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驾驶汽车:
“这是一项非常令人振奋的技术,可以比拟汽车在20世纪出现时为全世界带来的重大改变。这也会改变我们整个城市的格局和经济发展的方式。所以这是一项有巨大颠覆性的技术。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面临重大误解的技术:其实像大家用Uber和滴滴一样,无人驾驶的形态还包括按照路线规划跟别人拼车。目前,人们只有4%的时间才会用到车。未来我们不一定会购买无人驾驶车,而是通过App来叫车实现共享。你不需要再去拥有某一种交通工具了,这样的灵活性对大城市来说潜力尤其巨大。所以在未来,车辆的所有率、拥有率都会下降。现在每年全球有超过10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而共享的无人驾驶汽车也能够减少事故率。”
· 对话界面:
“对话界面是指你可以用语音方式跟计算机进行交互,以前我们总会觉得人和电脑没有办法直接交流,需要一些中介系统或输入终端。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系统不需要这些界面,你可以直接跟计算机进行对话。就好像哈利波特的咒语。通过这种可视界面,未来我只要通过语音指令就可以完成预定机票、查看账户余额等等行为。所以新的技术更像可以跟我们进行对话的人。
这就诞生了一个问题:计算机是朋友?奴隶?还是神?我自己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我跟我的App说话的时候,会把每一个音发得很精准,确保它能懂我说什么。我的妻子还会跟App说谢谢,我的孩子也会跟计算机玩。所以大家都有不同的跟计算机或系统进行交互的方式,但我如果向这个App提问:‘你是一个朋友,还是奴隶?’它就会说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实际上我们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无人机:
“我这周来深圳,就是为了无人机。无人机不只是会飞的机器人,对于因特网来说它也是一个会飞的传感器。让无人机作为一种传感器平台是非常好的,它能够给世界提供一个更好的数字模型,例如去了解一些矿或是油田的具体情况。不管什么样的公共事业,无人机都能更快、更频繁、也更准确地提供数据。应用已经出现在农业、建筑维护等领域。无人机事实上就是让因特网长出了新的触角,而且伸展得更远。
今天早上我跟一个初创公司的老板交谈,他在研发的无人机类似带四只脚的机器人,可以在城市里更好地完成运送货物的工作。但我目前对无人机运载物品感觉还不太好。很多人现在都把无人机看作一个高端的玩具或者运货机,但目前我觉得它更好的作用还是‘可以飞的传感器平台’。”
·增强现实(AR):
“AR也是一项受误解的技术,很多人觉得它是虚拟现实的绚目版。但是增强现实有更广阔的定义和范畴。我觉得AR在未来将能替代触屏,它让你在真实世界里与外部有更好的交流和界面,也可能是在未来十年里跟计算机交互的主要技术。
可能有一些电脑会内置AR技术,甚至在大脑里装置“脑机交互”系统。有人认为未来大脑将跟电脑的互动变成非常简单、家常的事情,通过所谓“神经空间”,让大脑的神经能够跟电脑直接进行互动。”
·数据驱动的医学:
“15年前,我们刚开始把人类的基因组进行排序,费用高昂。但现在做一个基因排序可能1000美元不到,48小时就可以完成。所以基因组方面,数据驱动医学发展的非常快。现在基因组排序非常很快,而且很便宜。
当我们有了数据驱动的医学,你可以在基因组排序的过程中看到非常多的细节,能够让你更了解病因,并有更精准的医学治疗相关疾病。未来新的移动智能技术可以让你更精准地监控健康状况,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在可穿戴设备里面不断实时更新。这意味着医学在未来50年里将有非常大的进步。”
·可回收火箭:
“猎鹰9号”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了,现在一个这样的火箭大概是6500万美元,只能使用一次。但是现在研发的成本已经降低了很多,能自己回程的一级火箭就像是一个超大号的无人机。它被回收后可以重复使用50次,甚至100次。所以发射火箭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允许我们通过以前没有的方式发展新型航空业。飞机在20世纪的迅速发展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里重现。
我现在发现可回收火箭越来越不像一个神话,我也预祝马斯克能够成功。可能在本世纪结束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火星上看新闻,回顾历史上的今天,发射了这样一个东西。未来回顾今天的时候,可能我们也会觉得‘火箭竟然飞一次就不要了,这太不可思议了’。”
· 所以,下一个科技浪潮到底是什么?
“我的答案可能是:都不是,也可能都是,因为这都取决于技术背后的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技术涉及面非常宽广,而且非常强大。事实上我们刚才所讲的六个技术新领域都由它推动,就像因特网一样。计算机革命从85年开始,十年之后有了因特网革命,再过十年有智能电话。现在我们进入的新领域由AI引领,它将大幅改变未来的前景。
很多人在讨论AI的时候,总会担心它让人类丢了饭碗。但这个问题没这么简单。新的技术一定会毁掉一些工作,但是也会创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所以我是很乐观的,我觉得AI可以朝积极正面的方向改变世界。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对于AI的潜力有更多乐观的看法,来抗衡目前在主导大众舆论的一些消极舆论。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