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之际,美国防部向国会交上了一份迟到的“答卷”。
北京时间6月7日,美国防部发表2017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即“中国军力报告”),这是美国第17份同类报告。然而,这一“经常性工作”的成果,今年的发布日期远远超出了规定的1月31日的期限。
细读下来,这份报告的框架结构与往年并无不同,其对中国正常军力发展的渲染与指责充满了陈词滥调,而其背后的思维,也沿袭了以往的傲慢与偏见。
——渲染中国与邻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报告别有用心地详细记录了2016年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的摩擦,而其中不少早已通过和平和双边途径得到解决。尤其恶劣的是,虽然所谓的菲律宾南海仲裁闹剧早已“翻篇”,中国与菲律宾已经就南海问题展开建设性谈判,中国与东盟国家也就《南海各方行为准则》框架达成共识,但报告全然不顾中方在南海问题上所做的不懈努力及相关的积极进展,仍然为非法仲裁庭作出的非法裁决逐条背书。
——臆断中国存在隐形军费。报告在指责中国军费高速增长的同时,还暗指中国存在多种军费来源,包括国防工业界投资、科技研发资金、军民两用技术投入等。
——污蔑我利用国际军事技术合作、军火采购、学术交流、网络活动等,偷窃国外先进技术和重要零部件。报告别有用心地指责我军工体制,污蔑我假借民用名义获取外国先进技术。报告还煞有介事地列举了3例涉华高科技间谍案,个别的甚至追溯到了2010年。
——将中国正常的对外军事交往歪曲为扩大存在、影响和势力范围的“扩张”行为。在这份报告中,中国积极参加的维和、护航、反恐、抢险救灾等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的海外军事行动,目的成了方便采购先进武器系统、积累海外作战经验、“偷学”外军战技术和程序;而人员互访、学术交流等正常军事外交行动,则是为了观察外军指挥架构、部队编成、作战训练。
此外,报告虽然在专门的章节中列举了中美两军去年在高层互访、机制交流、院校交流、舰船互访、联演联训等方面的亮点,但仍小心翼翼地强调,所有这些交流活动都没有超出《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限制的范围。这也表明,美国内仍存在不少反对中美两军交流的势力,而在阻力中保持韧性,不仅是2016年中美军事关系的突出特点,也将成为两军关系的“新常态”。
特朗普上任伊始,即签发“重建美国武装部队”和“打败伊斯兰国的计划”总统备忘录,要求国防部修正2017财年国防预算、制定2018财年预算、更新国家安全战略、完成战备评估、起草新版《核态势评估》、更新《弹道导弹防御评估》报告、拿出打败“伊斯兰国”的整套计划。在诸多任务“轰炸”之下,国防部难免力不从心。这份迟到的“答卷”,甚至没有提到海湖庄园“习特会”的最新成果,反倒是已经取消的“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战略安全对话”项目,仍赫然在目。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往年美国发布“中国军力报告”时,通常要开一个记者吹风会,今年则是在国防部网站悄悄一放便完事。从特朗普政府的角度看,这或许是因为新班子尚未组建完成,亚太政策远未成型,内部对中美军事关系发展的认识尚不统一;而从美国防部的角度看,一遍一遍老调重弹,或许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了。
(赵蔚彬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