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Vista看天下
《Vista看天下》唯一官方公众号,这里有最好看的新闻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天看余杭  ·  太恶心!全楼验DNA,竟是他 ·  3 天前  
天天看余杭  ·  太恶心!全楼验DNA,竟是他 ·  3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突发!安徽合肥地震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Vista看天下

从易到风波说起丨历经波折,我们终于又回到了打车难的时代

Vista看天下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9 21:08

正文

不管你懂不懂财经、是否关注创业现状,这两天你可能已经发现,大媒体也好自媒体也好,都在持续关注一个叫“易到”的网约车公司。不是因为它异军突起抢占市场,而是它的创始人与乐视掐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细品下来相当有意思。


按照网友们的说法,这是一个缺钱的网约车公司,找了一家更缺钱的互联网公司当靠山的故事,其尴尬点在于——它俩彼此都以为自己找了个大金主。



1.“易到用车倒闭啦!创始人周航跑路啦!”


易到司机提现困难、用户叫不到车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好一阵子。


这个和滴滴类似的打车软件前段时间一直在搞充值返现活动,最高时候充100返100,不少人都充了。结果今年春节附近,有司机开始抱怨账户里赚的钱经常提不了现,申诉无果后就不干了,车一少,用户打车变得越来越难,经常高价也叫不到车。



当负评积压到一定程度时,这次风波真正的导火索来了。4月14日,一篇名为《易到老板跑路了,你们的钱都拿得回来么》的自媒体文章突然热传,该文直指易到的数宗罪,包括“充值电视、手机根本没送”、“充完钱涨价、叫不到车”、“司机根本没法提现”、“CEO周航早跑路了”等等。


尽管易到很快回应说是该公众号的“恶意攻击”,“将向公安机关报案。”但从稍后的舆论风向看,这篇四百字左右的公告既没能安抚好司机和用户,也没能说服早有洞察的媒体。


4月17日傍晚,寂声已久的易到创始人周航发声了,称据其所知,易到当前确实存在着资金问题,而资金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大股东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


他提到,易到所面临的并非简单的债权债务纠纷,而是可能会引发妨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欠资本家的钱,是小事;欠老百姓的钱,关系社会稳定,这是大事。


随后,乐视生态与易到官方微博颇有情绪地回应,称周航目前仍为易到二股东及CEO,截至当月仍在易到领取工资,其不实言论影响了易到和乐视的名誉权,已涉嫌诽谤,“堪称农夫与蛇的现代版”。


至于周航所指责的“挪用13亿”,联合声明里解释到,这是去年11月,在易到单独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乐视控股以名下的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以乐视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取得的一笔14亿的联合贷款。当时双方已经明确约定,该笔资金用于包括易到在内的乐视汽车生态的日常经营资金周转,其中,1亿用于易到,13亿用于乐视汽车生态。


这封联合声明其实也没什么意思,乐视汽车显而易见是个坑,银行贷款首要看重的还是易到的现金流,处置抵押物只是还不上钱的最终手段。利用易到的名义来贷款,却将资金挪用到了乐视汽车,本质上还是挪用。


4月18日凌晨,周航在朋友圈做了回应,希望乐视能够直面易到此刻的困境和问题,真正解决司机和用户的诉求。之后,有媒体报道易到总部开始登记司机的提现需求,虽然需要15-30天的等待时间,但闹剧好似暂时告一段落了。



专业的财经媒体披露,子业务之间资金的互相腾挪,是乐视公开的操作手法。一方面放血扩充子业务,一方面靠子业务搭建传说中的生态,讲出一个更饱满的资本故事——乐视的这套商业运作逻辑一直饱受诟病,有人夸张地称其为中国版庞氏骗局。


如今,周航将这个人人皆知、但无人说破的操作逻辑公开挑明。考虑到他现已入职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而小米跟乐视早有过节,这份看似为用户请命的申诉文,在很多人看来更像是一份“投名状”。


但很明显,周航的警告是值得乐视重视的。如果不迅速解决易到的问题,激发大量司机用户的维权行为,出现挤兑危机和银行抽贷,它本身的后果和必然连锁到乐视的后续反应,都是无法估测的。


