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参加单位年会,喝醉了,第二天起来头还很疼,来找我讨教经验。
表弟参加单位年会,喝醉了,第二天起来头还很疼,来找我讨教经验。
表弟从小就是乖乖男,不抽烟不喝酒还特节俭,985高校毕业之后通过校招入职本地某大型国企。
年夜饭是单位每年常规操作,但是表弟每到年底,却常常开心不起来,因为他实在喝不了酒,一喝就满脸通红,年夜饭现场还有人抽烟,还会有人散他一两支,他也实在不喜欢抽烟的味道。
只是,领导在,大家都能喝一点、抽一点,他不喝酒、不抽烟就显得特别的不合群,于他总办审计处副处长的身份不符,所以他也会来一点。有时经不住劝,来一点就来多了。
我听后哈哈笑了,与他分析起来。
我读大学那会,我们文学院唯一一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教授给我们上课,从酒文化,讲到李白苏东坡,再讲到命数。他说
“不论你信不信,从你出生那一刻起,你这一生,基本是注定的,这就是命。”
然后他话锋一转,
“我知道你们中有男生会抽烟喝酒的,但是你能不能抽烟喝酒,其实与你身体基因息息相关,这,是娘胎带出来的,你改变不了。”
最后那位教授说,
“即使不会喝又如何,你得明白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一个单位好比一片森林,有参天大树,有灌木苔藓,有飞禽走兽,有微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这才是一个单位。”
按照这个逻辑,
表弟的特色就是做事认真严谨,对每笔采购都仔细核查
,工作7年了从未出现一处纰漏,因此,领导非常放心把这些业务给他管理。
因此,首先,表弟要从心理上明白:
自己即使不喝不抽,也不会怎么影响他在领导心中的形象,因为他的核心竞争力不在酒场上,这点非常重要。
至于同事怎么想,呵呵,那些人根本决定不了表弟的提拔晋升、年终评优,因此,表面应付即可。
基于以上,具体应对策略有三点。
一般菜上来五六个后,大家就会轮流敬酒。通常是,先敬号召者(此桌地位最高之人,通常分管副总、部门领导),再敬与地位最高之人身份同等或者类似之人(比如中层、退二线总工、老前辈)。
此处第一要素,安静吃菜,荤素搭配,先把肚子填一填。
之所以要这么说,是因为通常大领导往往是最后一个到,到了后还要发表一段热情洋溢的讲话,那时,可能许多人已经是饥肠辘辘,马上喝酒,很伤身体。
酒过三巡,许多人都敬过自己了,可能也包括领导,那就逐个举杯,从大到小,适当参与聊天。每次一小口即可,不用管别人说你“慢了、养鱼”之类,一笑而过,坦言自己确实就这点量,多了就倒了。
如果有人非要叫你喝,你怎么办呢?
看对方身份,如果是提拔自己到本岗位的领导(贵人),那无论如何给个面子,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不过,一般这个时候,领导自己都顾不过来,因为有更多人敬他酒。如果是同级别,那就实话实话,表面功夫做好,坦言自己尽力,不喝就是不喝。如果是下属,下属一般不敢劝领导喝。
常常有人劝酒时会说
“酒品就是人品,酒风就是作风”
,你让说这话的人对他的领导这样说试试,他敢吗?
如果你真的是有多少喝多少,那酒量不行的人肯定早就倒下了。这里教大家一些小技巧。
如果是一群人举杯,那就假装喝一点,反正你咕咚一下别人也不知道你喝没喝。
如果有人敬,而这个人没那么重要,那先喝,喝完一口假装漏了一些,马上用湿巾擦擦嘴,顺便吐一点在湿巾里,反正也没人注意。还有一种是小茶盏,小茶盏里接半杯茶水,喝完酒之后拿着喝茶水,顺便吐一点在茶杯里。反正酒是透明的,茶水还是黄黄的。
其实人这一生,升官也好,发财也罢。说白了,
就是花最小的代价,搏得最大的回报。
你要把你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人身上,而不是在一群对你前途没什么影响的人身上浪费时间精力。
有些人只是单纯的喜欢喝酒,并不管场合,这样的人要么被领导委派一个负责招商的活(说白了就是搞接待陪酒的)、要么就是因自己喝醉了耍酒疯被打入冷宫,前者年轻时喝得舒服,年老了自己身体痛苦,后者则是一辈子郁郁不得志。
因此,年会上,你要密切关注领导的一举一动。领导是否没酒了,领导是否没水了,领导酒后如何回家,是否能帮安全送达等。能妥善做好上述事宜,即使你不喝,你也是领导心中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