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金电子研究
电子首席骆思远及其团队倾心打造,为投资者挖掘行业投资价值保驾护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金电子研究

【国金电子】行业周报:苹果SE4即将发布,算力硬件关注ASIC方向

国金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25-02-17 08: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投资逻辑


电子周观点:

苹果SE4即将发布,算力硬件关注ASIC方向。苹果计划于2月19日推出一款新产品,预测该新产品为iPhone SE4机型,SE4将类似于iPhone14,屏幕更大,并配备Face ID,将配备A18芯片,并支持Apple Intelligence,该机型将成为苹果首款配备自研基带芯片的硬件,苹果也计划在今年秋季发布的Slim机型搭载自研基带芯片,在配置升级和国补的带动下,我们认为SE4机型有望热卖,2025年全年销量将超过2000万台,目前产业链已经在积极备货,在 SE4机型的拉货带动下,苹果产业链核心公司一季度有望淡季不淡,业绩快速增长。2月13日,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确认苹果和阿里巴巴合作,为中国的iPhone开发AI功能,双方合作开发了一个设备内置系统,可以为中国的iPhone、iPad和Mac用户分析和修改苹果的人工智能模型,预测最早将于5月推出,我们认为,苹果Apple Intelligence在海外市场已初见成效,苹果将加快推荐,预测在SE4机型及Apple Intelligence的带动下,iPhone在中国的销量有望积极改善。2月13日,OpenAI CEO山姆·奥尔特曼表示,将数周内发布GPT-4.5,产品代号Orion,这将是OpenAI最后一个非思维链模型,此外将会在未来数月内,在ChatGPT和API服务中搭载新模型GPT-5,GPT-5将集成公司多项技术,包括o3模型的技术。AI算力硬件方面,我们建议关注ASIC受益方向,根据产业链调研,谷歌、亚马逊2025年,自研芯片将会大幅增长;OPEN AI自研芯片将于未来几个月内在台积电流片,2026年实现量产;Meta自研的ASIC芯片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批量出货;Deepseek正在招募芯片研发人员,开始自研算力芯片,算力硬件建议关注ASIC芯片方向的AI-PCB、AI服务器电源、AEC等方向。整体来看,AI算力硬件需求持续旺盛,苹果SE4发布在即,AI眼镜需求爆发,AIOT设备应用崛起,继续看好苹果链、AI智能眼镜、AI驱动及自主可控产业链。

细分赛道:1) 半导体代工:2025年台积电CoWoS月产能将增至6.5-7.5万片晶圆,2026年月产能将达到9-11万片。2)消费电子:苹果与阿里巴巴合作,为中国的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3)PCB:延续景气度回暖,判断景气度稳健向上。4)元件:消费电子带动元件订单提升,LCD面板价格持续涨价中。5)IC设计:AI产业链国产替代加速,看好服务器用存储模组机会。6)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制裁密集落地,产业链持续逆全球化,自主可控逻辑继续加强。


投资建议:

OpenAI即将推出GPT-5,谷歌、亚马逊自研算力芯片大幅增长,Meta、OpenAI等CSP厂商也在大力推荐自研算力芯片,算力需求依然旺盛;英伟达GB200良率积极提升,有望在3月的GTC大会推出GB300服务器及新产品、技术路线图,算力硬件高景气持续;我们从产业链了解到AI-PCB需求持续旺盛,继续看好AI-PCB核心受益公司。苹果即将推出iPhone SE4机型,苹果链核心受益公司Q1业绩有望快速增长;我们认为AI端侧应用正在加速,有望给智能眼镜、TWS耳机、可穿戴及手机/PC等IOT硬件产品带来创新和新的机遇。继续看好苹果链、AI智能眼镜、Ai驱动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


风险提示:

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AIGC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外部制裁进一步升级的风险。


板块细分观点


板块细分观点

1.1 消费电子:苹果与阿里巴巴合作,为中国的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

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与阿里巴巴合作,为中国的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苹果表示,iPhone 16机型在已经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功能的市场中销量更好,苹果将于2025年4月通过软件更新,新增对多种语言的支持,包括简体中文,我们认为苹果将加快Apple Intelligence的升级,有望带动手机换机需求。

