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荣说
说旅游,说品牌,说策划,说古论今。 谈读书,谈生活,谈工作,谈天说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荣说

唐山:探索转型风口下“北方瓷都”跨界转型新路径 | 工业旅游看唐山2

小荣说  · 公众号  ·  · 2017-11-17 06: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随着举世瞩目的“十九大”落下帷幕,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理论口号给当下各个领域打了一针发展转型的强心剂,这也是新时期下各个领域“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所要求的新路径。时下跨界转型已然兴盛,刚落下帷幕的唐山“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则乘上风口,担起“工业+旅游”转型升级的城市排头兵,探索起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城市的转型之路。

拥有“北方瓷都”之称的唐山拥有600多年的历史,属于唐山传统的特色产业。转型风口下,如何充分挖掘陶瓷产业的艺术文化潜能,让陶瓷业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以塑造新时期“北方瓷都”的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提高陶瓷产业的品牌营销能力和国内外竞争力成为新时期下唐山陶瓷产业探索深度发展路径的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制瓷历史源远流长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之一。追溯整个中国的瓷器发展史,我们的祖先在日常劳作生活中偶然发现火旁边的黏土会变成非常硬的板结状,于是开始有意识地把黏土提炼出来,做成造型放在火里烧,于是陶器便应运而生。


商代时,“原始青瓷”被烧制成功,从那以后,陶器和瓷器便分道扬镳。唐代时,南方有越窑青瓷,北方有邢窑白瓷,素有“南青北白”之称,各成体系,相映生辉。宋代是中国瓷业蓬勃兴盛的时期,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争奇斗妍,被誉为“瓷都”的景德镇,烧制出的明澈温润、白中泛青的影青瓷更是誉满天下。明清时期由“青瓷时期”进入了“彩瓷时期”,工艺精巧,异彩纷呈,中国陶瓷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目光收回,被誉为“北方瓷都”的唐山,其陶瓷文化历史渊源流长。 据史料记载, 唐山陶瓷作为古老的传统制瓷技艺,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生产陶壶、陶具。明朝的永乐年间,唐山陶瓷已有一定规模。清代撰写的《滦州志》风俗篇中有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惟唐山多缸窑能制陶器罂瓮盆盎之属”。上世纪初,随着生产不断发展、外资进入和开滦煤矿的建成。30年代末,机器和电力较普遍地应用在陶瓷制造生产中,唐山陶瓷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众所周知,1914年,第一件卫生陶瓷出产于唐山的启新瓷厂,使唐山成为近现代建筑卫生陶瓷发源地;1982年,第一瓷厂成功出窑了并顺利通过国家鉴定的白色骨质瓷,中国首创的唐山骨质瓷诞生了,从此填补了中国高档瓷生产的空白,开创了中国骨质瓷发展的新纪元。改革开放以来,唐山陶瓷出口至世界各个国家,成为骨质瓷出口第一大国。


随着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南方陶瓷城市迅速崛起,唐山陶瓷业在时代的刷新下逐渐落后于其他陶瓷产地,如广东、德化、景德镇等,“北方瓷都”的称号逐渐受到挑战。


此外,在陶瓷产品文化表达方面唐山也未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出色的设计、体现深度的文化是增加陶瓷产品高额附加值的关键。 唐山陶瓷目前主要以建筑卫生瓷和日用陶瓷为主,艺术陶瓷相较很少。虽然传统的唐山陶瓷经过新技术的开发,拥有了一系列的辉煌,比如中国日用陶瓷品牌“红玫瑰”; 中国驰名商标卫生瓷的“惠达”; 上海APEC 会议专用瓷“隆达”等都为唐山陶瓷增添了光彩。其中,惠达卫浴产品荣获了如此多的殊荣,但大都是产品质量和技术方面, 在艺术文化创新方面则未显示出特别的优势;“红玫瑰”虽然出口创汇硕果累累,但多年来在器形上并没有太大突破。除了隆达相对重视艺术创新外,其他企业基本上是沿袭传统。

