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读书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明月村的荣誉村长陈奇,今天与大家分享来自清华同衡传统村落研究所的覃江义老师对明月村的第一部诗集《明月集》的一个读后感,与您分享来自明月村的诗文,明月村的初心和我们的生活。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这段文字出自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不过今天我想谈的不是这本脍炙人口的名著,而是一些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的人,以及他们写的诗。
在我的办公桌上一直摆着一本小小的诗集,在各种大部头的专业书中尤为醒目。黛绿色的封面如夜空般沉静,小巧婉约的“明月集”三个字伴着一行圆缺变幻的月影浮于其上,恰似高悬天心。它是四川蒲江县明月村“奇村长”来访时的惠赠,其中收录了一些她和其他村民的诗作。
“奇村长”本名陈奇,是个名如其人的奇女子。她的故事可以从“辞去高薪职位返乡创业”讲起,但这样现代童话式的开头早已不稀罕,难得的是能够一直讲到“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好在奇村长不但擅长讲故事,也善于把童话变成现实。
她和她的伙伴们依托明月村里的古邛窑,几年时间就把原本默默无闻的村庄建成了声名鹊起的“明月国际陶艺村”,吸引全国各地的作家、艺术家、手工艺人、媒体人各色人等群集而来。这些文人雅士聚在一起,自然少不了品茶饮酒、吟诗作对:
在宋代/跋山涉水/我们在深深浅浅的绿里相见/用邛窑杯盏/喝明前雀舌/桂花陈酿(陈奇《在宋代》)
我想在那片松林下/掘一眼水井/取甘净的水上来/熬粥、煮茶、洗脸(阿野《明月短歌行》)
床头要放最美的红稚莲/祈愿明月村/以松针和竹叶淹没我/以金星和上弦月回忆我/以桂花和海棠的泥土埋葬我(熊英《现在的心愿》)
在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发自内心的欢喜赞叹。对这些来自城市的新村民而言,明月村不啻一个可供归隐的桃源,
“干净得足以安放你我的灵魂 ”(荷香《在明月村》)。
但他们也并非不事生产、成日清谈的魏晋人物,除了在林间月下吟哦唱和,还做着各种各样自己最想做的事:烧陶、酿酒、挖笋、染布……
我所喜欢的/是种下一棵树/看她抽芽、开花/然后将果实奉献出来(熊英《事业》)
伏在老旧的松木桌上/细描一幅蓝的草木之心/沉下去,染出河流山川,日月星辰(杨艳《明月染》)
割泥、揉泥、拉坯、旋转的轮盘/复活千年的记忆。花瓶、酒器、灯盏/擦亮农耕生活的花香,在明月窑/邂逅一场泥与火之吻(杨艳《明月窑》)
这些怀揣田园梦的新村民携众多文创项目入驻,不仅带来了浓厚的文艺气息,更引来宝贵的资金和人气。但如果明月村的竹林和茶田完全换了主人,它恐怕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村庄。好在原住民的声音并没有在古村嬗变中被淹没,他们通过制度设计保有了参与决策的权利,更通过各种经营活动找到自己在明月村旅游生态中的位置。辛勤劳作之余,他们也跻身雅集,自信地诵读自己的诗句:
你的叹息/是七月不响的弱雷/断断续续夹杂着情愫/柔情诉说八月的长度(罗佳《我想我是贪恋你的美色》)
层层叠叠田,弯弯曲曲路。青青翠翠竹,高高下下树。(周明忠《明月谣》)
显然,和奇村长一样,这些新老村民们都是诗人,更是把生活过成了诗的人。他们
“将日子打磨成简单的容器/盛满诗意的时光 ”(杨艳《明月窑》)
,在仰望星空、追寻心中那轮皎洁的“月亮”的同时,不忘脚踏实地去收获攥在手里令人安心的“六便士”。生活有何意义、对社会应尽什么样的义务、对自己有怎样的要求……这些问题也许永远没有确定的答案,但他们已经走在寻找的路上。
于是,我期待着在四月的梅县再听到奇村长讲明月村那些生动的人和事,更憧憬着有朝一日也能成为明月村的村民,哪怕就几天。
亲爱的朋友,四月份,我会把明月村的故事和明月村的诗歌讲给你们听,也非常感谢大家对明月村的关心,感谢覃江义老师对《明月集》的喜爱。四月份,梅县,不见不散!
全天:报到注册
下午:侨乡村九图计划,初遇客家围龙屋、
客天下参观考察
上午:走古驿道,渡古水道;
听客家山歌,重赴南洋路;
开幕式& 综合版块
午间:自助午餐、九图计划古镇风情体验,捕获千年古镇掠影
下午:民宿集群版块
晚上:自助晚餐、资源对接(客侨茶话)
上午:文创版块
午间:铳炮舞狮迎宾客,民俗戏曲助翎芳宴
下午:客侨版块
晚上:酒店自助晚餐、
客家民俗晚会、
闭幕总结(人民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