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逻辑:
近期海关公布1-2月出口数据,本文从聚酯产业链上游到终端,依次梳理出口数据情况,做出结论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2025年1-2月我国纺织原料及制品出口呈现“前高后低”特征,政策扰动与季节性因素叠加影响显著,1月对美出口受企业提前备货规避关税风险推动创历史新高,但2月美国对华加征10%关税正式生效,叠加春节因素,出口额骤降,美、欧、日等重点市场出口量全线回落。3月,美国政府宣布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尽管1-2月低基数效应及节后复工或带动3月出口环比回暖,但企业普遍反映春节后新增订单疲软,与节前集中出货形成强烈反差,预示反弹动能有限。关税政策引发出口需求前置,也折射出海外实际需求存走弱风险,后续需重点关注关税冲击的持续性与终端消费复苏节奏的匹配度。
1月长丝、短纤和瓶片出口量创新高,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除瓶片以外,其他聚酯品出口环比均有所回落,如长丝出口量从39.0万吨降至26.4万吨,短纤由13.3万吨降至9.9万吨,但仍处于历年同期偏高水平。春节后纺织订单走弱凸显需求隐忧,与聚酯品出口数据产生背离。当前出口高增速或源于2024年年底海外补库存的滞后效应,而终端需求动能可能已经衰减。这种产业链上下游数据的矛盾反映出市场传导存在时滞,3月出口数据将成为验证海外需求真实成色的关键指标。目前产业对后续订单持续性持审慎态度,市场信心有待新订单提振。
结论:
聚酯品出口创新高与终端纺织服装订单走弱形成显著背离,这种上下游传导时滞预示,3月数据或成需求“试金石”。尽管低基数效应及复工可能带动环比回升,但关税冲击持续发酵及企业新增订单不足制约反弹空间。短期看,海外去库节奏与国内产能释放的博弈将主导市场,中长期需关注东盟等新兴市场对美欧份额的替代潜力,以及终端消费复苏与政策风险的动态平衡。
风险提示:
海外宏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