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1990年说起。
那年10月,中南海,中共中央警卫局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之间清理交接毛泽东生前遗物,在地下室内的一角,发现了一堆纸张——这居然是毛主席的生活账本!
账本内容非常齐全,从生活费的收支报表,到日用费开支。
并且,其时间跨度也很长,从50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1977年元月。
让我们来看看,账本上都记录了什么?
第一、所购买的日常用品,包括茶叶、牙具、卫生纸、火柴盒、香烟等;
第二、外出时,到地方交粮票、喝茶;
第三、家庭的杂物的记载,比如说修热水瓶,修理家具等。
韶山纪念馆现保存毛泽东生活费收支表11份,日常杂费开支账本4本,粮食账本2本,物品分类账2本。
在这一笔笔账目中,为亿万普通人仰望的开国领袖,还原成了普普通通的一家之主的身份……
1968年1月的这张开支表上,支出部分有这么一项,“送章士钊4400元”,巨大的数目与毛泽东的收入和其他支出相比,格外醒目。
章士钊的外孙女洪晁说:“20年代的时候,主席找我外公说,他想筹一笔款,送一批进步学生去欧洲勤工俭学,其实那个钱的话,是我外公自己拿出来一部分然后又筹了一部分朋友的钱,应该有两万块银元吧。”
有一次,毛主席问章含之,我欠你爸爸钱,这事你爸爸有没有跟你说过?然后就说要还钱,这两万块钱分十年还清,两千块钱一年。
洪晁说:“毛主席是一个心特别细,特别敏感的人,他能意识到,像我外公这样一个老文人,补助一下的话,在面子上他肯定不会接受的,所以呢,主席就想出一个招来给他钱。”
到1972年,累计送满两万元后,毛泽东又以“还利息”的名义继续资助章士钊,直到1973年7月章士钊去世。
毛主席去世后,所遗留的全部现金财产,只有工作人员找到的,7张建国初期发行的人民币。
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7张人民币,其中有5张为第一套人民币,面值有200元、100元、50元,还有2张为第二套人民币,面值为2元、5角,合计不到今天的十块钱。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于
1955年,它们都记录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
最好的社会科学教科书。
而另外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这两套人民币在设计之时,设计人员
曾设想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惯例以毛主席的头像
作为货币上的主图案,但是
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
直到第四套人民币发行,100元券正面采用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位伟人的形象。
1999年发行、我们如今正在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纸币,正面主景均采用了毛主席的头像。
据吴连登说,主席临终时,家里只有几百块钱,这是主席的全部财产,“最后这个钱也交了公”,另外,毛主席的银行户头里没有一分钱存款。
最后,小藏想借用雷洁琼先生1994年访问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时的题词来结束今天的文章——“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以600年景泰蓝宫廷艺术
纪念故宫建成600周年大庆
国际工艺美术大师李佩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