苹果有望在2025年3月发布SE4机型,Q1苹果链迎来积极拉货,业绩有望高增长,苹果端侧模型也将持续升级,端侧AI功能也逐步向全球开放,iPhone17的创新及供应商份额将在Q1确定,看好核心受益公司。AI赋能,iPhone17有望在SOC芯片AI能力提升、散热、FPC软板、电池及后盖等方面迎来升级及价值量提升,苹果产业链细分龙头公司估值合理,2025-2026年苹果硬件/端侧模型创新及销量增长趋势确定,预测在SE4、Slim机型(轻薄款)及折叠手机的带动下,2025-2027年iPhone销量有望快速增长。


1.2 PCB:延续景气度回暖,判断景气度稳健向上

从PCB产业链最新数据和2月产业链更新来看,整个行业景气度同比仅有PCB行业下滑、上游仍然持续向上,整个产业链景气度判断为“稳健向上”。根据我们产业链跟踪,主要原因来自于家电、消费类随着政策补贴加持同时AI开始大批量放量,并且从当前的能见度观察来看,一季度有望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度状态。



1.3 元件:消费电子带动元件订单提升,LCD面板价格持续涨价中

1)被动元件:淡季不淡,消费电子带动元件订单提升

中芯国际指引25年营收增速超可比同业平均值,资本开支与24年大体持平,看好后续产能加速释放,根据被动元件产业链反馈,Q1有望淡季不淡,展望2025,AI服务器、端侧需求旺盛,传统手机、笔电旺季订单相对保守,车载高景气度持续且价格情况改善,家电、工业预计平稳增长。

AI端侧:端侧手机对稳定供电和滤波方面的要求很高。AI手机单机电感用量预计增长,价格提升; MLCC手机用量增加,均价有提升,主要是产品升级(高容高压耐温、低损耗) 。端侧笔电以WoA笔电(低能耗见长的精简指令集 RISC ,ARM设计架构)为例,ARM架构下MLCC容值规格提高,其中1u以上MLCC用量占总用量近八成,每台WoA笔电MLCC总价大幅提高到5.5~6.5美金。

2)面板:LCD面板价格持续涨价中,奥来德中标8.6带线OLED蒸发源

LCD:1)根据WitsView最新面板报价,2月上旬32/43/55/65吋面板价格上涨0.5/1/1/1美金,涨价趋势符合前期判断,行业拐点积极信号持续释放。2)需求情况:整体来看,国际品牌年底控管库存,需求动能平稳,国内品牌需求维持强劲,且供应链库存健康,2025年订单趋势持续向上。3)供给情况: 25Q1春节因素+动态控产,且超大尺寸需求旺盛产能面积消耗更大,预计后续面板厂仍将动态调控供给,带动价格上涨。

OLED:看好上游国产化机会。国内OLED产能释放、高世代线规划带动上游设备材料厂商需求增长+国产替代加速。8.6代线单线有机发光材料用量远高于6代线。有机发光材料技术壁垒高、海外专利垄断,设备端蒸镀机、掩膜版美日企业主导,国内供应商正在加速面板厂导入验证,目前8.6代线面板厂规划即三星、LG、京东方、维信诺,大陆话语权增强也在加速上游国产化进程。国内厂商加速下游面板厂配套合作、导入验证,建议关注奥来德、莱特光电、京东方A、维信诺。


1.4 IC设计:AI产业链国产替代加速,看好服务器用存储模组机会

从行业上看,AI大趋势持续强化,随着国产算力能力提升和应用端落地加快,我们认为25-26年国内将加快AI基础设施建设,以字节、阿里作为典型代表,将带动国内互联网大厂加大数据中心建设投入,这将带动服务器用存储模组的需求。目前单台AI服务器(不考虑HBM)价值量较通用服务器翻倍,随着数据量和算力的提升,存储价值量可能更大。主流存储器(DRAM和3D NAND)价格自24年下半年开始下跌,消费类已据高点下调30%,企业级存储器也下调约10-20%,我们看好25年下半年价格有望企稳回升。主要归因于:1)供给端,25年存储大厂将完成产能调整(即放弃小容量和落后制程,产线往大容量和先进制程切换),在大容量和先进存储控盘能力加强,有望抬升价格;2)需求端,AI手机、AIPC、AI端侧刺激消费端需求,海外和国内CSP大厂持续加大资本开支拉动服务器需求。

