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记忆分两个阶段,一个是记,一个是忆。“一行精华”不过是完成了“记”。之后,我们要靠“一行精华”回忆起一整本书的内容。一段时间后,我们可能还会记得“一行精华”的内容,但我们可能无法回忆起这些内容为什么让我们怦然心动,也无法回忆起书中的章节。所以为了辅助回忆,我们有必要在“一行精华”的下面添加注解,解释我们为什么会怦然心动,记录下当初的每一朵思想火花,这对我们回忆书中的内容有着很好的帮助。
那么问题来了。“一行精华”是电脑端输入更好,还是手写更好呢?
作者认为手写完成“一行精华”是更好的选择,原因如下:
首先,通过手抄可以更好理解内容。对这一点我持保留态度。但调动五感中的多处感官,确实是可以增强记忆的。
其次,手抄比较辛苦,所以我们会严格筛选需要抄写的内容,这一点我深表赞同。“一行精华”就是要我们充分理解原文,再归纳成自己的话写下来。比较费时费力的手抄,确实可以促进我们主动精简文字。
最后,手抄的成果比较集中,更有成就感。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所以说,是否选择手写读书笔记,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选择。我们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决定。
作者提到,在日本,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晨读10分钟”。也就是说在每天早晨拿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内容自选,也不带任何任务。作者对这种阅读方式是非常赞同的,理由如下:
首先,10分钟是很短的阅读时间,会产生“明天还想读”的心情。
其次,10分钟时间不长,这个习惯是比较容易养成的。用王健林的话来说就是:“我先定下一个小目标”。能顺利完成,才有可能顺利坚持。日积月累,才能看到显著的成果。
另外作者还认为,早晨是最清醒的时间段,阅读效率高。而且要选择固定的地点进行阅读,这样容易形成习惯。
有句流行于朋友圈的话,你下班后的两个小时,决定了你会成为怎样的人。那么问题来了,晚上阅读是否可取呢?
作者不建议在晚上进行阅读,因为他在晚上完成工作后,总喜欢喝两杯。然后他就一边打盹一边读书,这样根本没有阅读效率。后来他发现早起读书的效果要好很多,于是他基于个人的真实经历,大力推崇早起读书。
然而,我们大部分人没有这种深夜饮酒的习惯。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阅读时间固定在晚上。通常下班到家要做饭,带孩子,收拾家务。那么,10点到11点,是一个非常适宜阅读的时间。夜晚通常是比较安静的,干扰少,压力小,头脑清晰。而且临睡前一小时接触到的内容,是可以在睡眠中无意识回忆的,无形中又可以增强记忆。
先谈谈怎么“舍”。在前面我们谈到,有些书,从序言和目录上,就可以归类到“不需要”那一类去,直接就不用阅读了。但有些书籍,一开始对我们是有用的,但我们很久没有翻开它们了。这些书是很难舍弃的那一类。这时候,我们就该将这些利用率低的书本舍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