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好好花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好好花钱

买了一回菜,就弄懂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好好花钱  · 简书  ·  · 2017-10-16 15: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年的诺奖,村上春树又陪跑了。作为吃瓜路人,与其心疼他,不如来关注一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他研究的行为经济学,可与我们密切相关。


这次的获奖者 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 是众望所归。从他在2002年与诺贝尔奖的擦肩而过,到这次的邂逅,一回眸就是15年。

这位大佬可是 行为金融学奠基者 ,作为一个教授,不好好育人子弟,课余时间“不务正业”的开公司、演电影。

查德·塞勒的获奖理论可不是那种国家间的货币战争、美联储加息、人民币升值或者贬值等等带来的影响。想想都头大,更别提看的明白了。

这套理论 更贴近心理经济学 ,对咱们小老百姓的影响那是方方面面的,下面跟着贝壳看看这些理论对我们的影响。

陈奶奶是个老北京人了,要负责全家一天的吃食,每天都要赶早市儿,早市上的蔬菜都是刚摘的,新鲜。

儿子和媳妇儿是工薪族,得给他们准备一顿营养丰盛的早餐;大孙子最近学习强度上来了,早餐可马虎不得;还有陈奶奶自己喜欢的豆汁,别的地方也不好找了。想着想着陈奶奶不自觉的多走了两步。

陈奶奶先来到了卖鱼的这一家,陈奶奶一看到鱼思绪就飞到了厨房里,想到了案板上切好的葱段、姜片、蒜瓣。想到了锅里滚烫的热油冒着烟,仿佛准备好了要吞噬这一切。想到了给鱼撩汁儿、翻身儿,撒葱末。

陈奶奶一摸口袋,发现丢了一张30元的牛肉代金券,30元的鱼代金券还在,这两张券都是上一周用20块钱买的,陈奶奶说了一句,还好丢的是牛肉代金券,要是丢的鱼代金券,今儿这鱼就不买了。店家说了一句“要买的,要买的,吃鱼的孩子聪明”,陈奶奶一听觉得在理,笑了。

问题:同样是丢了30元代金券,为什么丢了牛肉代金券不影响买鱼,而丢了鱼代金券却不打算买了。

第一个点来了:心理账户

官方的解释:由于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说人话:

在陈奶奶心理,这两个30元代金券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丢牛肉代金券,甚至是丢30元人民币,都不影响买鱼的预算。而丢了鱼的代金券,再去买鱼,却代表着鱼的预算增加了一倍,超过了心理预期。

动用其他资金来买鱼,会打破心理上的各个账户的独立性。店家此时说的“吃鱼对孩子学习有好处”,在陈奶奶心理形成了一个孩子保健品的预算账户,就可以重新分配资金了,多聪明的老板。

陈奶奶继续往前走着,看到了一个水果摊在卖新鲜的梨和苹果,看着这股水灵劲儿,陈奶奶决定给孙子带两个回去,店家问陈奶奶,您想要哪一种,陈奶奶表示随便装两个,然后店家给他装两个大苹果一共10块钱。

没走远呢,看到邻居提着两个梨过来了,巧了也是同一家也是10块钱,邻居提出想换一下陈奶奶的苹果,陈奶奶没有答应,然后邻居提出10元购买两个苹果,陈奶奶表示12块才接受。

问题:陈奶奶买水果的时候,明确的对店家表示了随便,买哪一个都可以,而且水果也是店家挑选的,没有任何陈奶奶的主观要求在里面,怎么刚买完就不想换了呢?

第二个点来了:禀赋效应

官方解释: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说人话:在没有任何附加价值的影响下,10块钱的苹果到了陈奶奶手上,陈奶奶对苹果的估价大于10块钱。情人眼里出西施,你自己对爱人的估值远远大于外人。

告别了邻居,看到一群人围着广告牌看,陈奶奶想到了昨天早上自己赶了30分钟的路去其他的市场上买了个闹钟,这边卖100,那边才卖60,省了40块呢。

陈奶奶赶紧过去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优惠,广告牌上面写着距离这里20分钟路程的一个商店,买个名牌大电视只需要9900,比这里便宜了100块。陈奶奶嘴里说着,丫才便宜100块,还这么远。

问题:为什么能省更多钱,陈奶奶却嫌远了?

第三个点来了:交易效用

官方解释:交易效用,就是商品的参考价格和商品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的效果。

说人话:陈奶奶在交易的过程中,过多的考虑了原始价格和现在价格的差价,6折和99折对她的诱惑显然是6折更大。可以为省40块跑30分钟,却嫌省100块的20分钟远。假如同一个闹钟进行一下包装,涨价到600,然后打个1折,像陈奶奶这样对打折没有抵抗力的女性还不趋之若鹜,以为自己花低价钱买了个高级货。

要是陈奶奶能总结这些年自己的经历,她也可以像查德·塞勒一样笑着说:“我会尽最大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把这些钱(奖金)花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