美国一系列制裁,导致国内大厂在AI整体产业链方面国产替代需求强烈,近年来,服务器用存储模组国产导入加快,已有部分厂商在企业级存储器领域取得较大进步。因此,我们看好AI应用落地,国内大厂增大AI投入,叠加国产替代,带动国内服务器用存储模组需求。建议重点关注国内存储模组厂商德明利、江波龙、佰维存储、香农芯创等。



1.5 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观点:制裁密集落地,产业链持续逆全球化,自主可控逻辑继续加强

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观点:半导体产业链逆全球化,美日荷政府相继正式出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逻辑持续加强,为国产半导体产业链逻辑主线。出口管制情况下国内设备、材料、零部件在下游加快验证导入,产业链国产化加速。

封测:先进封装需求旺盛,重视产业链投资机会。台积电在4Q24法说会上表示,预计25年CAPEX为38~42B美元来支持未来的增长。38~42B美元当中70%是先进制程的扩产,10~20%是特色工艺,10~20%是用于先进封装、测试、光罩等,先进封装持续扩产。此外,国产算力需求旺盛,有望拉动国内先进封装产业链。算力需求旺盛,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算力端自主可控成为国产算力核心发展方向。寒武纪、华为昇腾等AI算力芯片需求旺盛,先进封装产能紧缺,持续扩产背景下先进封装产业链有望深度受益。此外,HBM产能紧缺,国产HBM已取得突破,看好相关产业链标的。建议关注:长电科技、甬矽电子、通富微电、利扬芯片、伟测科技;封测设备及耗材:华峰测控、金海通、和林微纳。

半导体设备板块:半导体设备景气度加速向上,根据SEMI 2024年9月26日最新发布的报告来看,全球300mm晶圆厂扩产有望重回爆发式增长。全球范围内,300mm(12寸) 晶圆厂设备支出主要是由半导体晶圆厂的区域化以及数据中心和边缘设备中使用的人工智能 (AI) 芯片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的。SEMI预计将在 2024 年增长 4% 至 993 亿美元,并在 2025 年进一步增长 24%至1232亿美元,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预计2026年支出将增长 11% 至 1362 亿美元,随后在 2027 年增长3%至1408亿美元。分区域来看,中国是最大的下游市场,2024 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 450 亿美元,未来三年将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根据ASML2025年1月29日发布的24Q4财报数据来看,光刻机需求持续旺盛,Q4新签订单达70.88亿欧元,环比+169%,反应其旺盛需求。

2024年1-11月中国从荷兰半导体设备进口金额同比大增,反映了国内半导体产业持续扩张。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2024年1-11月,中国从荷兰的半导体设备进口额达到81.75亿美元,同比增长34%,进口光刻机台数共计228台,显示出国内半导体制造业对高端设备的强烈需求。光刻机已成功到位,看好后续其他主设备陆续招标。


后续,我们看好国内存储大厂及先进制程扩产加速落地,建议关注订单弹性较大的【北方华创/拓荆科技/中微公司/华海清科/京仪装备】;另一方面消费电子补库,半导体需求端也在持续改善,随着周期走出底部,一些成熟制程大厂的资本开支有望重新启动,自主可控叠加复苏预期,我们持续看好设备板块。此外,部分国产化率较低设备25年或将有所突破,建议关注【芯源微/中科飞测/精测电子】。

半导体材料:看好稼动率回升后材料边际好转及自主可控下国产化的快速导入。材料相对后周期,行业β会受到一些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的影响,三季报来看,材料端营收利润环比弱复苏。当前美国杜邦已经在逻辑和存储相应的制裁领域断供,日本加入了设备的制裁,材料风险也在增加。中长期看好平台化材料公司,短期看好光刻胶公司的催化机会,建议关注鼎龙股份、雅克科技,安集科技等。