吃瓜群众感叹自己在易到账户里的钱可能真的悬了,而圈内的人士则开始旗帜鲜明地在周航和贾跃亭之间站队,天平从目前来看似乎更多地倒向了前者——这个最早的网约车公司创始人。



2.“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2010年5月,周航创办易到。那时,距离Uber创始人在美国旧金山正式推出第一版App还有3个月,距离程维从支付宝离职并创立小桔科技还有两年。


所以,在很多场合,周航会被看作“第一个专车的拓荒者”,周航的易到从商务租车切入,在国内专车市场几近真空的年代曾经“狂卷半个中国”,“当年,一位开迈腾的司机称在易到一个月2万元的净收入是保底基数。”



但在中国,网约车领域的竞争远超出周航的意料,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14年各大平台开始打价格战,滴滴先后合并快的、uber,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坚持经济学规律”的易到掉队了。


在2014年底市场份额缩水最快,到2015年下半年,易到几乎烧完了前一年拿到的所有融资,资本寒冬降临。当乐视提出控股时,周航完全没有脾气了,“当时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乐视能出手已经很好了。”


2015年10月19日,周航发给员工的内部邮件和之后乐视控股的公开声明共同表示,乐视汽车战略投资易到用车以获得其70%的股权,成为易到用车的控股股东。同时,乐视宣称“易到公司依然由周航先生及管理层来运营”。


但仅仅只过了4个月,乐视就开始向易到派驻高管,逐渐接管易到。周航尽管还是CEO,但实际上早已不负责公司管理。


当时,乐视的资金困境已经露出冰山一角了,有人问周航:“乐视的钱你都敢拿?”


但敢不敢什么的,都没办法了。


▽ 从左至右:周航、贾跃亭、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丁磊



在乐视曝出资金问题之后,易到的司机持续离走,用户打车变得越来越难。尤其是司机的提现出现困难,打车难成为了一种常态,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司机越来越少,打车越来越难,用户流失也越来越多。


起了个大早的易到为什么会糊掉呢?对此,评论众说纷纭,除了说因为出现得太早,以至于一出生就要独自抵挡来自监管部门、传统势力的压力;结论大都逃不过人,和人的决定。


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周航曾提到过几个他如今非常后悔的决定,比如2013年,携程创始人梁建章曾建议周航把专车价格压到最低,周航拒绝了,他觉得“不符合经济学规律”。比如2014年上半年,有六家投资机构找来希望参与新一轮融资,如果全部接受就可以拿到3亿美金,周航拒绝了,他觉得“易到没必要拿股权去换那么多钱”。


犹记得周航曾谈到自己当初接受乐视控股的原因,让他改变想法的是乐视第一代手机的大获成功,他认为不断增长的乐视手机端口会给易到带来新的机会,“这是很好的股权(变更),我没什么遗憾。”


时至今日,再看周航当年的话唯有唏嘘,不知当初没拿钱和后来拿了钱,哪个更让他后悔。


最早创立的易到沦落至此,从它在整个市场上扮演的角色,大可一窥网约车的发展进程。倒下了一家又一家企业,其他企业未必就能全身而退。



3.“敬畏每一分钱,不如先敬畏每一份期待。


乐视入主以前,易到是一家精打细算的公司,但管理层易主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乐视激进的营销扩张让易到的濒死之路注定变得轰轰烈烈。


彼时,网约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乐视正处于汽车、体育等业务大规模投资扩张阶段,易到也一改原本不参与大规模价格战的姿态,补贴幅度逐渐向滴滴靠近——从2015年11月起开始“100%充返”活动。


去年7月,易到对外公布了这次补贴的战果,共有653万人参与,总充值金额超过60亿元。从补贴力度上来看,易到在这段时间相当于补贴了60亿元。


▽ 从元旦至今,这样鼓励用户充值的推送就一天都没有停过,看上去一时半会儿也没法停



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正如现在我们不知道一个城市到底需多少辆共享单车,当时的资本也不知道要投入到什么地步才是个头。完全是各自在脖子上划一刀,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而所谓给用户带来的价格福利也都只是阳光下的泡沫,图个好看,并不长久。


在这方面,以ofo和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企业简直就是直接复制了网约车的打法,试图通过价格战或补贴战来争夺市场。