陶瓷产品的创新表达

新的产业创新方式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高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唐山的传统产业需要创新、融合。 既然缺乏创新、产业模式单一是目前“北方瓷都”所面临的转型升级的困境,为了重振唐山陶瓷产业的辉煌,体现设计创新这一重要因素,在新时期转型升级的风口之下,不妨先从艺术、文化创新的角度来探索这一发展路径。


首先,要肯定目前的陶瓷技艺水平、珍惜传统陶瓷艺术、发挥现有的基础资源优势。 从产业基础上来看,悠久的“瓷都”发展历史已经具有完备的配套设施。 陶瓷制造的上下游环节已经形成了畅通的制作流程和分配机制。尽管作坊式的陶瓷厂还占一部分比例,但其内部生产过程衔接顺畅,从坯料制作、坯体成形、瓷器烧结到最终成瓷,都能够科学合理地组织,使整个陶瓷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生产环节和各工序之间都能密切配合。因此,传统制瓷产业的基础也为风口下的陶瓷业发展转型、艺术文化创新提供一定的基础优势。


从陶瓷技艺水平来看,目前以骨质瓷和白玉瓷的特色品种为代表,骨瓷的瓷质润泽、光灿莹洁、胎质细致;白玉瓷的瓷质细腻、釉面光润、白中泛青,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应用到日用瓷中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等。另外,陈设观赏用的瓷板画、花瓶、花插,建筑装饰上的大型瓷砖壁画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珍惜传统陶瓷艺术,将已有的陶瓷艺术发扬下去,这是唐山陶瓷艺术谋求创新所能提供的坚实基础。 比如,对传统颜色釉的研究,继承传统的同时在传统技法上创新,然后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除了主要的陶瓷装饰艺术技法外,在新彩的装饰艺术上,不局限于对象和载体;同时表现技法方面也可以富于创新意识,使之呈现出绚丽多样的手法和效果。


唐山的著名陶瓷艺术大师刘冠伟先生的“铺油点写法”、“泼擦法”、“铺色点写法”均体现了创作者的个性风格,体现了对新彩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在不断地提升陶瓷工艺水平时,融入创意文化元素,不断健全陶瓷研发体系,提高陶瓷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


其次,艺术的创新离开不了文化,“陶瓷+文化”其二者深度融合,打造陶瓷艺术的革新创造是后现代主义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每年一度在唐山举办的中国陶瓷博览会加快了唐山开放发展的步伐,通过历届陶博会的成功举办,让“北方瓷都”开阔了对陶瓷产业先进的技术、创新设计、文化挖掘的视野,增加了自身对陶瓷业的创新转型的发展紧迫感。接下来, 唐山应赋予陶瓷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产品自身的生命力和更大价值,探寻产品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使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得以更好地展现。

陶瓷产业的跨界融合

唐山传统产业亟需创新和融合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产业高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唐山“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的举办下,关于城市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陶瓷业作为唐山工业的一部分,迎上转型升级的风口,打造“陶瓷+旅游”同样也助力于唐山的工业旅游城市的转型进程。


目前,唐山利用陶瓷博物馆、陶瓷文化创意公园,以及每年九月的陶瓷博览会等来发扬陶瓷文化显然还远远不够。作为“北方瓷都”,置身于城市中,行走在街道上、公园里、广场上,与陶瓷有关的城市雕塑、公共设施很少,还感受不到“瓷都”应有的陶瓷元素和特征带给人们的陶瓷文化氛围。作为来唐山旅游的游客来说,体会不到唐山的瓷都属性。


