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真的会对同一件商品,不同的用户给不同的价格吗?
真的会。
某研究者曾对一个著名的购物网站做了项测试。他先在一台电脑上,浏览奢侈品,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只看便宜商品。两周后,研究者用两台电脑同时在被测试网站买同一款耳机。结果,经常看奢侈品的富人,看到的耳机价格,是另一个人的四倍。
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什么叫“一级价格歧视”?
就是利用一切可以获得的信息,向更有钱的、更迫切的用户,收取更高的价格。
你一定会觉得这太不道德了吧!不过,这种一级价格歧视,古来有之。
你去百货商场买衣服,你买的价格,几乎一定比你妈妈买到的贵。甚至每个人去买,价格都不同。百货商场的售货员,就是一台“一级价格歧视”的机器,利用她眼睛、耳朵获得的“小数据”,对你实施价格歧视。
那你为什么不觉得百货商场售货员有道德问题,但是却觉得互联网公司有道德问题呢?
因为在百货商场,你并不知道别人买了多少钱,而在互联网时代,你轻易就能知道,别人的价格。
你试想一下,你在商场,刚要花800元买一件衣服。突然无意间看到售货员放在桌上的小账本,记着前面成交的价格,700元,400元,500元,还有600元。估计你立刻要和售货员打起来:你这不是骗人吗!
“一级价格歧视”自古就存在,但是它存在有一个前提,就是“市场不透明”。
互联网公司在透明市场中实施“一级价格歧视”,先不说是不是道德,它首先是不可行,几乎等于找死。
不过我相信,互联网公司拥有了比百货商场售货员要厉害得多的“大数据”,未来在“一级价格歧视”上的尝试,不会停止,但会越来越隐蔽。
但是,但是,但是 …… 重要的转折说三遍 ……
很多视频网站的会员费,苹果手机比安卓手机要贵这件事,还真不是价格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