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提要:
房地产税,赶猪入圈——
将财富从房地产转移到消费市场;
将权贵经济转变为阳光经济;
将社会结构从两极分化转变为橄榄型
民生艰难,举国之殇。
近日,关于深圳将率先推出房产税的传言,震惊国内。虽然深圳市即刻发布声明,称是否真的征收,以官方通知为准,在蛋壳等长租公寓崩盘引起巨大社会震荡之后,房地产税出笼,似显时势已至。
去年两会,国家宣布将推动房地产税立法,不动产登记联网僵持多年后终于尘埃落定。在强化普通居民产权的同时,坐拥数十上百套房的房姐房爷也将无处隐藏。为今后房地产税的征收奠定了数据基础。
近年来,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加上疫情围困,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挑战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尤实体经济萎缩,国民财富虚空。
2019
年,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
GDP
比值为
41.5%
,低于全球水平。
发达国家普遍达在7
0%
左右,差距巨大。提振消费,至关重要。
此前中国的消费占比一直在
30%
左右长期徘徊,自
2012
年来,中国的消费占比首次突破
40%
,此后逐年攀升,社会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消费的崛起,背后是国家战略的变化。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大陆性国家,中国改革初期的三十多年,一直是外贸立国,同时,依靠高强度投资拉动经济,
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国家在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同时,需求侧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犹如美国十九世纪末一样,中国终于形成了统一的大陆市场的雏形。在国内国外双循环时代,
国内消费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高耸的房价,已经成为制约部分城市消费能力的最大杀手。
在本人研发《
2019
年中国城市消费能力排名》中,的尤其是大众惯性中认为强势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排名都非常靠后,消费能力受到严重抑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以及北方经济中心,作为中国拥有世界
500
强总部最多,拥有顶级富人最多的城市,北京的消费能力却并不强,零售消费与GDP比值仅为34.7%。同时,作为中国著名的经济之都,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也很差,与GDP比值也仅为35.4%。问题出在哪里?
北京上海的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中国的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
1
)房价过高压制社会消费能力
北京上海等
消费不振有两个原因
。一是这些城市的
财富主要流向房地产
,社会消费被抽血。二是基尼系数过大,精英消费边际效应递减,穷人无力消费,整体消费乏力。
房产消费不计算入零售,所以,北京有天量的房屋买卖,在社会零售总额统计上并不体现。
房地产压榨了其它领域的消费,导致北京居民在大众消费方面不足,
对于经济发展的启示是,当下过高的房价,严重戕害经济,是经济全面发展之心腹大患。
上海与面临与北京类似的情况,高企的房价,使主力市民阶层在买房之后,就无力再进行大规模社会消费。
深圳最值得警醒。香港和广州的存在,固然削弱了深圳的消费能力。但是
最核心的原因,还是房价。深圳近年房价飙升,严重压抑了商品消费能力。
深圳畸形的房价下,企业仍然能生存,青年仍然还留下,是因为在过去深圳的产业政策到位,还具备惯性,深圳曾经包容开放,青年仍在观望,若任由房价无节制膨胀,放任开放包容精神的衰退,未来五至十年,才看到深圳的衰退。
房地产与金融等与权力勾兑严重的行业的畸形繁荣,对于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部分伪自由市场学者经常鼓吹房地产带动经济,带动了局部产业,却闭口不提因为地产抽干了国民财富,压抑了多少行业的发展。
当下,北京地产总价,已经超过了美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此背后,是北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
GDP
的比重,仅为34
.7%
,
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武汉、成都等城市更是差距巨大。无它,市民的钱都投到地产上了,大众消费受到制约。
通过对中国最大
50
个城市的研究,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房价收入比高的城市,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
GDP
的比重就越低,大致体现一个规律:房价增长速度,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呈反向关联。
房价越上涨,家庭的储蓄需求越大,虽然价值纸面财富增长,但是用于社会消费品的购买支出,反大幅下降。
房价影响消费,立竿见影。
2016
年房价飙升,
2017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
GDP
的比重,马上从
44.7%
下降到
44.3%
。钱被房地产吸走了,社会消费没钱。
近期,雪上加霜的是,蛋壳公寓等爆雷,更是直接冲击了租赁市场,无数青年走上社会的第一笔生存资金,都被吞噬。
(
2
)基尼系数过大,贫富分化制约消费
边际消费递减,凯恩斯的著名假说。
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是如此。
富人阶层的消费支出,占其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消费欲望也降低。若一国贫富分化太大,财富过于集中富豪阶层,
将导致两头空的危险局面。富人少消费,穷人无力消费。国家整体消费萎缩,消费率降低。
北京虽然富人人数全国第一,但是基尼系数大,平民阶层消费能力,比起长三角和珠三角,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富人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奢侈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方面,对零售帮助不大,而且
很多富人去国外消费,财富并没有留在北京本土。
有趣的是,
基尼系数与消费能力有内在逻辑关系。
过去十年左右,是中国基尼系数最高的时期,
2008
年达到顶点,消费占
GDP
的比重,也萎缩和徘徊,一直到
2009
年下降到最低点,而最近几年
,随着国家整肃贪腐势力,打击红顶商人,基尼系数下降,消费能力也上升。
在城市之间,基尼系数大的地方,消费能力也受到制约,特别是北京上海,贫富分化严重,富人的大众商品消费率地,高端消费却多落脚到国外以及奢侈品市场,对于大众消费拉动作用不大,而平民财富不足,也制约了大众消费,尽管有的城市
GDP
总量很大,
但是过度贫富悬殊导向消费不足
共同富裕,不仅是道义要求与国家使命,也是国家经济强盛的理性选择。
中国消费占
比低于全球水平。消费对经济贡献率严重低于发达国家。
很多人都说,中国缺少伟大的企业家,没有充足的本土消费能力,企业如何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
强大的消费能力,庞大的消费阶层,双剑合一
,才能造就强盛的实体经济。
考验国家消费能力,看底层的穷人,而不是看顶层的富人。
这几年,消费能力最强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快,同时房价又维持相对合理的城市,比如武汉、成都、重庆等地。武汉和成都近年迈入十大城市,并且在消费能力上独霸前两位,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健康。都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市民富庶,消费结构合理,后劲强大。
赶羊入圈,尽早将国民财富从房地产引导到消费,
对于中国未来至关重要。
(
3
)
调整社会阶层结构,造就良性消费结构
中国财富和阶层分布,属于典型的
“金字塔型”。权贵豪门极少数,中产相对少数,平民穷人绝大多数。
远未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
2003
年至
2019
年,中国基尼系数为一直在
0.46
以上,
2008
年达到最高的
0.491
,
去年略回落到
0.463
,贫富分化严重,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2014
》显示,中国实际基尼系数达到
0.73
,顶端
1%
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香港更不得了,十大家族拥有超过全香港一半以上财富。
2017
胡润亿万富豪榜显示:全球
68
个国家的
2257
名亿万富翁当中,来自中国的超级富豪有
609
个,超过美国。北京达到
94
人,超过纽约。
中国的贫富悬殊巨大。
再造社会,才能再造消费结构。
贫富悬殊不仅造成社会动荡,从经济发展上讲,也将造成低效,尤其是,贫富分化将导致总消费萎缩。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运动,伴随的是打击财阀,美国主导的改革。
国家打击政商勾结的财阀
,扶持搞实体经济的企业家;打击权力经济,提倡阳光经济。就是要调整阶层结构,经济结构。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