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报告
探寻变革之道 打造阳光国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尔街见闻  ·  2025第一家造车公司破产 ·  16 小时前  
经济参考报  ·  破90亿元!1.7亿人次!再创新高! ·  昨天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  2 天前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刚刚,超越北美,暂列全球第一! ·  4 天前  
e公司官微  ·  利好不断!A50,突然大涨!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报告

做好新时代国资国企深度报道——《国资报告》杂志创刊十周年回顾

国资报告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1-28 20:31

正文

唱响主旋律 掌握主动权 关注全覆盖
做好新时代国资国企深度报道
——《国资报告》杂志创刊十周年回顾
文 · 《国资报告》编辑部
《国资报告》杂志2025年第1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持续观察经济现象、推动解决发展问题,是主流媒体做好经济新闻报道的基本职责。深入挖掘整理、宣传推广新时代国资国企的各项成就,是主流媒体做好经济报道的重要课题。《国资报告》杂志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主办的财经月刊,处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国资国企工作的有机结合点,尤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这些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的舆论环境已经有了根本性改善,恶意抹黑国资国企的声音明显减少。但是,由于国资国企宣传报道工作社会关注度较高,一些宣传报道对国资国企相关工作停留在追逐热点上,对深度挖掘不够、提炼不足,导致新闻作品百人一面;由于国资国企宣传报道工作专业性较强,一些宣传报道虽然在意识形态层面正确,但在具体技术问题上理解不准、阐述不当,给一线的国资国企干部造成一定困惑。
针对上述问题,《国资报告》创办伊始,就充分发挥背靠国务院国资委、面向广大国有企业的独有优势,确立了通过深入调研采访思考,奉献独家精品力作的工作思路,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风雨兼程、初心永恒。十年来的探索,我们有如下体会:一是要立足自身优势,解答时代命题,持续唱响国资国企宣传报道的主旋律;二是要主动触及国资国企宣传报道的热点难点问题,助力国资国企系统掌握舆论传播主动权;三是要主动提高站位,力争从空间层面、价值层面、时间层面实现关注全覆盖、呈现有重点,在更广阔的时空讲好国企故事、剖析国企价值。

发挥独特优势答题
唱响主旋律
当前,多种形式的新媒体蓬勃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国资报告》立足自身优势,通过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第一议题”,增强理论色彩提升传播价值,丰富传播渠道扩大社会影响等方式,提升杂志的功能价值。

01

落实“第一议题”

日常工作中,《国资报告》要求所有采编人员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统领工作。每次选题会上,《国资报告》杂志都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议题”。坚持围绕“第一议题”找选题、抓典型、创品牌。
2017年7月,《国资报告》杂志精心策划推出重大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的国企足迹》。作为较早以“足迹”主题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一经推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批主流媒体积极转载。目前,《国资报告》以年度报道的方式将这一栏目固化成为品牌栏目,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点名表扬。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点击图片阅读详细内容  >>
2024年,《国资报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批示,优化调整报道方向,先后推出了《东北国企培育新质生产力调研报告》《澄清碧水再扬帆——国有企业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调研》《央企践行“三个转变”十年盘点》等重大主题报道,积极展现了国有企业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推动国家战略落地实施中的实践与思考。
在日常报道中,《国资报告》注重跟踪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企业发展变化,以及提出的最新提法在企业落地实践情况。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点击图片阅读详细内容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之后,《国资报告》组织实施了一组特别报道,通过综述+专家解读+企业热议的形式,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2年11月,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国资报告》及时跟进,推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企担当》报道,邀请十多位国资国企领域的党的二十大代表,结合企业实际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02

增强理论色彩

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创新等实践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的背景下,关于国资国企的理论研究也在持续完善。《国资报告》主动作为,积极把握参加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例会、改革办月度例会、改革办牵头的央企改革提升联建互助活动等机会,并充分利用杂志社月度例会等时机,深入开展专题学习,积极向“智库”型媒体靠拢。
点击图片阅读详细内容
2024年,《国资报告》主动聚焦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中心工作,组织策划了《持续深化改革 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现代新国企”系列研讨会回顾》系列报道,对国务院国资委领导提出的现代新国企概念进行深入分析研讨。《国资报告》杂志的卷首语持续关注国有企业的功能价值、国有经济布局、第二曲线等委党委重点关注的话题,积极传递信号。

