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绿卡的亚裔男生
不喜欢卷也能上岸投行Quant&Risk?
人生没有爽文剧本
但只要去做,就绝对不会后悔
Hello大家好,我是Connor,很开心能够在毕业前稳稳拿下
Keybank 2025 Analytics and Quant Modeling Rotational Fulltime
的offer,受到WST邀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上岸故事,希望能给到同样在求职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帮助。
在申请Keybank前,我已经有过三段risk相关的实习经历。要说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段,还是在国内的第一段与Risk相关的暑期实习。
说实话,在开始这段实习前,我对金融、股票交易、期货交易这些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很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mentor,基本是从零开始教会我一些系统性的金融知识,我也在实习期间对金融和risk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续我又分别做了两段risk相关的实习,北美&国内都有涉及,这几段跳板实习都对后续顺利拿下offer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像北美求职会比较看重你有local firm的实习,在面试的时候也会对你这些实习经历比较感兴趣。
WST的规划导师也跟我说过,北美求职的跳板实习很重要,
只有名校background和高GPA并不能保证你半只脚踏入心仪名企,
高含金量的实习才是王道
。
因此我在确定求职方向之后就一直在认真寻找相关的实习机会,
WST导师也会帮我整理匹配的投递list辅助我进行申请
,有了list真的事半功倍,不用再自己花时间一家一家公司去search,腾出的时间里也能够更好地准备后续的面试。
我也问我的导师要到了一份
目前投行还可以申请的岗位list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戳下方小助手领取噢~
另一个我觉得值得一提的就是
Networking
。我开始做networking的时间不算早,可能是因为学校里的同学们都不太注重这个环节,大部分人觉得在绝对的实力面前,networking效果可能比较有限,所以多会在GPA、GRE、hard skill、奖项和实习上面下功夫。
不过我觉得networking是有用的,
毕竟在困难模式的quant&risk求职中,拿到referral是会为求职添砖加瓦的。
我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他们会跟我share自己的公司在做什么,以及行业的一些insights,
这些帮助了我更好地了解金融领域,在面试的时候也会更有自信地去跟面试官对话。
如果有大一的学弟学妹不知道怎么开始做networking,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下WST整理的
networking大礼包
,里面的模板都非常实用,我的cold mail根据这些模板修改调整后收到的回复都更多了~
其实刚一开始上手去做networking的时候也觉得挺困难的,尤其是几十封cold mail发出去,得到的回复却寥寥无几的时候,那种感觉确实不怎么好受。
不过我觉得networking也像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吧
,一开始尝试确实容易碰壁,但逐步积累经验后也能发觉其中的窍门和乐趣所在。
要说在networking上能给到的一个小建议,我觉得就是有
“共同语言”
真的很重要。比如
相同的学校、专业、或者兴趣爱好
,都可以成为打开话题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能够迅速拉近你和对面的距离。像我之前也是有
参与电竞比赛,这就是很好的一个networking话题
,我在跟投行工作的高中学长打networking call的时候就会从这个地方很自然地切入。
我还Networking过大学的一位在八大投行做risk的学长,初次聊天的时候感觉他比较
沉默寡言
,我们一开始的对话be like:
但是后面当我跟他聊到学校的一些事情,比如
食堂伙食变好了、某某老师怎么怎么样
的时候,感觉距离感一下子就缩短了很多,我也发现“高冷”学长其实也是非常热心的,
虽然话不多,但会努力帮我做内推
。
只能说,
真诚永远是networking的“必杀技”
。
说起来申请这个岗位的时候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
一开始我申请的并不是最终拿到offer的这个岗位,而是更偏前台risk analyst岗位,后面是面试官找到我说觉得我更fit这个quantitative analyst,我才被安排过去进行面试,现在想想其实也挺幸运的。
面试流程比较常规,一轮HR的phone interview,一轮组内员工的面试,最后一轮则是case study。很多同学会觉得Quant&Risk会考核很多technical的问题,担心会不会很难,但我面试下来觉得
tech这块只要认真准备过其实并不会很难
(甚至比上课做的一些project都简单)。
不过打好基础还是必要的
,Quant&Risk technical skill有五大元素:金融产品知识、统计知识、编程能力、brainteaser和金融数学。像最经典的
红皮书
(Mark Joshi, Quant Job Interview Questions & Answers)和
绿皮书
(Xinfeng Zhou, A Practical Guide to Quantitative Finance Interviews)就很适合用来刷题、补充相关知识。
WST有给大家准备电子版的红绿皮书,戳下方链接,
回复关键词
【红绿】
即可获得
。
我觉得反而在Behavioral Question这一块还是需要多多准备。
毕竟BQ不仅仅是简单的陈述故事,还要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显示出自己很knowledgeable。而且BQ问题的种类也比较多,多多练习才能保证在面试这种比较紧张的环境下能够有条理有逻辑地展现自己的优势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