重点公司


■ 重点公司

看好苹果链、AI智能眼镜、Ai驱动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

OpenAI即将推出GPT-5,谷歌、亚马逊自研算力芯片大幅增长,Meta、OpenAI等CSP厂商也在大力推荐自研算力芯片,算力需求依然旺盛;英伟达GB200良率积极提升,有望在3月的GTC大会推出GB300服务器及新产品、技术路线图,算力硬件高景气持续;我们从产业链了解到AI-PCB需求持续旺盛,继续看好AI-PCB核心受益公司。苹果即将推出iPhone SE4机型,苹果链核心受益公司Q1业绩有望快速增长;我们认为AI端侧应用正在加速,有望给智能眼镜、TWS耳机、可穿戴及手机/PC等IOT硬件产品带来创新和新的机遇。继续看好苹果链、AI智能眼镜、Ai驱动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建议关注:生益科技、立讯精密、水晶光电、蓝特光学、沪电股份、恒玄科技、瑞芯微、生益电子、鹏鼎控股、东山精密、歌尔股份、胜宏科技、方正科技、蓝思科技、领益智造、深南电路、传音控股、江丰电子、铂科新材、顺络电子、三环集团、东睦股份、北方华创、中微公司、长电科技、瑞可达。

立讯精密:Apple Intelligence重新定义AI边端,2025年苹果换机周期可期。①软件方面,Apple Intelligence系统逐步上线升级,有助于带动新一波换机周期;硬件方面,2025年苹果有望发布iPhone 17 Slim,Slim款可能是十年来最大的外观改款。②公司自2020年切入iPhone组装后、成为公司重要增长引擎。我们估算目前iPhone组装份额为20%,预计未来伴随组装份额持续增长、利润率抬升,带动公司利润持续增长。③公司作为Vision Pro的OEM厂,未来有望深度受益产品放量周期。

沪电股份:高速通信类是保证公司成长的关键。公司高速通信产品主要用于交换机、服务器、运营商通信,客户覆盖包括国内外主要的设备商和云计算厂商,是A股PCB中涉及海外高速运算敞口最大的厂商,也是参与全球AI运算供应的关键厂商,未来有望随着AI市场扩容而实现快速增长。公司汽车类产品主要供应全球龙头TIER1厂商,并且依据多年的技术积累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至覆盖多类域控制器用HDI产品,汽车智能化趋势将为公司带来成长贡献。

江丰电子:公司以溅射靶材业务为基础,战略布局半导体精密零组件助力产业链自主可控。海外对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的限制范围持续扩大,国产设备加速验证导入,半导体设备和零部件持续受益国产替代。24Q3公司回购股份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东睦股份:公司是国内粉末冶金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粉末压制成形(P&S)、软磁复合材料(SMC)和金属注射成形(MIM)三大业务,PS业务为国内龙头,SMC业务产能为全球第一梯队,MIM应用于折叠屏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深度绑定国内大客户。公司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三大业务多元协同发展。

中际旭创:公司作为全球第一梯队光模块供应商,下游深度绑定大客户。1.6T光模块有望于2025年上量,根据公司公告,行业客户2025年800G需求指引相比于2024年大幅提升。1.6T产品需求受GB200应用有望持续提升。硅光有望成为公司重要优势,公司已有1.6T硅光解决方案和自研硅光芯片,未来有望放量。

生益电子:公司是传统高速通信类覆铜板生产厂商,在服务器需要用到高多层板上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服务器类客户覆盖了国内主流客户群和海外部分客户,随着国内加大训练端算力需求、海外AI相关应用加速推出,公司服务器类PCB将迎来增长。

天孚通信:25年需求清晰,海外云厂商在持续加大AI大模型以及AI数据网络硬件方面的投资。海外工厂进展顺利,800G/1.6T光引擎需求释放叠加产能瓶颈逐渐缓解。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和算力需求增加,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带动光器件产品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叠加公司产能瓶颈缓解、产能利用率提升,公司经营状况有望持续提升。

