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精致小号(ID:lovejzxh)
作者:枫叶君
10月1日晚,美国拉斯维加斯市曼德勒海湾酒店附近,发生了一起惨烈的枪击事件,已经造成至少58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从死伤人数看,这是美国近年来最严重的一起枪击事件。
因为美国枪击事件频发,外界也都见怪不怪,只是这次伤亡人数较多,人们也许会多专注一下。
据报道,凶手是一名已过
耳顺之年的白人男子,已经死亡。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早已习惯于此类新闻的世人基本可以猜出来:
总统出来抨击凶手,称之为“懦夫”——我一直不太明白西方人的思维,他们常常把干了最大胆、最血腥
坏事的人称之为“懦夫”;
警方会出来公布调查结果,凶手有无恐怖组织背景——似乎与恐怖组织没有联系,事情的严重程度就会减少一些;
专家出来谈一下枪支管理的事;
最后,就是民间自发的悼念活动,鲜花、蜡烛摆满一地。
大体也就是这样一个程序,然后,总统继续会见外宾,政客继续在国会BB,警察继续在街头巡逻,专家继续在电视台参加访谈,普通人各自上班,伤者疗伤,受到刺激的人会去看心理医生。
这就是美国,一个中国人很难搞懂的国家。
出了枪击事件,特别是出了这样造成重大伤亡的枪击案,隔岸观火的中国人脑子里几乎都会跳出这样一个问题:
美国为什么不禁枪?美国人难道没让枪子儿打够吗?到底是
什么阻碍了美国禁枪?
首先是现实问题。
过去人们爱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意思是说美国车多,其实,现在哪个国家车都不少。应该说,现在更具美国特色的说法是,这是一个枪口下的国家,因为美国人拥
有枪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美国民间到底拥有多少枪支一直未有特别准确的统计,不过,美国遍地是枪,这绝对是事实。拥枪多年,很多美国人对枪支已经积淀了一种狂热的喜爱。
那些想让美国禁枪的人不妨这样想一下:你能让印度人不跳舞吗?能让沙特人不祷告吗?能让德国人不喝啤酒吗?能让中国人不喝豆浆吗?能让朝鲜人不喊金正恩万岁吗?如果你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不能”,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回答了关于美国禁枪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宪法问题。
按照美国宪法第二条修正案,美国人有持有武器的权利,并且有权用武器来保卫自己的权益。殖民地时期,美国人受到英国人的压迫,因此对压迫有着与
生俱来的恐惧,只有手里有枪,心里才算踏实些。
这种心理基因一代代传下来,最终形成了现代美国人的集体意识:没有枪,安全便无法得到保障。
毛泽东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美国人认为,枪杆子里面有安全。
再就是美国利益集团,
以及美国步枪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它们是反对禁止枪支的,甚至动用一些力量来阻止枪支管理法规的出台。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说来说去,不外乎是美国人不想放弃现有的权利,修改宪法困难重重,以及美国有很多组织在从中作梗,等等。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美国禁枪之所以不
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是美国人。
我们中国人和美国人对权力和权利的理解很不相同。
中国人觉得权力,也即公权力,无所不能,你想拥枪?政府通过一个法令,持枪违法,不就解决了吗?可是这事在美国行
不通。还有一个,中国人可以为了集体放弃个人权利,美国人不行,
美国人把自己的权利看得比天还大
,让我放弃拥枪?给我一个理由先!
有人或许会说,禁枪也不是办法,禁得了枪,禁得了刀吗?可是别忘了,枪还是比刀厉害得多,有枪可以防身不假,可是一旦别人有了枪,要你的命也就是一两秒钟的事。就像拉斯维
加斯的这场血案,拿刀能一下捅死50多人吗?枪还是比刀厉害得多。
可是,美国人的脑袋并没让驴踢了,他们不知道枪的厉害吗?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有枪,同事有枪,男朋友或女朋友有枪吗?美国办公场合发生的枪击案也屡见不鲜。因为被解雇,或者
和同事之间发生矛盾,举枪就打的事件多次发生过,连学校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枪击事件也不是一起两起。
对于枪击事件频发,美国人比中国人清楚得多。但是,美国人还是不会禁枪。
只要是人,都是俩肩膀扛一个脑袋,这种生理上的外在相像迷惑了很多人,觉得人和人都是差不多的。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语言和劳动能力。
其实,在人的
进化过程中,文化对不同种族的熏陶和影响,已经让人和人之间产生了并不小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
简单说,这种区别已经达到了非常难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地步。
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枪支问题必须解决,因为这给社会造成的伤害太大,即便某些人或某些组织会因此受到损害,也必须这样做,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中国人会认为没有什
么不可以抛弃,也就是说,某些人或某些组织的所谓利益,决没有那么神圣,宪法也不过是一纸文件,如果需要修改,也必须进行修改。
所以,中国人是实用主义者,不会无休止地固守某一原则,除非能证明这一原则是有益的。
但是,美国人却不是这个思维频率。
美国这个国家是依法建立起来的,或者说是按合同建立起来的,这就使得整个国家有一种近乎宗教虔诚般的法律崇拜,好像法律是不可更改的
。
如果一部分人找到了合法的理由,整个社会似乎都陷入了一种被动,一种迷茫,觉得他们的利益是不可撼动的,不改触碰的。
这种心态对美国人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说它好,是因为它保护了人权,防止了专断;说它不好,是因为它把个体或者部分人的利益无限扩大,变成了摸不得的老虎屁股,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坏的示范。
举个简单例子,美国警察暴力执法时常见于媒体,行为过当以至于开枪打死人的事件屡有发生。当然,警察作为执法者,在遇到危险时,出于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有权力适当使用武力,甚至有
时候稍微过分一点,这都可以理解。
但是,美国警察在实际中经常把执法者身份发挥到极致,似乎自己是上帝附体,任何人不得冒犯,经常因为很小的一点所谓危险就开杀戒。这就是把执法权无限放大的恶果,在某些情况下,执法者就蜕变成了压迫者。
很多人觉得,这就是暴力执法,是警察当局的内部问题,其实不然,
这是美国社会的整体问题,是一个把法律和权力、权利无限放大的社会,在一个具体部门所必然产生的弊病,
其实质是法律崇拜对社会功能的普遍性侵害。
就枪支问题来说,一个宪法修正案就成了一些人的护身符,似乎成了无法改变的东西。
事实上,除了利益集团不肯放弃自己的私利外,美国枪支泛滥、枪击事件频发也暴露了美国
人的“集体自私心理”:
财阀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财源,持枪者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利,哪怕这些放弃是为了整个社会和整个国家的利益。
对于这样一个各个部分都抱着严重私心的社会,如何能指望它禁枪?如何指望它减少枪击事件?
