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权益基金曾经是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抓手。但实际上,实现超额收益有很多种路径。
目前尽管主动基金比较弱势,但有约
20%的少数主动权益基金,仍值得托付。这类基金适合作为底仓资产配置。
这类基金的基金经理,往往从业时间远超同行平均,有过大资金的管理经验,成功穿越了不止一轮的市场牛熊。
他们有的专注于成长风格投资,但却并不像赛道型基金那边固化,无视风险管理。
他们有的长期偏价值风格,多数时间看起来业绩平淡,但一轮牛熊走下来,基本上是牛市跟上指数,熊市风控良好,最终取得显著的超额收益。
我们也要承认,在一些高度细分的领域,主动权益投资仍有优势,在部分阿尔法尚未被指数型基金表达的领域,基金经理的前瞻性研究,量化基金的超前覆盖,仍然极具价值。
其余的大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完全可以定义为“半工具”。从自己对市场的研判出发,有的放矢。只要使用得当,还是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的。
与上一轮牛市相比,现阶段指数型基金得到了大发展,越来越多的主动投资,可以被指数型基金的风格、因子、行业表达所概括。Smart beta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型基金,对于跟随、锚定业绩比较基准,积累长期的超额收益具有重要价值。在看重市场贝塔方向,使用行业主题基金时,可比较相关主动权益基金和指数基金的差异,能用指数基金则用指数基金,以回避主动权益管理上的不确定性。
在主动权益和指数基金之间,也要重视量化主题基金。比如,机器人板块有指数基金,但人形机器人板块尚无指数投资工具。在新质生产力方向比较典型,类似的领域还有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指数开发公司尚未跟进,量化选股的主题基金就可以成为有锐度的精准打击工具。
在基金投资的过程中,个基选择,个基的超额收益能力固然重要。但我们此前也探讨过,市场β和基金α之外,投资者行为的γ也十分重要。《手抄报》的两期投资实证在回本时间上有差异,实质是二期买入的成本更低。同一个基金,谁能在底部更低的价格上买入更多,谁的安全边际就厚,未来的真金白银所得就越多。
2023年以来的熊市下半场时间超长,《手抄报》赋值12的周不在少数,但依旧有很多投资者无法战胜自己的心魔,底部区域不敢执行投资计划,未能赶在9月下旬市场启动之前,配置好权益仓位。这样的投资者行为问题,并不能用指数基金或主动权益基金解决。9月30日与10月8日市场大涨,又有了“闲钱”,计划大胆加仓的投资者不少,但市场震荡回调了10个交易日后,这样的声音又很小了。关注投资工具的选用,更不能忘记关注和了解我们自己。
免责声明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二鸟说”,以上观点来自相关机构,不代表天天基金的观点,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转引的相关观点均来自相关机构或公开媒体渠道,不代表天天基金的观点。天天基金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定投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文中涉及个股的,不构成股票推荐和投资建议,股票市场波动大,购买前请审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