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叔的第1617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小号里:
失业无人管,创业有人查。。
分享了昨天,去一个税务情况,以及在吃火锅时候,接到的一个税务电话,写了点感想。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五年前,达叔写了这个公众号。
刚开始,尺度拿捏不好,经常有文章,被关进小黑屋。
当时脑子还不好使,没有想明白,刚遇上被关小黑屋的时候,还挺自豪的,觉得自己牛逼。
在2022年的春节期间,啪,被关了14天。
当时,有两选择:
1,顺势休息14天,等放出来再继续写;
2,在知识星球里,坚持日更3000字,不能把这个动作给停了,否则等14天放出来,手感可能就没了。
按照偷懒的人性,达叔应该选择第一个方案。
但对未来深深的焦虑,让达叔选择了第二个方案。
于是,从那个时间起,达叔应该是每年的春节,都会选择在公众号里停更。
转而在知识星球里,连续写7天,保持日更三千字。
还有别的考虑么?
有。
春节期间,由于部分工作暂停,绝大部分遇到的人,写到的事,隐私程度更高。
就不方便,全部放到公众号里了。
今天是春节前工作日的最后一天,在此,和大家打个招呼。
也有可能会测试一下其他的发文方式,正在考虑中。
星球里,会写哪些内容?
达叔近期对创作方法论的迭代,对商业框架搭建的思考,对人,对财富,对商业效率的一些推演。
最近,有一个AI工具,特别火,达叔今天也测试了一下。
好玩么?
很有意思。
但如果单纯用这个工具来创作内容,只能提高创作效率,不能提高商业效率。
至于如何改进,接下来达叔会在星球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想的,以及会怎么利用这些产品。
工具的效率高,是一把双刃剑。
人们需要的未必是信息,而是对信息处理,对决策的判断,是对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是利益上的交换。
如果不能有清晰的判断,不能创造价值交换,那信息本身可能就是死的,就不值钱。
想清楚了这个后,开始思考,你到底要做谁的生意,要链接谁,要为谁的利益而战。
他们的人数规模是多大,财富规模是多大,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你拿什么东西,去换。
你需要的人是谁,他又需要什么。
2024年,是达叔出来创业的第一年,是达叔过去20年里,开过的第4-8个公司。
有拿到结果么?
很大。
在年初,刚出来的时候,达叔就在办公室的桌子上,给自己写了几个小牌子:
要做赚钱的生意 + 值钱的生意。
要做流量端 + 项目运营端 + 销售端 ,三角形的商业框架。
一年的实践下来,整个商业模型完全正确,并且在线下一对一咨询里,给一些人分享过这个模型,都觉得比较好的成果。
能复制。
不是为了做流量而做流量,而是为了某个项目,去做流量,反过来操作,商业效率才是最高的。
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挖掘出项目么?
很难。
有一些人,明明是医疗领域,干了十几年的家伙,从甲方到乙方,都跑通了。
过来找达叔咨询时,问的是,自己去搞AI,怎么赚钱。
很明显,就是跑偏了。
浪费了自己之前的积累,也浪费了自己对医疗行业的洞见,以己之短,去攻他人之长。
不能什么火,就搞什么。
追热点的打法,是流寇的打法,流寇普遍都是玩不长的,速生速死。
真正的打法,应该是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慢慢经营,创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联想。
谁能解决信任,谁才能降低成本,才能提高商业效率。
否则,早晚流量枯竭,或者心力衰竭,跑不动了。
还有一个感慨,就是要勇于提前做判断,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和别人不同。
绝大部分人,都在嘴上说,原来世界是一个硕大无比的草台班子。
然后呢?
又在担心,自己和草台班子的观点,不一样。
那你就扯淡了。
2023年底,达叔出来创业的决定之一,就是看到了2024年楼市的反转,觉得未来2-3年,是一个绝佳的战点。
这个判断,需要别人的认可么?
不需要。
因为身边世界500强级别的同事,高管,甚至总经理级别,客户都是头部顶尖学者,教授级别的。
他们都不认可。
但很明显,他们都是错的。
达叔在年初,第一个判断,是深圳会在2024年,出现大反转,成交量会猛增,价格也会变。
基于这个判断,就在除夕夜,在星球里选了一个做深圳房产的家伙,给他发了一万块钱。
当做达叔的微天使投资项目之一,提前预定好2024年的深圳合作。
过了六七个月,深圳有行情么?
没有。
前面八九个月,整个市场悲观极了,达叔有动摇么?
没有。
达叔坚定的认为,那些悲观的家伙,清一色都是笨蛋,是要做到物理隔离的家伙。
不和悲观的人聊天。
到了9月底,操盘手们发了个大招,整个资本市场,股市和楼市,彻底被点燃了。
2024年最后三个月,深圳楼市,像疯了一样,全国的买家,都杀入了深圳。
达叔在深圳的第一次线下见面会,来了100多个人,随后又办了三四场,场场爆满。
达叔和星球里的星友们,在深圳都拿到了很大的结果,后面会拿到更大的结果。
而这个结果,是基于在最黑暗的时间点,达叔敢于提前推演、提前判断,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动作。
不做墙头草,不做两边倒的江湖骗子。
达叔在2024年,除了深圳之外,对一个城市,感受特别深,有非常多的话想表达。
苏州。
达叔在南京,有一个长期合作的城市合伙人,也是最先开始合作的。
在合作的过程中,达叔就劝他,苏州,你做不做?
对方说,做。
然后,就往苏州,跑了一圈,就没下文了。
面对一个机会,嘴上说做,只要在行动上,没有坚决的落实,本质就是不做。
那需要继续推动他去做么?
就不用了。
千万不要强力去说服任何一个人。
不做说服,只做筛选。
被勉力说服,才行动的人,商业效率一定是低下的。
达叔一边继续,在各个头部城市办线下见面会,一边筛选新的城市合伙人。
6月份,遇到了可以合作苏州的家伙。
当天是周三,达叔只提前了2天,就发了周六苏州线下见面会的通知,只是测试,不觉得会有多少人。
当天,名额就报满了。
也就是说,苏州这个城市能级,在达叔读者里的受欢迎程度,远比想象中更强。
有拿到结果么?
非常大。
甚至单盘拿到的结果,比南京还要大。
而达叔对苏州做的100多页苏州楼市精讲PPT,就在反复传递一个信息:
苏州,从2008年外资撤离,就开始被黑。
被黑了16年,但苏州的GDP一直高速增长,人口一直增长,房价的增长幅度、回撤程度,表现都很好。
好坏,是对比出来的。
这就是舆论端,学术研究端的数据差别。
另一个,就是南京。
在舆论端,不研究城市的人,提起南京,想到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