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VC/PE/MA金融圈  ·  2月5日晚间,名创优品集团公众号发布《叶国富 ... ·  2 天前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  人生下半场,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心宽 ·  2 天前  
东呈金润  ·  2025.02.06涨停分析 ·  2 天前  
东呈金润  ·  2025.02.06涨停分析 ·  2 天前  
国际金融报  ·  DeepSeek,凭什么带火AI主题投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在欧洲宅了 4 年,可算明白了旅行的意义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19-08-05 13:00

正文

要说宅,我觉得自己也算得上一号“能手”了,来德国接近 4 年了,除了自己读书、工作和转机的城市以外,没去过任何其他任何地方,也几乎不曾出游。

一直没能想清楚旅行的意义究竟在哪,不旅行的意义我倒是能够列一个超长的清单。

为什么我不旅行

为了自己未来财务自由的目标,我的第一目标是恪守预算、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在理性和现实面前,所谓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之类的说辞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财务目标还是新奇体验?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对我而言,与其换一个地方继续看着和家附近其实差不多的风景,远不如把同样的预算投入到现有的生活之中,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幸福感。即使是经过这次旅行,我依然维持这样的判断,就幸福感的投入产出比而言,投资于当下的生活更有实际意义。

所谓出去旅行换个心情恢复状态也同样说不过去。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出去换个心情又能如何?无非就是短暂的逃避而已。旅行回来就能升值加薪了?就能凑得出首付了?就能不用还房贷了?现实问题还是要在现实中解决,那就踏踏实实的在现实中努力。

确实可能有些人在旅行中获得某些机遇,从而改变一生,但是我知道那个人不会是我,这是非常简单的统计学问题。

旅行的前两天,我非常的不开心

阴差阳错地规划了一次为期三天的短暂旅行,地点在隔壁村——维也纳,也是德语区,对于我这么个旅行白痴也算是比较合适的新手村了。

本来想着没准出门以后就会发现,旅行其实也很好,然后对旅行一下就改观了。然后…… 果然如我所料,根本不会这么简单,实话实说,一共三天的旅行,前面 60% 的时间我都非常不开心,我一度怀疑自己为啥要出门?

酒店的床没有家里的舒服,99% 的景点也只是看看而已,吃的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欧洲所谓的美食很多都是骗人的,去过欧洲的“中国胃”应该有经历,大多数时候真的宁可吃泡面。)

旅途到了第二天,我的不快甚至开始升级成愤怒,质疑自己当初出门的决定,「果然旅行没啥意义」。

旅行的意义到底在哪?

所幸还算理智,我们决定及时调整策略,砍掉了全部所谓的「来维也纳不得不尝试的 XXX」。把余下的绝大部分预算都砸在唯一一家还有所期待的餐厅,然后最后一天就全靠吃最便宜的路边摊解决。

我相信我会在未来几十年的每次旅行中,感慨自己当初的明智决定。虽然这一顿我们吃了半个月的餐饮预算,但是体验确实大幅改观,一顿饭下来心情都好了不少。抠门如我,唯一的遗憾竟然是当初现金没够,小费给得不够多。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破局的唯一可能性就是把有限的预算集中在一个可能的点上。 经过了这次短暂但近乎完美的体验,我终于有机会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旅行到底能给我带来什么。

虽然经过这个转折,旅行的后半程体验大幅改观,收获也不少。但是我认为最大的感悟却并不在旅行的本身,虽然我看到了很多、接触了很多,但是毕竟旅行中的一切除了回忆和大概率压箱底的纪念品,我们什么也带不走。

在旅行的过程中,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对于原有生活的思考却会大比例提高。我们在旅行中谈到最多的不是维也纳如何如何,而是「维也纳是这样的,对我们现有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启发?回去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如何」

旅行是对现有生活的一次打断和重启 ,就我这次的体验而言,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旅行本身,而是给跳出原有生活节奏提供了一个契机, 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空间,打乱既有的一切,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原有生活的问题和意义。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常识:

重启,能解决八成疑难杂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  人生下半场,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心宽
2 天前
东呈金润  ·  2025.02.06涨停分析
2 天前
东呈金润  ·  2025.02.06涨停分析
2 天前
国际金融报  ·  DeepSeek,凭什么带火AI主题投资?
3 天前
人力资源心理学  ·  HR桌面必备的100个公式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