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逆行的狗
不会编程的军人不是好的审计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连云港市场监管  ·  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  12 小时前  
连云港市场监管  ·  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  12 小时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案例报告】AI一键生成的图片版权归属 ·  4 天前  
太格有物  ·  新品快讯|沃尔沃发布越野电动SUV,adid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逆行的狗

审计中台效率工具建设

逆行的狗  · 公众号  ·  · 2024-12-24 21:3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Excel和Python开发的财审工具箱,该工具箱以明细表生成为核心,向上下游作业流程扩展,包括账套制作、校验,明细表、披露表生成,附注生成等功能。这套工具适合1-2人操作,能够提高一线人员的效率,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完善。文章还介绍了该工具箱的开发历程、更新情况、与其他审计软件的区别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工具箱介绍

工具箱基于Excel和Python开发,以明细表生成为核心,涵盖账套制作、校验,明细表、披露表生成,附注生成等功能。

关键观点2: 适用对象

这套工具适合财审人员使用,尤其是需要完成大量报表工作的1-2人团队。

关键观点3: 主要优势

该工具箱立足点的不同,为一线人员提供了便捷的数据处理工具,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观点4: 开发历程与更新情况

从2024年5月开始至今已发布多个版本,并根据用户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功能。

关键观点5: 与其他审计软件的区别

与其他审计软件相比,该工具箱更侧重于实用性和效率提升,支持自定义模板,操作简便。

关键观点6: 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会进一步整合功能,提高运行效率,并考虑分享给更多一线人员使用。


正文

我从2024年5月开始做这套工具箱,从最开始的 v0.0.1 版本与到今天发布的 v0.5.5 版本,一共 55 个版本。

从 v0.4.1 版本开始,广泛地交由财审同事以及所里中台使用,也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地完善。

可以看到,虽然我们是业余利用空闲时间搞的,整个发布更新频率还是很高的。

整套工具,以明细表生成为核心,向上下游作业流程扩展。

核心包括:账套制作、校验,明细表、披露表生成,附注生成,刷报告(使用王建彬制作的附注工具)。

所有功能配置均在 Excel 完成,符合审计人员操作习惯,配置完成,只需要点击下“开始运行”即可完成相应功能作业。

这套工具非常适合 1-2 人完成这一套操作,而不需要分散在众多作业人员,

因此该工具的使用,配套需要 作业模式的变革

当然讲“变革”有点大,实际上,只需要经理层面能理解,并要求项目组执行即可。

而这也契合了所内中台作业模式所需。

也有财审同事讲,生成明细表、披露表等这些工作审计软件不都有了吗?你这个和它们比有什么区别?

我理解最大的区别就是 立足点 的不同,我设计时的立足点就是由一两个人完成这所有的事,

而审计软件的立足点是按科目划分,审计人员独立完成各主体各科目的底稿,

也就是说,目前的审计软件,是审计作业人员在审计一个主体时,打开所负责的科目的底稿,才可以生成出明细表、披露表。

而我们不需要,审计人员你去做真正的审计,去执行分析性程序、细节测试,

这些以出报告为目的的,明细表、披露表、附注、报告,全部由 1-2 个人完成。

只需要利用工具完成数据处理、汇总后,在一张Excel配置表上配置好,直接所有主体明细表自动生成。

可以看出,我们从工作方式上,把这部分耗时但又不是“审计”的工作直接全部剥离出来,程序完成。

另外,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 实用为王 ,我们不是开发一套审计软件,不需要流程控制、风险控制,不需要大而全,

我们最终、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尽一切努力,提高一线人员的效率。

审计软件的底稿模板是固定的,你得用它的模板才能自动刷数。

而我们是可以自定义模板,仅仅通过一张 Excel 配置表就可以完成软件执行前的基础工作,

把所有复杂、无用的“审计软件”中通病的环节去除掉。

在最近的重大更新前,审计中台同事测试(使用所里电脑,配置不高),生成25个主体的所有科目的明细表,耗时大概是 20多分钟

但之前我使用的 Python 的 openpyxl 库有个问题,就是明细表插入行后,其它表引用明细表公式行号不会自动变,

当时,同事是在披露表使用了一些复杂公式来曲线救国,影响不大。

最近我重新写了功能,换用 xlwings 库来写,操作时后台打开Excel插入行,因此行号变化的问题解决了。

但由于每次都打开关闭Excel 所以速度下来了,

25个主体所有科目明细表,耗时大概是 1 小时 40 分钟

假设你有 100 家主体,那耗时再在这个基础上乘以4就可以了。

即使这样,我感觉效率还是大大提高了。

你用审计软件能在一天内完成几百家主体的明细表吗?它就不是这么设计的。

这只是明细表,而审计中的重复工作不只是明细表,很多数据处理工作都是审计软件不涉及的。

我们在这个流程梳理过程中,把所有财审提出的影响效率的事都一个一个去解决。

目前来看,并没有遇到什么实质性障碍。

我们的思路就是:

以Excel为前端界面,审计人员在Excel中填写配置表,这个他们天然有熟悉感、安全感、接受程序非常高。

以Python为工具内核,用户点击对应功能的“开始运行”,程序计算或批量处理,直接给用户Excel结果。

而程序开发,每个功能是独立的,会一点Python的人都可以写一个小的功能,直接可以嵌入进来,

尤其是现在有了 AI,写一个功能是非常容易的事。

这中间稍微需要动脑筋的是,了解审计人员使用习惯,以他们最简便、最能接受的方式,设计配置表,设计他们需要填写哪些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