03

丰富传播渠道

《国资报告》刊发的文章篇幅较长,专业性较强,社会面传播难度较大。为了扩大国资国企原创内容覆盖面,《国资报告》积极拓展线上线下传播渠道,提升杂志影响力。
2023年起,《国资报告》主办了“现代新国企”论坛,目前已连续举办九届。论坛邀请经济学家、企业高管和媒体专家,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找准功能定位、发挥独特作用进行持续研讨。
在日常工作中,《国资报告》注重通过官方微信推广文章。针对一些重大报道,注重与国务院国资委的官方微信国资小新加强协作,将杂志的原创能力与国资小新的平台影响力有机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深化媒体融合,给读者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阅读体验,《国资报告》还与第三方合作,推出了电子期刊。
长按二维码,进入“国资报告+”电子刊小程序

《国资报告》加强与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合作,发挥中国经济出版社的优势,参与编写《国企改革12样本》《改革样本》《改革实践》《千帆竞渡》《坐标中国》等多套专业书籍,通过图书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作为国资国企舆论重要阵地,《国资报告》创刊以来,发行量、转载量、引用率不断攀升。读者在线调查交叉分析显示:包括央企国企民企外企在内的企业受众占比超过70%,政府监管机构受众占10%,媒体智库协会受众占10%。根据第三方学术资源检索平台和版权机构提供的传播统计报告,超过6000家中国机构用户引用《国资报告》内容,海外机构用户近300家。

紧扣热点难点破题掌握主动权
国有资产是全民共同的财富,国有资本收益与每一位公民利益直接相关。《国资报告》创办伊始,在回应国资国企热点难点问题方面注重主动性、权威性、针对性,搭建国资国企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助力国资国企系统掌握舆论传播主动权。

01

持续跟踪重点

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总的目标不变,国资国企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作用不变。因此,《国资报告》保持战略定力,始终把报道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创新工作作为重点。 
点击图片阅读详细内容
改革是激发活力的关键一招。《国资报告》充分利用优势条件,通过报道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月度例会、典型案例等方式,在日常工作中传递权威声音。同时,积极策划重大专题,在国企改革重要时间节点推出重磅报道,对改革成效进行系统梳理。2022年8月,《国资报告》联合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共同策划推出专刊,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就进行系统梳理。得到了人民网等媒体和几乎所有中央企业的广泛转载。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国资报告》先后推出了《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期进展掠影》等综述类报道。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点击图片阅读详细内容  >>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国有企业在我国产学研用创新链条中具有重要地位。《国资报告》把挖掘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经验作为重要导向,持续关注。2024年11月,《国资报告》聚焦刚刚召开的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推出《聚变与突围:解码央企科技创新》系列报道。2022年5月,《国资报告》推出《自主图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央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侧记》。
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是国有企业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式。《国资报告》聚焦布局战新产业、传统产业升级、处置存量国有资产等议题推出系列报道。

02

积极回应热点

近两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如何更好发挥央企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压舱石作用寄予厚望。2024年4月,《国资报告》推出了《探析市值管理》的封面文章,此后多次围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相关话题主动设置议题,把握舆论传播主动权,先后推出了《借鉴“日特估”成功经验 完善政策推动央企市值管理》《央企市值管理政策分析及典型案例研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重估分析及提升建议》等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详细内容
《国资报告》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关注新兴产业,推出了《奋起直追表现亮眼 造车国企加速新能源转型》《AI 开启智能安全时代新篇章》《发展低空经济 央企要担起“天车”生产和“天网”建设重任》《OpenAI 新模型 GPT-4o 发布对我国企业的启示》《国企如何拥抱人工智能新时代?》等行业性分析文章。

03

推动化解难点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创新和党的建设工作头绪众多、任务繁重。在不同的阶段,工作重点有所不同,社会关注点也在持续变化。有时一些新提法的具体含义经常被各种解读。《国资报告》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通过深度报道、评论等形式正本清源。
点击图片阅读详细内容
2019年8月,《国资报告》推出封面文章《全国一盘棋》,通过对话专业厅局、回顾历史、解读政策等方式,进一步向社会各界明确了国务院国资委出资人、监管者和负责中央企业党的建设三重职责,以及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全国一盘棋考虑,加强管资本的意义与路径,立体地解读政策,引领国资国企领域的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政策,把握机遇。

