你还真指望老板画的大饼?
通常来说,一些公司给出 13 薪的薪酬,要么是当作年底了春节多发一个月工资作为红包犒劳大家一年下来辛苦了,要么是合理避税。但现在有多少公司,一到年底就变脸,说哎呀,今年公司做得不好,收益一般,所以咱们所有员工的年终奖就没有了,大家要理解一下。年初信誓旦旦画饼鼓励员工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好了年底奖金丰厚啥的一顿迷魂汤给你灌下,到了年底再换一套说辞,什么年终奖,公司经营不好,你们绩效考核不达标,没给你们降薪就不错了。就问这类场景熟不熟悉?
更有甚者,直接把员工每月基础工资减少一部分,说是年底和年终奖一起发,还说得特别动听,让你觉得年底能拿一大笔钱。职场老油条对此应该能敏锐地察觉到,这又是一口画得很大的饼。只不过这个饼是实实在在地属于员工的,只不过被老板替你吃掉了。
好比一场精心设计的捞金游戏,员工永远是那个投币的人,而公司是坐收渔利的老板。
要是再不要脸点点,年底还借此来个裁员操作都有。
对比上述这些个情况,是不是突然觉得把钱平摊到月薪显得更加实在了?
我们经常说希望工作能稳定点,说到底不就是希望收入稳定吗?不管是月收入还是额外的补贴、奖金等等,稳定才是王道。但现在这职场环境大家都很清楚,裁员和明天哪个先到都不一定,降薪福利缩减乃止泡汤也成了家常便饭,能不能熬到年底都是不确定的,而生活压力摆在面前,每个月固定的支出就摆在那,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每个月到手的钱,其他的都成了「海市蜃楼」。
所以啊,
想要从容点,就是每月多拿到点钱
,而基于此
腾讯顺应员工这样的诉求,
让员工每月到手薪资多,显然更得人心。
哪怕帐都算得明明白白,
但能让大家彼此看起来舒服,那也算是喜闻乐见了。
总比直接取消福利降薪裁员来得更温顺吧?诚然,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出这样的操作大家可能也见怪不怪,其他一些大厂
有的早取消所谓的 13 薪了,有的所谓的年终奖压帐好几个月也都成了常态。
最后,环境好,企业发展也好的时候,还能多分点奖金或者股票,让员工尝点甜头。现在
环境一般,经济缩水,很多企业只求一个「活着」,这时候谁也不敢轻易做什么承诺,走得每一步也都得小心谨慎。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也别指望企业会给你什么长远的承诺,还是实在一点好,能每月多拿点钱到手就好,
毕竟生活还得继续,账单还得支付。
这时候,能让你从容应对的,也就只有到手的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