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子木聊房
一个专业还原事实真相的房产老司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发布  ·  超349亿!攀枝花至盐源高速新进展→ ·  2 天前  
四川日报  ·  一中国留学生在美不幸遇害 ·  2 天前  
自贡网  ·  干了这碗汤圆,2025滚滚向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子木聊房

突然,暴涨了!

子木聊房  · 公众号  ·  · 2024-04-29 17:3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地产股暴涨及成都等地楼市走向。文章指出,地产股全线暴涨不仅因为成都解限购,还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文章对成都楼市的走向进行了详细探讨,包括周期性价值回归、成都全面解除限购的影响、一线城市是否放开的问题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地产股全线暴涨的原因不只是成都解限购。

文章指出地产股的暴涨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央行买债的说明、接下来的430大会等。

关键观点2: 成都楼市走向分析。

文章详细探讨了成都楼市的周期性价值回归,以及全面解除限购可能带来的影响。

关键观点3: 一线城市是否放开的问题。

文章提到一线城市是否带头领涨是影响楼市整体预期的重要因素。

关键观点4: 货币政策的预期与影响。

文章讨论了央行下场买国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全球性的QE时代对楼市的影响。

关键观点5: 楼市发展的策略与思考。

文章提出城市群化、创造大城市赚钱机遇等策略来促进人口流入和发展。


正文

文/子木


今天,地产股全线暴涨,世茂集团最高涨幅达到72%,万科涨停,很多人说是因为成都解限购导致地产预期拉升。

其实并非如此,但凭成都一个城市,根本没这么大的能量,这还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包括前几天的央行对买债的说明,以及接下来的430大会。

具体我会放在下半部分探讨。

现在我们先从成都开始聊聊接下来楼市的走向。

其实很多人对成都过度解读了。

成都放开限购是情理之中,因为今年第一季度,成都楼市很差劲,基本延续了去年年底的量价齐跌。

房子不好卖,这时候还要限购干什么呢?

其实坚持到现在才放开限购,已经算是晚于预期了,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是:

绝经了,才想起来要取环。

当然成都的回调,并不代表城市价值出现问题,而是周期性价值回归。

也就是涨得太多了,需要停下来调整,等价格回归到价值位,才能重启下一波行情。

对成都熟悉的购房者都知道,疫情三年,包括去年,全国大规模回调,只有成都在逆势上涨,那时候还有人说成都是房价不败的神话。

但事实上,任何城市都必须让位于周期,成都、杭州、武汉是这样,北上广深也是这样。

成都全面解除限购, 一方面, 会促使大量郊区房屋抛售,从而置换核心区资产,这是投资客最佳的换手机会。

另一方面,会刺激周边富人阶层腾挪资产的动力,被虹吸的城市将放大二手房库存,对房价造成的一定的下行压力。

所以整体来说,会对郊区房价 周边城市,甚至 整个西部房价造成利空

但我认为,即使成都核心区放开限购,引活水进来也不具备继续上涨的动力。

一来成都有20多万的二手房库存,核心板块的库存也不小,足以吞噬新增住房需求。二来参考同等能级的南京、苏州、武汉,在全面放开限购后,并未出现大的起色,成都很难成为特例。

归根结底,在于当下普遍对房价的预期还未提升。即使是刚需,大多数也在观望。

按照高层的理解,放开限制放低门槛,就会有人买房,但实际上,经过40多年房地产金融属性的洗礼,绝大多数人只会考虑在房价上涨的时候才会买房。

两者之间具有强烈的认知差。

所以目前带动楼市整体预期回暖的,可能只有一个逻辑:

放开一线城市限购,配合货币支撑,再创造一轮房价上涨的牛市。一线上涨,预期就会来到二线,迫使更多人买涨。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一线还是非常保守,我认为决策层对此存在一定的争议。

到底是由工业、进出口带动楼市回暖,实现经济复苏,还是直接拉动楼市消费,带动经济复苏。

前者的优点是,良性健康,缺点是速度较慢。后者是副作用较大,但速度够快。

事实上,从近一年来的操作看,前者的偏向性更大一些。而楼市,更趋向于保守治疗,你会发现,大多数楼市政策刺激都慢了一拍,而非像过去几轮周期,第一时间全面放开刺激楼市。

但进入四月,有一个事情出现了变故。那就是很多人发现水电燃气费大涨,重庆力度最猛,也因此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实这引发了一个思考——

对于工业、进出口能力较强的城市来说,他们可以用第一种路径,经济自我修复然后带动楼市回归,但对于没有工业和进出口能力的城市,他们该怎么办?

只能靠水电燃气费上涨或者罚款,这种损伤居民幸福感和营商环境的方式,自救么?

事实上,全国600多个城市,90%的城市对房地产依然处于高度依赖状态,即使由头部城市定向帮扶,做列车头,也很难带动长期生锈的齿轮。

如果这些列车厢带不动,那么自然所在城市的居民也没有更好的收入来源,内需消费也无从谈起。

所以我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行业论坛,谈到这个话题时,大家都沉默了。

如果我们是日本、澳洲、韩国,甚至是美国的人口基数,单吃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等资源,就已经进入发达国家序列,搞不准能达到沙特阿拉伯的人均收入水平。

但这些资源被15亿人口一平均,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所以,国外的经验我们很难借鉴,也根本无法借鉴。

接下来唯一的方式,就是充分城市群化,促进大量农村、县城、小城市人口流入到大城市,集中发展,同时缩减对底子较差的地方投资,实现真正的开源节流。

具体的方式,绝不是强制迁移人口这种愚蠢的方法,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大城市更多的赚钱机遇、幸福感以及归属感。

所以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从去年开始,高层毅然决然,投入天量资金,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保障性商品房。

毕竟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要远比投资一个小城市,综合收益高多了。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前段时间,央行决定下场买国债。

这意味着货币大放水的时代才真正来临了,当然对此央行特地解释,说这不是Q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