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直立不倒,全靠脊背给予的支撑力量。
脊柱,可以说是除心脏之外,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长期低头玩手机、伏案工作……都会让你的脊背不堪重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世界约1/3的人口曾在某个时段承受过背疼的折磨。
俗话说“背薄一寸,命长十年”,如何才能养好脊背?背痛时又该怎么办呢?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脊柱中有脊髓神经从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
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
中医则认为,背部是人体四大养生区之一。
背部的健康状况,往往反映着人体脏腑的运转情况。
因为背部分布了两条举足轻重的经脉:
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位于脊背正中,总管全身阳气;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背两旁,从上到下分布了12对背俞穴,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之处。
可见日常保养背部十分关键,
特别老年人,若背部寒邪入侵,容易引发
风湿、心血管疾病
等问题。
除了各种疾病因素外,
最常见的背痛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与站姿相比,
坐姿对脊椎的压力会增大50%。
久坐的人身体活动少,背部肌肉力量会因此而减弱。
如果不能避免久坐,
记得保持正确的坐姿。
正确的坐姿并不是要坐得直、坐得正,
应该要符合脊椎的形状,背部有所支撑,
比如垫个软硬适中的靠垫。
如果缺乏支撑,背部承受的压力就会很大。
同时也不要坐过矮的椅子、过深或过软的沙发。
不经常锻炼的人,背部支撑力不足,
身体容易僵硬,使得椎间盘功能退化。
高热量、低营养的垃圾食物容易使体重增加,腰部赘肉过多导致身体前凸,背部压力增大。
有研究显示,减重5%—10%可以大大改善背痛。
从“侧面站姿”就能判断出一个人以后是否会背疼▼▼▼
“斜塔形”的头部前倾,最容易患上背痛;
“桥形”是第二大不良站姿,
因为后背呈拱形,腰椎的负担非常大;
“勺形”是第三大不良站姿,
后背挺直但双肩下塌,依旧容易伤害到腰背。
“直背形”相比前三个而言是最好的一类,
因为其后背平直,患背痛和颈痛的可能性最低。
当然,
完美站姿还是最后一种,
从侧面看是中立的,耳朵、肩膀、臀部、膝盖和脚踝都在一条直线上。
获得这种完美站姿的方法是:放松站立,轻柔的收缩腹部肌肉。
优质床垫的使用寿命通常为8-10年,
用旧床垫很难给脊椎提供必需的支撑。
同时也不能睡太软或太硬的床,否则容易导致背部支撑力不足。
最理想的床应该是木板床加上5公分左右的软硬适宜的垫子或被褥。
经常穿高跟鞋会导致脊柱受力不均、背部弓起。
穿人字拖时间过久则容易使脚部不稳定,导致背痛。
经常单肩背又大又重的背包,
容易导致双肩失衡、脊椎变形。
所以,背包重量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10%;可双肩轮换着背包;东西多的话可以分成两个,左右肩各背一个。
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包括颈脖和背部肌肉在内的全身肌肉僵硬,
持续紧张会使这些肌肉得不到放松,导致包括背痛在内的全身酸痛。
背部保养,贵在坚持!正确保养背部,就相当于为健康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平时要做好背部护暖工作,避免背部过于受凉。
可在避风处晒一晒背部,晒背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骨质疏松、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风湿病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晒背以10~20分钟为宜,夏日晒背最好在9点之前。
在洗浴时,以湿毛巾撘于背后,双手扯住毛巾两端,适当用力搓背,直到背部发热为止。
注意用力不可过猛,以免弄伤皮肤。
搓背法可以防治感冒、缓解腰背酸痛、胸闷、腹胀。
中老年人可以通过背部按摩保养、消除疲劳,
促进背部气血循环,减少背部脂肪堆积,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方法:
先将双手搓热,置于患者后背,从上而下缓慢用力按摩整个背部,以局部皮肤发热、发红为度,每次推按约100~120次,每晚一次或早晚各一次。
捶背可以疏通全身经络,促进周身阳气的运行。
对于感冒、肩背疼、神经衰弱、胃疼、腰痛、便秘等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方法:
自己捶背时,可坐可立,
双手握拳至背后,自上而下沿脊背轻捶。捶打时身体稍稍前倾,拳至可能到达的最高部位,再自上而下至腰部,如此为一次,
连续捶打5—10次。
他人捶背时,可坐可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