坚持全局思维选题
关注全覆盖
《国资报告》在研究选题时,力争从空间层面、价值层面、时间层面实现关注全覆盖、呈现有重点,在更广阔的时空讲好国企故事、剖析国企价值。

01

主动拓宽视野

一是致力于寻找国资报道与国企报道的平衡点。一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参与国务院国资委相关会议现场报道,及时发布解读、评论文章,第一时间准确传递国务院国资委声音;一方面积极深入国有企业一线调研,用鲜活生动的案例验证现行国资监管体系的科学性。   
二是致力于寻找央企报道与地方国企报道的平衡点。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98家中央企业营收约占全部国企的一半,利润总额占比则超过一半,其中有46家入选世界500强,是名副其实的顶梁柱、压舱石。《国资报告》将中央企业作为主要报道对象,从动态新闻报道到常规案例报道到封面文章报道,中央企业均占大多数。省属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国资报告》加大下沉力度,先后推出对福建、陕西等地国资国企的整体报道,以及一批针对重点省属企业的案例报道。在市级及其以下,国有企业的规模整体偏小,影响力、控制力更多局限在本级行政区域之内。不过,对于其中的佼佼者,《国资报告》也保持长期关注。
三是立足国资系统,兼顾其他国有企业。在国资委系统之外,还分布着不少国有企业,比如财政部出资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保等金融企业,以及国铁集团、中国烟草、中国邮政等产业集团;各部委、高校、事业单位也有一些国有企业。近年来,中央稳步将校办企业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国资报告》在2021年4月推出深度调查,对中核集团、中国电信、国投等央企承接校办企业、积极推动改革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02

关注多重价值

国有企业是市场主体,但不是普通的市场主体,经济属性之外,还有着明显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创刊十年来,《国资报告》始终从多重价值维度选题,重点关注国资国企在经济增长顶梁柱、科技创新国家队、产业发展领头羊等方面贡献的同时,突出国资国企在市场失灵稳定器、维护安全压舱石、共同富裕支撑者等方面的作用。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一是关注经济价值。创造经济价值是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经营决策市场主体的首要职责。近年来,《国资报告》立足财经刊物定位,选择了一批在经济效益方面表现突出的央企进行深入挖掘。特别是聚焦8家连续19年获得国务院国资委考核A级和连续6个任期获得任期考核A级的央企,先后推出了《国投的“长征”》《中国交建升维进化史》《百年招商局的新征程》《灵动华润》《中建登高》等优秀企业深度报道。此外,《国资报告》聚焦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先后推出《破壁图强 融合向新——国家电投重组6周年改革发展纪实》《聚变式重组效应——中远海运重组五周年调查》《中国信科重组融合六年纪实》《“铁塔模式”生成记》等一批文章,对相关企业工作亮点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在国资国企系统得到广泛关注。
点击图片阅读详细内容
二是关注功能价值。功能价值主要反映除创造经济价值外,国有企业所发挥的政治效用、承担的社会功能。在不同阶段,国有企业承担功能价值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国资报告》及时关注动态变化,推出重磅报道。新冠疫情暴发后,《国资报告》记者第一时间采写刊发《鏖战火神山 党旗分外红》《快点,再快点!——中央企业建设火神山医院全记录》等报道,得到广泛转载,后者更以《央企建设火神山医院全记录》为题转载于2020年2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在脱贫攻坚决战期间,《国资报告》记者跟随多家央企深入扶贫一线广泛调研,足迹遍及数十个国家级贫困县,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深度报道。其中,《中国中铁:铺就大道奔小康》一文被原国务院扶贫办评选为“企业精准扶贫综合案例50佳”。
三是关注精神价值。国有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孕育凝结的先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几代国企干部职工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优秀品格和精神气概。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资报告》充分发挥历史钩沉栏目“历史照进现实”的作用,先后走访了中铁山桥、湖南郴州711矿等多处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址,回顾国有企业在历史上创造的精神成果。

03

把握历史纵深

国有企业普遍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多数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个别已有上百年的悠久历史。观察审视国资国企的发展变化,既要放在全球范围内横向对比,也要放在历史长河中纵向考量。《国资报告》高度重视从历史纵深角度报道国企改革发展工作。
点击图片阅读详细内容
一是梳理发展脉络。2024年10月,《国资报告》推出封面报道《筑基中国式现代化——国有经济升级跃迁之路》,以总体回顾+7篇行业回顾+2篇专家解读的形式,对国有经济推进中国工业蜕变的历程进行回顾。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资报告》从社会地位演变史、结构布局优化史、政企关系改革史、治理结构进化史、激励机制调整史五个维度,对国有企业发展历程进行纵向切片,以类似“纪传体”的方式报道70年发展历程,给读者提供了归纳精准而又更加新鲜的历史观察视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华尔街见闻  ·  2025第一家造车公司破产
16 小时前
经济参考报  ·  破90亿元!1.7亿人次!再创新高!
昨天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2 天前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2 天前
第一财经  ·  刚刚,超越北美,暂列全球第一!
4 天前
e公司官微  ·  利好不断!A50,突然大涨!
5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牡丹社事件:中日关系从此易位
7 年前
文学家  ·  阿什贝利:街头音乐家
7 年前
医学之声  ·  都是药物性鼻炎惹的祸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