枪击事件频发,还与社会的诱导和个体心理的变态有很大关系。
美国电影中,过分渲染暴力和恐怖的惊悚片占了很大比例,其中对犯罪者的行为和变态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很多
场面极其血腥、恶心,这种毫无意义的片子对观众的心理会造成什么影响?看一两部倒也罢了,看多了心理会不会受到影响?在一个枪支泛滥的社会里,如果个体在某些环境中不断被暗示,将来某一时刻,在外界因素刺激下就极可能作出极端行为。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隔一段事件就“爆一阵玉米花”,男男女女哭着喊着到处乱跑,躲进墙角里抱团抚慰,警察扯着嗓子疏散人群,事后政治家出来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
,悼念的人则在惨剧现场摆放一堆鲜花,难道这一切还不足以让美国人警醒吗?还不足以让美国人采取行动吗?
回答是否定的,一个已经被自私心理固化的社会,会把伤口流出的血舔干净,但绝不会对这个伤口进行处理,因为舔伤口会彰显他们的善心,但是,处理这个伤口会触犯他们的利益。
这就是一个自私的所谓法治社会的死循环,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枪支泛滥以及由此导致的频繁暴力事件,它所能做的只是等待下一次血淋淋的枪击惨剧,
就像拉斯维加斯音乐会
上的这起事件,不外乎是去年6月发生于奥兰多“脉动”同性恋夜总会枪击案的重演,在那次事件中,49人被打死,53人受伤。
美国这个国家是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它对死亡和流血的忍耐度超过中国人的估计,化解悲痛的能力也超过中国人的估计。
只要麦克风还能放送出政治家的所谓呼吁,只要花店还能
提供足够多的鲜花,只要墓地还有足够掩埋死者的地方,它全部的哀痛都会在悼念者的泪水和啜泣中慢慢化解掉,整个社会就能对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找到一个可以自我安慰的解释。
事过之后,美国还是美国,拉斯维加斯依旧是享乐主义者的乐园,一切依旧故我。
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不要说对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就是一个普通国家,处理一下几十个人死亡的现场又有何难?不外是处理一下死者遗体,抢救一下受伤者,安抚一下精
神受到创伤的人,把现场打扫干净,周围的酒店餐馆该营业营业。如果一个平日不太关心新闻的游客来到这里,都未必知道这里不久前曾经发生过一起枪击惨案。
美国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国家,它的这一优势让它在处理社会和自然灾难时,表现出超强的消化能力,过不了多久就会一切烟消云散。
可是,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却未必是好事,因为表象没了,但严重的社会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
清理血腥的现场,要远比改变法律规定容易得多。
毫无疑问,在拉斯维加斯枪击案后,各种讲话和谈话都将次第展开,我们或许还会听到所谓“懦夫”的称谓,不过,我倒是觉得,杀人者是冷血的屠夫,却未必是懦夫,
而谴责者中倒是有很多虚伪者,啜泣者中
有很多自私者
,在虚伪者和自私者相互拥抱、彼此安慰中,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一种可怕的絮语:
下次死亡时,我们再见。
与突然响起的枪声相比,这或许才是更可怕的。
问牛TV,让财经看得见!
关注微信公众号
问牛TV
(ID:wenewtv)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
从4倍暴利到“庞氏骗局”,一块月饼的金融地图
》
《
争夺600万中国"财神爷"!全世界都在讨好中国游客
》
《
再见了,天价片酬!国家出手,明星不能愉快地赚钱了
》
《
可怕!国家开始逼婚!“单身税”来袭,中国2亿单身狗被虐惨
》
《
从贫穷到富有,方便面帮助这个国家迈入发达行列
》
《
王思聪弱爆了!印度富二代,炫富炫出了新高度
》
《
巨亏16亿!他们做空中国,下场却是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
《
中国方便面,竟成为美国监狱里“最高权力”的象征
》
《
不爱、不婚、不育,日本“断子绝孙”指日可待
》
媒体合作、品牌宣传请联系牛小财(ID:niux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