因此,我们建议, 首先,在陶瓷企业相对密集的地方建立陶瓷特色文化街、创建陶瓷文化创意园,将唐山打造成为一个陶瓷文化主题城市。 通过重新构建陶瓷企业的外观建筑、修建陶瓷展览馆、开创陶瓷手工艺集市和陶瓷体验中心,构建具有唐山文化的陶瓷建筑,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唐山“陶瓷文化之旅”;或开发一系列旅游活动,例如举办“陶瓷文化节”、陶瓷现场制作表演、中小学夏令营、陶瓷技能比赛、陶瓷旅游推介会等,均不失为发展唐山陶瓷产业的优选路径。 通过融合升级打造城市工业旅游新空间,不仅能丰富和创新陶瓷的艺术表现形式,宣传和推广唐山的陶瓷文化,而且还强化“北方瓷都”的深度品牌形象,吸引投资和人流量带动唐山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将陶瓷旅游产品开发作为陶瓷产品的开发项目,增加企业收益,提升唐山品牌效应。 目前,唐山各景点的旅游产品多为通用的旅游产品,与其他地区的景点的旅游产品大同小异。 加强陶瓷旅游产品的开发,既可以创新陶瓷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为唐山旅游增加一抹亮丽的色彩。 若开发出具有唐山陶瓷特色的,具有便携性、实用性、纪念性和观赏性于一身的旅游产品,并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发展陶瓷DIY让游客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带回家,来增加游客的深层次旅游体验。这也刚好契合了体验经济时代的以游客价值观为导向的深度发展需求。


“陶瓷+旅游”的创新转型升级,除了以上所提及的陶瓷旅游目的地的建筑、文化景区、产品打造之外,思维还可以发散到更广阔的领域上。随着近几年唐山的房地产发展迅猛,住宅档次不断提高,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应用广泛,艺术创新方面突出的陶瓷产品会增加该房卖点,设计出众的陶瓷产品更受开发商青睐,这也反过来刺激了陶瓷产品的艺术创新。


同样,陶瓷餐具也是酒店餐饮业所必不可少的硬性需求。旅游业本身就会带动酒店、餐饮业的发展,而酒店、餐饮又会带动陶瓷产业的发展。 旅游、酒店、餐饮陶瓷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有趣同盟体。 高档餐厅会选用质地考究、设计精良的陶瓷餐具以体现餐厅的档次,有特色的餐馆则会在餐具应用上独具匠心,用餐具的艺术性彰显餐馆的个性。酒店、餐饮的发展推动着卫生陶瓷和日用陶瓷的艺术创新,卫生陶瓷和日用陶瓷的艺术创新也会提升酒店、餐饮业的形象。良好地入住体验反过来也会吸引旅游者二次或多次消费。


另外,土特产品也为陶瓷业和旅游业添加了一剂粘合剂。玉田老酒和曹雪芹家酒都是唐山的特产,酒瓶采用陶瓷包装,不仅能够体现酒的品质,同时还增加了酒的文化内涵,而且也为陶瓷的创新形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提高了游客对土特产品的购买量。

综上所述,唐山陶瓷业对艺术文化的创新探索,以及与旅游产业等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很好地践行了十九大提出的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树立了“北方瓷都”的新型品牌形象,提高了唐山陶瓷的竞争力,开创了多元、开放、创新的新型发展模式。期待唐山这座 “北方瓷都”未来与诸多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繁荣新景象,期待唐山在工业旅游城市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上为同类型资源城市作出好模板、好样本。

付 萍

孙小荣·工作室

品牌传播研究员

撰稿人

特别说明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小荣说”所发文稿除特别标注作者署名外,其他文稿均为“孙小荣·工作室”原创稿,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出处 / 配图来自网络

书讯

“小荣说三部曲”系列作品之《中国旅游的变革力量》、《中国旅游“515战略”系列访谈录》和《中国旅游营销的新价值时代》,聚焦中国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变革,以媒体视角对旅游产业进行系统解读,新观点讲述中国旅游变革故事,新视角研究中国旅游品牌营销,新笔法批判中国旅游困境与出路。 新华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京东、当当、亚马逊等有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