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严重踏空以太坊,但是我不能再踏空区块链的下一代新技术。
时间回到2015年年初,在以太坊ICO结束后不久,比特币社区就开始了扩容之争,在比特币开发者之间争吵无果后,Gavin独自
提出了bitcoin XT的区块链扩容计划。虽然,当时比特币区块链容量只达到40%,但是比特币的开发者们已经意识到,比特币这种单线程区块链的局限性:
无法处理高并发请求。
顺着这个局限性往下推理,单线程的区块链似乎更适合做财富储值资产而不是小额支付,数字黄金是比特币更好的归宿。
遗憾的是以太坊沿用了这种单线程的区块链技术,并居然让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全部共识上区块链,当初我的预判就是以太坊不出两年区块链也会堵。而且,以太坊ICO是投给一间名为EthSuisse的注册在瑞士的盈利性公司。以及后续沈波和暴走对以太的各种天外飞仙似的鼓吹。果断将以太坊清除了我的投资组合。
后来,以太坊天天涨,天天被打脸。今年的市场太疯狂,别说以太,就连量子链这样的空气币都能炒飞天,完全是一种非确定性的因素。无法预料。
Askcoin的创始人谈总在他的文章中《以太坊大限将至:NO》说我一路唱空以太从5块到2800块,没说错,就是这么回事。
从第一次使用比特币就着迷开始,我的投资逻辑都是基于技术面的确定性。虽然以太是一辆豪华跑车,性能再好独木桥上也施展不开。单线程的区块链技术根本无法胜任Dapp平台,甚至连去中心化即时通讯都做不到。
从最早的talkcoin 到 startus都只能做出一坨屎,后者还圈了一个亿。这就是底层架构的局限性,区块链在一些专家眼里,已经被判死刑。事实也如此,如今转账一笔比特币和以太坊,动辄几十美元的手续费和超过24小时的确认时间。
看着老战友玛雅还孜孜不倦的与BU党争论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我已经感到极度疲惫。在一个独木桥上架高速公路恐怕很难,先天缺陷,后天只能修饰,这是宿命。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听谈总讲到基于DAG技术的雪球(byteball)时,我又找回了第一次碰见比特币的感觉,就是它了。DAG技术是区块链的跃迁,简单的说是多线程的区块链。把区块链从一维空间跃迁到了三维空间,从独木桥变成了虫洞,每秒交易理论上可达亿级。具体DAG的技术细节,推荐看《谈谈区块链》的公众号,这里有最有价值的免费信息。今天我要说的重点是,如何尽快布局DAG技术的投资。
就上个星期,一个爱好者在雪球平台上推出了一个freebe的机器人(bot),基于黑球的去中心化交易聊天室,一时间100多个爱好者涌进聊天室畅聊起来,各种敏感词汇聊的不亦乐乎。由于只聊天不交易,又全是中文,招致机器人作者不满,关闭了群聊功能。也许这个作者还没意识到,去中心化群组聊天,能做到延迟可容忍,并同时多人聊天,我印象里这是首例。已经超越了所有基于NXT和ETH的去中心化聊天室,包括那个圈了一个亿的SNT,延迟的跟一坨屎一样。
目前,中国区的byteball爱好者正在加班加点开发,byteball爱好者社区群聊,不日就可以上线。这种聊天室既可以随意畅聊,又可以轻松支付。这几日,byteball也应声反弹,市值依然偏低,估值合理。大家想布局DAG技术的可以赶快买,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谈总虽然也是以太坊鼓吹成员之一,但我们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他的作品Askcoin选定的可是DAG路线。只是选了一个不怎么容易鼓吹的切入点,知识付费,导致很多不看底层技术的人没重视。再加上ICO期间比特币分叉生出个BCC,不得不提前终止ICO。在空气项目动不动就圈到上亿的市场里,搞了5000万,有点被市场遗漏的感觉。
但是,我还是要说不要小看了DAG技术,说不定明年主网上线,由于底层架构的先进性,Askcoin可以做的事远远超过知识付费。谈总也学小蚂蚁一样改个高大上的名字,上一套天外飞仙的鼓吹团队。到时候你手里没货怎么办?
对于没有参加Askcoin上一轮ICO的同学,有个好消息。8月31号Askcoin将会在各大ICO平台进行第二轮ICO,给大家一个再次上车的机会。成本大约在0.5元/ASK与第一轮ICO 0.2元/ASK比起来翻了一倍,但是,同期的比特币+BCC也翻了一倍。对于手持比特币的同学来说,成本都差不多。Askcoin的官网是askcoin.org,有兴趣参加的可以去了解,也许以后想吃这个馒头就没这个价了。
我个人觉得2018年将是DAG技术大放异彩的一年,雪球和Askcoin一定都要布局。其他DAG技术的币,国外的有IOTA也不错,只是已经涨了1000倍估值高了。国内除了Askcoin其他打着这个旗号的要小心,比如红烧肉(HSR)DAG技术只是在画大饼,目前上线的主网只是单线程区块链的复制币,官网堆了一大堆概念,什么好的都想做进去,光靠嘴吹恐怕长不了。
总而言之,雪球和ASK不容错过,待到明年九月八,雪球飞后百币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