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网
人民网官方公众号,每天为您提供最权威、最及时、最好看的新闻报道和热点解读。权威、实力,源自人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陕西高院  ·  一个个双向奔赴的“暖心”瞬间 ·  昨天  
陕西高院  ·  一个个双向奔赴的“暖心”瞬间 ·  昨天  
新华社  ·  俩菜要价844元?! ·  2 天前  
看北仑  ·  可恶!事发北仑,2人被抓 ·  3 天前  
看北仑  ·  可恶!事发北仑,2人被抓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网

中国航天传来大消息!一箭双星!

人民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11-06 11:26

正文



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 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


据了解,北斗三号在北斗二号性能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升1至2倍的定位精度,达到2.5米-5米的水平,在保留北斗二号短报文功能的前提下,提升相关性能。


图片拍摄/央视记者 董大伟


图为发射现场(王玉磊/摄)


全球组网完成后性能将与GPS相当


建设高性能、高可靠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科技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16项重大专项之一。系统建成后,性能与GPS相当,将使我国卫星导航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2015到2016年,我们已经陆续成功发射5颗北斗三号试验卫星,验证了新技术新体制,固化了北斗三号技术状态。 此次北斗三号组网星首次发射将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启全球组网新时代,全面打开北斗应用推广与产业发展新局面,书写北斗国际合作新篇章。


他介绍,这两颗卫星,也是我国发射的第24、25颗北斗导航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 卫星发射入轨后,将开展相关测试及入网验证,适时对外开展服务。


“北斗三号卫星将增加性能更优,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更好的信号B1C。后续计划根据这两颗卫星的运行情况,对外发布相关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介绍,“相对于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北斗三号服务区域将扩展至全球。同时,在下行导航信号升级与改造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了与北斗二号下行导航信号的平稳过度,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导航信号,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全新“北斗”更灵活、更准确、更可靠


全球组网相比境内组网难在哪?谢军说,在境外,建设地面站将会受到一定制,为此,该院相关研制人员攻克了星座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也就是说,虽然“看不见”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卫星,但用北斗卫星的星间链路同样能与它们取得联系。


星间链路技术不仅实现了北斗卫星相互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还能相互测距,自动“保持队形”,减轻地面管理维护压力。


谢军介绍, 北斗三号设计了全新的网络协议、管理策略和路由策略,解决了不能全球布站进行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 ,成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的一大特色。


另外,星载原子钟是确保导航定位精度的关键设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介绍,为提高服务的精度,北斗三号配置了新一代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通过提升原子钟指标来提升卫星性能、改善用户体验。


同时,北斗三号卫星还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大于10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以保证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


蓝图:构建全方位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根据发射计划, 到2018年,我国将要发射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前后,将发射30多颗卫星,向全球提供服务。


目前,中国北斗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全速推进,阔步走向世界。


杨长风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国家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建设北斗系统,不断提升系统性能,履行服务承诺。”


他还表示,新时代,北斗在建设北斗三号系统的同时,北斗发展蓝图是构建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PNT是指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包括太空、地面、水下、室内)、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PNT体系,显著提升国家时空信息服务能力,满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火箭发射现场精彩图集↓↓

图片拍摄/央视记者 董大伟


为中国“北斗”点赞!


大家都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