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不是高考刚过么,有不少人留言说让聊聊报什么专业比较好,
思路
其实以前在《
一年一度的选择题
》聊过。
这里面有些东西可能还适用,有些东西已经时过境迁需要修正了,不过我也懒得再去查资料重写了。
这里面唯一不变的,可能是你报志愿的底层逻辑要根据自己的家境,考虑未来的就业和你考试排位在哪个分段,然后可以报什么学校。
现在其实如果自己实在不懂的话也不要紧,市面上有那么多花钱咨询怎么填志愿的机构。
如果你找到的机构还算有点水平的话,5000-8000块咨询
两个小时
基本上
都可以搞定。
不过什么志愿和方向可以填,我们虽然不想写了,但是什么错误千万别犯倒是可以写写。
因为前段时间有人和我说了句挺好笑的话,说自己家孩子学什么要根据孩子的兴趣。
这个话你要说对也对,你要说不对也不对。这里面对不对的差别,是你家里本身的条件和积累差异。
我自己是那种家庭状况相对普通,但是自己赶上贵人提携还有时代红利运气好做成了一点事的人,对这点的感受尤其是深。
个人感受是你学什么东西,首先要看你自己家是什么阶层怎么就业,之后才能考虑孩子的兴趣。
比如说你去学什么工商管理,你说你就是普通家庭出身,又没有赶上高速发展期的红利,哪有什么机会让你出来就做管理。
你没什么资源和背景的情况下,你从学校出来找工作大概率是被别人管理的。
而且因为学管理相对没学到什么有用的技能,就算是打工你也没啥能拿的出手的技能,很可能会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局面。
以前还看到很多中产白领家庭喜欢让孩子学艺术,如果不是天资特别出众这条路根本走不通,因为多数人天赋就达不到。
不要被个别天赋比较高,从千军万马里面杀出来的那些个例洗了脑,觉得艺术这种道路走得通。
天资普通的孩子去学吹拉弹唱,你家里没资源支持,恐怕学完想要上台表演,都可能根本都没啥机会。
至于说什么从小培养个爱好陶冶情操就更扯淡了,多数小孩子根本不会爱好这些东西,都是家长自己有这种错觉。
就算勉为其难逼着学出来了,其实长大了也没啥用。大学毕业在北京上海找个工作租个房,每天下班累得要死哪有心思搞什么艺术。
家庭条件一般就不要走这种三不靠的赛道,而是要选择能让自己找到靠谱工作的那种路径。
如果家境一般读书成绩可以,那就好好读书考试。老老实实走公立学校这种性价比高,最后考个985理工科好找工作的学历。
要是家境不错读书也不错的话,还可以选择学STEM专业,家里花点钱支持你考出来以后到湾区去码农啥的。
其实自己可以算算性价比和回报率,如果这个路径能走通算算投资回报率,其实还是挺不错的。
当然如果你家境很好,不需要依靠走这条路吃饭,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也没啥错。
如果读书成绩不怎么好,那就想办法学个能让自己的就业技能。毕竟人从学校出来,还是要考虑怎么工作赚钱吃饭的。
你要么学一个能让自己吃饭赚钱的技能,要么家里有个积累多年的生意可以让你继承,无非也就这两条路了。
记得四五年前我们说《
未来传承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很多人当时是不以为然的。
但是你现在回头看,是不是觉得这句话还是挺有道理的,尤其是现在经济增速慢下来,新增的就业机会减少之后。
我记得很多年之前,有人会吹捧日本的工匠精神,但实际上没人想过为啥日本会流传所谓的工匠精神。
同样的,也很少有人会思考为啥日本除了所谓的工匠精神以外,老字号和一个家族几百年就做一个铺子或者一个店。
还有我自己年纪小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什么寿司之神,当时还觉得追捧这个事情特别好玩
那时候还觉得,怎么会有人为了做寿司单单煮米饭就要学半年,这中间真能吃出来什么区别么。
从事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情,要学习这么长时间做铺垫,那不是意味着很卷嘛。
事实上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是因为日本从过往历史上看是很稳定的社会,中间的剧烈动荡很少,所以社会阶层基本是固化的。
除了那些读书以后再写字楼的打工人,一个人可能只有从事父辈做了多年的营生,才是收益最大的。
这就导致我们看到日本这些人,一代代都在自己的行业圈子里不断积累经验和资源,然后各种细化自己的技术和精益求精。
这算是经济增速慢下来以后,大家趋利避害之后一种不得已而为之,又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
这两年我们国内同样从之前的高速经济发展时代,放缓进入到经济中高速发
展时代了。
好的就业岗位增速在放缓的同时,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依然还在持续增多。
可以说现在是个人人都能读大学的年代,只不过这个大学好坏可能有点差异而已。
这个阶段可能培养孩子在自己有积累有资源的圈子里做事,是潜在收益最大的一件事。
其实这个事情我们四五年前写这篇《
拼娃的正确姿势
》的时候,就已经展开讲过了。
当时就说未来单纯的教育军备竞赛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父辈的占坑能力和资源积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看得明白这个变化的,应该知道我们说的是实在话,看不懂的话就当我们没说,你也不用在意这个事情。
现在这个时代,好好读书拿到一张不错的文凭,已经变成了一张基础的入场门票。
但如果没有很强的个人能力,或者说家庭有一定的积累,单靠文凭是没办法过上好日子的,更有可能的是变成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
这里面最强的组合应该是
文凭+个人能力+家族资源,但如果没有家族资源的话,那么就需要文凭+个人能力很强。
当然如果读书不是那么擅长的话,那么就需要赶紧卷一个能让自己安身立业的能力。
因为社会发展的阶段变了,过去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那种单靠读书拿张文凭,就能找到个好工作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读书已经不再像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一样,很多人单纯读个书毕业就能获得好工作。
这个阶段伴随着增速放缓带来的机会减少,单纯靠硬拼学历想要改变命运已经不再现实。
要是能理解这件事的话,就能理解为啥我们之前说《
为啥现在所有专业都在劝退
》
如果你是一个正在找工作的年轻人,除了读书好要么就是家里有矿,要么就是有祖传手艺或者生意可以子承父业。
这就是为啥我们会说,这个阶段不要被“学什么要看孩子兴趣”,这种鸡汤洗脑了。
学什么首先要看你家是什么社会阶层,其次要看你们家有什么积累,最后才看你孩子有什么兴趣。
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最近依然有读者让我们贴一下之前的书单,以前在当当这边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