顺络电子:公司持续多元化布局,汽车电子、光伏储能、云计算等新兴业务打开向上空间。Q3单季度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Q3税前利润首次突破3亿,归母净利润为2.56亿元,环增29.43%,同增15.57%。汽车业务受益于国内诸多大客户在BMS、功率共模器件、驱动变压器等产品上放量,同比高速增长,收入占比明显提升,手机、泛消费同环比保持增长。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8.68、11.42、14.34亿元,同比+35.56%、+31.52%、+25.61%。

Credo:FY25Q2(24.8~24.10)营收创纪录,达7203.4万美元,同比+63.6%,环比+20.6%。公司迎来收入环比加速时刻,指引FY25Q3收入1.15~1.25亿美元,中枢环比增长67%,GAAP毛利率60.6%~62.6%,Non-GAAP毛利率61.0%~63.0%。公司预期FY25Q4实现双位数环比增长,并预计FY26收入实现50%左右的同比增长。除了原有头部云厂商以外,公司与XAI也进行深度合作。公司本季度有三家客户收入占比超过10%,其中微软收入占比达到11%,公司第二家AEC大型客户收入占比达到33%,另外公司本季度有一家新的大型客户导入,收入占比达到14%。

Marvel: FY25Q3(24.8~24.10)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达到11.01亿美元,同比+98%,环比+25%,公司宣布与亚马逊深度合作,并达成了长达五年的协议,产品包括定制化芯片、光模块DSP、AEC DSP、PCIe retimer等。对于FY25Q4,公司预计数据中心业务收入环比增长将达到20~25%。公司维持FY25、FY26 AI收入分别为15、25亿美元的指引。其中定制化芯片营收分别为5、10亿美元,主要来自定制化AI芯片。

博通:FY24(23.11~24.10)AI营收达到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20%。公司FY24 网络端收入达到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AI网络收入占比76%,同比增长158%。公司预计FY27公司AI网络和AI ASIC的SAM可以达到600~900亿美元。公司下一代XPU将采用3nm制程,预估将在FY25H2对客户发货,公司目前已经有三家ASIC客户,将在未来产生收入,同时与其他两家客户开始合作,预计将在2027年之前产生收入。







板块行情回顾


板块行情回顾

回顾本周行情,参考申万一级行业划分,涨跌幅前三名的行业分别为传媒、计算机、商贸零售,涨跌幅分别为9.54%、7.77%、3.52%。涨跌幅后三位为石油化工、国防军工、煤炭,涨跌幅分别为-0.24%、-0.59%、-1.50%。本周电子行业涨跌幅为0.27%。



在电子细分板块中,涨跌幅前三大细分板块为模拟芯片设计、印制电路板、被动元件,涨跌幅分别为3.13%、2.31%、1.68%。涨跌幅靠后的三大细分板块为半导体材料、电子化学品、品牌消费电子,涨跌幅分别为-1.35%、-1.56%、-2.01%。。


从个股情况来看,本周昀冢科技、致尚科技、利扬芯片、弘信电子、唯捷创芯为涨幅前五大公司,涨幅分别为29.69%、22.73%、20.83%、20.45%、20.04%。跌幅前五为天键股份、盛科通信、瀛通通讯、乐鑫科技、ST华微,跌幅分别为-12.72%、-10.45%、-10.43%、-10.10%、-9.77%。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

AIGC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科技巨头公司布局AI,存在未来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AI产品不能有效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风险。


外部制裁进一步升级的风险: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若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出口管制进一步升级,可能会导致相关企业的核心环节受限。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消费类智能手机创新乏力,对产业链拉动低于预期,换机周期较长;若新能源(电动汽车、风电、光伏、储能)需求不及预期,电动车销量下滑,光储装机量不及预期,可能会对相关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国金电子研究团队

樊志远(电子首席)/刘道明(前瞻科技负责人)/刘妍雪/邵广雨/邓小路/丁彦文/应明哲/周焕博/戴宗廷/赵汉青/俞豪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