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血管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更懂中国心血管医生。前沿、用药、指南、病例一网打尽,轻松玩转心内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心血管时间

心衰最新分类、诊断流程、危险因素,一文说清

心血管时间  · 公众号  ·  · 2024-05-21 17:45

正文


心力衰竭(心衰)是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再住院率高的特点,减轻由其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优先事项。加强对临床前心衰患者和心衰患者的早期诊断,尽早给予现有相关指南推荐的治疗,从而降低心衰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01

心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心衰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得心室收缩和/或充盈发生障碍,在静息或运动时出现心输出量下降或心腔内压力升高,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

根据今年刚刚更新的国家心力衰竭指南 2023,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3 种基本类型基础上,HFpEF 包含了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E)和射血分数高于正常值的心力衰竭(HFsnEF)2 种亚型,增加了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HFimpEF)和射血分数恢复的心力衰竭(HFrecEF)2 种特殊类型

图源:参考文献 [2]


02

心衰的筛查


心衰筛查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脏影像学检查及功能检查,完整准确的病史采集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是心衰筛查的基础。心衰筛查主要是指在有心衰风险的人群中早期检出已进展至临床前心衰或症状性心衰的患者。


心衰早期筛查分为 3 步:

第 1 步,根据有无心衰危险因素,识别 A 阶段患者;

第 2 步,A 阶段患者若无心衰症状和体征,应进行利钠肽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是否为临床前心衰(B 阶段);

第 3 步,A、B 阶段患者,若有疑似心衰症状和/或体征,应进行利钠肽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有无心衰,以及心衰的病因、分类、合并症。


图源:参考文献 [1]


03

心衰的诊断流程


可疑心力衰竭患者:

评估心衰危险因素、症状和/或体征、心电图、X 线胸片或 LUS 检查后,推荐常规检测 NPs 水平,同时完善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心衰诊断( 如仍不能明确诊断,可酌情应用其他辅助检查)。

确诊心衰的患者:

根据 LVEF 水平分类后,评估心衰的病因、诱因,以及患者容量状态、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等。

图源: 参考文献 [2 ]


04

常见的心衰危险因素


1、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心衰最常见的病因,我国住院心衰患者中 54.6% 合并冠心病。心衰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干预和及时的血运重建均可降低心衰发生风险。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心衰的发生率较高。

2、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衰常见的危险因素。我国住院心衰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达 57.2%。高血压会明显增加心脏的后负荷,导致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心室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舒张功能减低,与 HFpEF 关系更为密切;高血压晚期或合并其他疾病时也可表现为左心室离心性扩大和 HFrEF。收缩压水平与心衰发生风险相关。控制血压有助于预防心衰发生和改善预后。

3、房颤

房颤可使心房丧失收缩功能,影响心室充盈,是存在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心功能失代偿的重要诱因,此外房颤本身也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和心衰。

4、糖尿病

血糖控制水平与心衰风险直接相关。糖尿病可引起糖尿病心肌病,表现为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微循环功能障碍和内皮功能障碍,还可引起大血管病变,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5、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心衰特别是 HFpEF 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导致心衰的机制与内脏脂肪组织累积及其功能障碍有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