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evin在纽约  ·  人民日报12/25日: ... ·  20 小时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日期来了 ·  昨天  
小纽美国法律咨询  ·  2025年申请H-1B?现在找小纽办理立享优惠~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如果你理性地骂,我保证微笑着听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7-06-17 06:01

正文

每个人独一无二地存在着,冲在潮头优秀的人活成了范本和标本,为人们存在的模式提供各种新鲜的样本。


正如,法律读库创始人库头昨天奋不顾身在千聊平台开通直播了,聊的均是检察大数据那些事儿,一个半小时四千多人的围观初战告捷。


法律读库也赶时髦?读库里那群法律人每天在忙活什么呢?带着键盘和手指的余温,不同风格的文章或各色评论定时新鲜出炉。出炉后的原创文字或其他形式的作品等待着公众检验和评论。有一部分文章是波澜不惊的,也有一些佳作引人频繁转发或转载,当然也有被批得体无完肤的,各种情形不一而足。不知阁下你独爱哪一种?看完文章是否也喜欢留下脚印?


新媒体让人们更容易与外界无缝连结,社交平台的高度发达让信息更开放,让人更靠近,但反面的声音也变得更清晰更有杀伤力,暴力指数令人发指。我其实不想说什么语言暴力的问题,今天只想说说看原创文章的正确姿势。


众所周知法律读库推崇原创作品,它的价值就在于是独立完成的创作,不歪曲、篡改他人创作或者抄袭、剽窃他人创作产生的作品,亦不属于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他人已有的创作,原创就是源于自己的角度和细致加工,把所观、所感呈现给现实世界的成品。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我想说,“没有小观点,只有小作者”。


观察了许久我发现,一部分人点开一篇文章往往还未看到最后,就开始口吐莲花,试问,如果没有通读全篇,你怎么知道此文没有神反转?如何得知作者的观点没包罗你的小观点?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穿凿附会是粗暴不可理喻的,看着有些文后评论,可以想像出对方是如何咬牙切齿地写下来的,评论的文字仅限于情绪发泄,一副对整个世界不买账的态度,读到这样的评论文字发现对方就是没有来由的生气,除了生气没有什么其他献言和建树。


公众号和公知追求的应该是良知与良能。我们活在大时代里,活在现场。没有人能真正跳出圈外去感知这个世界。那么就不免存在角度不同的问题,角度不同自然经历不同,经历不同自然感受不同,很难存在完全意义上的感同身受,那么,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了解身外的世界和事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意在说服读者,有时它的作用就是客观呈现他眼睛里的世界,作者的使命是强调自己的主张和自己认同的主张,读者的使命就是从别人的观点里发现新世界。


看不到局限性本身就是最大的局限。没有什么东西比一种想法更危险了,那就是当这个人只有一种想法时。即使是一对双胞胎也不会对同样的故事有完全一样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强调的重点,解释造成不同困境的原因,选择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发生某个热点事件,如果这件事对你的吸引力达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说明它是对你有意义的,如果从中发现其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也是法律人码字的最大意义。


吐槽有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伏尔泰有言,“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每一个人脱胎于母体都是原创作品,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视角,客观表达观点,理性表达好恶是负责任笔者的责任。


一个热点事件发生,法律读库争取给持不同观点的人都提供发言机会,这是法律读库的良苦用心和存在意义。一篇好文直接来自于没有偏离自我、没有经过扭曲的人格,直率而充满力量。我们愿意诚实地写出自己的观点,诚实地体现我们目前的状态,尽管这也许远远不是我们最终的理想,但是我们用良心制作的文章无非想给大家在现实中建立一个模拟,让读者可以不伤筋动骨就可以观模世间万态。相信法律人的笔杆子这方面的借鉴作用会更大。


你理性的批评,我当做金玉良言。

你感性的赞赏,我当做鼓励鞭策。


如果你有高明的槽要吐就来法律读库,欢迎你来表达有价值的观点,也欢迎你来投下犀利的相反态度,只要它有标本的意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努力减少恶意随波的言论,拒绝复制盗版人生。你如果理性地骂,我保证微笑着听。


作者:张晓雨律师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法律读库 欢迎原创文章来稿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