今年3月起,几家共享单车的优惠短信总是前后脚发来,ofo说今天明天免费骑,bluegogo马上加一天,说今天明天后天都免费;ofo推出“充100得200”,摩拜则开启“充100送110”……火药味十足。


不管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持续高强力度的补贴和价格战不免带来新的问题:在所有的充返活动背后,预付费模式开始引发用户的广泛质疑。在网约车市场大肆进行充返活动时,细心的用户发现,多个网约车平台在条款中明确列有“充值后不能退款”的霸王条款。


从用户角度出发,对充值资金设置了种种进出条件,这是口惠而实不至,表面上是给用户优惠,实际上是给用户下套。而这也成了后来大量用户维权的难点,成了乐视“挪用13亿”的挨骂点——有没有拿用户存在账户里的预付款。


这次周航与易到和乐视撕破脸,不仅将易到的资金困难情况摆在了明面,还让人们对预付费消费模式产生更多的质疑。“如果严格查起来,摩拜、滴滴等企业的预付费模式一个都跑不了。”


消费了用户对于平价出行的期待后,一个新兴的消费模式好像也快窒息了。


▽ 贾跃亭的PPT从“为梦想窒息”到“因梦想窒息”,乐视一直都不缺梦想,就是缺了点钱和“慢一点”的规划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听一个“这很中国”的段子,讲一位犹太人在偏远地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开了个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开了个超市,这片区域很快就繁华起来了。同样,一位中国人在那儿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中国人来了,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然后出现了第三个、第四个加油站,最后这片区域被加油站搞死了。


在这样一个投资环境下,资本是喜欢跟风又极其势利的,用户是贪小便宜却更容易被舆论影响的,两者都像加菲猫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单纯对于乐视而言,如果不回归业务本身、一心沉迷于借助资本游戏快速扩张。那么,这次的易到风波极有可能是一个连续悲剧的开始。


抛开那些阴谋论不谈,易到“农夫与蛇现代版”的微博下,除了少数“力挺派”的评论外,充斥着司机和用户的抱怨。对于他们来说,谁是农夫谁是蛇并不重要,司机只想拿回属于自己的血汗钱,用户只希望能够早日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4.“谁为打车难负责?谁为网约车新政买单?”


当然,不管是滴滴Uber,还是易到神州,一股脑儿把“打车难”的板子都打在网约车企业身上,显然是不公平的。


网约车是个好东西,然而就在我们逐渐习惯了出门不再扬招出租车的时候,交通部来了一纸规定,给了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同时,也给这个行业上了一个紧箍咒:网约车被定位为相对高端的公交服务,而不是基本出行方式。


各地陆续出台的网约车新规可以用一个“严”字来形容,很多地方除了对司机户籍与车籍有要求外,对轴距、排量也有一套标准,甚至有些地方对发票、车龄、GPS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据推算,对司机、车辆门槛的规定,会让司机群体减少70%以上。一下子锐减那么多“供应量”,还能说打车难仅仅是市场的原因、平台的原因吗?



在地方主政者以及道路交通管理者看来:网约车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事物,但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经不起公众都打车出行;网约车与出租车的低价只会过度调动老百姓的打车需求。总之,出租车与网约车只是、也只能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


这个逻辑之下,打车难、打车贵,不是网约车新政的一个副作用,反而本身就是它的出台目标。


专家们纷纷出来站台:网约车不是不该管,而是不该这么管。“企业是否存在利用垄断地位侵害竞争者和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网约车的价格及服务是否存在欺诈行为”、“网约车是否达到他们承诺的标准”、“对纠纷的处理水平如何”……这些涉及企业该承担的责任,貌似才更应该被监管。


说白了,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只考虑某个行业、某个群体的利益,也不能只为了实现某个政策目标,而影响社会所有成员的福祉。


需要为“打车难”负责的人太多,但要为网约车新政买单的只有消费者。毕竟现在的车真的是又贵又少,同时还得承受危机四伏的商业变动和虚虚实实的高价,我们能感叹的,也只不过是,大家又回到了那个打车难的时代。




点击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辱母杀人 | 西安地铁 | 北京房价 | 亚裔被打

高校反同 | 明星爱国 | 黄暴神曲 | 人艺五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