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是云计算十年之终点,2017是云计算新十年之起点
2016年,云计算很火。2017开年,各大云计算公司的财报很强劲。但是,云计算依旧处于起始阶段,还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市场红利。
一方面,云计算的应用领域正在从游戏、电商、社交等互联网行业向制造、政府、金融、交通、医疗健康等传统行业转变;另外一方面,云计算被更多的大型公司认可,他们迫切需要采用云计算来增强竞争力。云计算的市场正在从一开始为中小公司提供网站运行基础设施的简单途径向稳定、强大并且快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转变。
2016年是云计算十年之终点,2017年是云计算新十年之起点,全球性的云计算市场将真正进入爆发期。随着政策层面的推动和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的发展,云计算成为类似水电煤一样的IT基础设施之路才刚开始。
为什么说私有云将有更多市场机会?
作为云计算领域不可或缺的角色,私有云在国内市场从2010年就开始升温。从最初的质疑观望到注重产品技术和使用体验,中国的企业已经走过了私有云的试水期。但由于私有云的构建和维护成本昂贵,花费的周期太长,私有云供应商提出了混合云。
混合云其实并不是一种用户模式,而是对运营商而言的一个概念。其愿景是企业把不敏感的数据和业务部署在公有云上,核心业务相关数据继续部署在私有云上,由公司自主维护,这样以最小的代价、最低的风险来推进企业的业务增长,实现可控的向云转型之路。
因此,人们以为,在通向未来云计算世界的路上,混合云才是最理想的选择,曾经有着美好愿景的私有云似乎要失败了。但实际上,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的网络连接频繁出现问题,导致难以实现理想的混合云环境,这种做法省不了多少成本,风险和麻烦却也不少。
从企业方面来说,国内企业要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就必须按照行业规范和政府要求来建设自己的IT,但公有云提供的标准架构和服务,很难按照那么多垂直行业去定制,况且公有云由于其实现的技术特点,无论采用何种技术对数据安全做保护,都不如私有云安全。技术方面,随着私有云采用OpenStack开源的软件实现,在后期运维上已经不存在太多的技术障碍。价格方面,私有云与公有云之间的价格差异逐渐缩小。基于以上,从目前看来,在国内市场,私有云将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
私有云在接下来将会以怎样的形态发展?
2017年1月,美国市场调查公司Interop ITX公布了与InformationWeek联合完成了一项名为“2017云计算现状”(2017 State of Cloud)的调研。调查数据显示,北美已经部署了私有云的企业,有80%部署的并不是全方位的私有云,它们需要的是只具备基本功能的简版私有云。这份报告的调研对象多为北美传统企业的IT高管,数据很有参考性。
大型企业根据业务需求来建设自己的私有云,同时符合本行业和政府监管要求,这种私有云往往会覆盖到下属企业,形成多租户形态的大型企业集团云,同一行业不同大型企业集团之间也可合建更为广泛的行业云。
因此,私有云未来将出现两大类架构;一类是面向行业、大型集团的多租户、完整私有云,另一类是面向中小企业和中小型应用场景的单租户、简版私有云。
国内的企业和用户体量足够大,而且因为市场的复杂性、行业的垂直化和大力推行的“互联网+”战略,在中国市场孵化出的私有云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有可能复制到其他国家,最终将产生大型IT公司。
良性竞争:互补、共赢
云计算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让政府更有效率地进行社会管理,让企业释放更大的商业价值。在私有云的赛道上,竞争不可谓不激烈。但竞争关系并不是此生彼死的竞争,理想状态下的竞争是互补、共赢的良性竞争。更多的公司加入云链条,将构建出一个丰富多样、纵深垂直化、充满活力的云生态世界。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云何?万物恒定有则,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正心诚意创造价值的云,才是终极意义上的云。
(文/丹霞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