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7
月
23
日)股市一开盘,医药板块就出现了
3.6%
的跌幅,拖累大盘走低。其中疫苗概念股全线走低。
股市再现危局。
关键时刻,央妈再度出手,开展了
5020
亿元一年期
MLF
(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这是
7
月以来第二次
MLF
(上次在
7
月
13
日)。
所谓“中期借贷便利”,就是商业银行以债券等为抵押物,从央行获得时间较长、利率较低的融资。时间一般是
3
个月到
1
年。比如今天这
5020
亿元,就都是
1
年期的,利率只有
3.3%
,与之前持平。
今年市场里有
1700
亿元
7
天逆回购到期,央行没有发起新的逆回购。
说白了,央行今天给市场提供了
5020
亿元
1
年期的资金,但回收了
1700
亿元
7
天期的资金。
即便是两者直接相减,也给市场增加了
3320亿元
的资金。
这笔钱可以视作基础货币,在当前货币乘数为
5.4
左右的情况下,理论上可以衍生出
1.8
万亿的广义货币
M2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推算。
要知道,上周也是央行“放水”比较积极的一周。
上周周一到周四,央行通过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
5400
亿元,创下了半年内“单周放水”的最高纪录。
央行之所以这样积极,一方面因为股市不太好、
P2P
不断爆雷;另一方面,当前是交税高峰。交税,相当于冻结一部分基础货币。
“央妈”的呵护,让市场感到了温暖。
本来,今天市场面临两大利空:第一,就是医药股今天的必然大跌;第二,是“资管新规实施细则”的“利好出尽”。
还好,股市先跌后涨,在“央妈”不断传递的温暖信号下,获得了一定的支撑。
关于近日央行和财政部的“互怼”,我一直没有评论。这里顺便评论一下。
我个人也认为,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上半年全国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不含卖地)超过了
10
万亿,同比增长
10.6%
,的确有条件加大投入。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
6
月单月的财政收入增长只有
3.5%
。
当然,卖地收入仍然是大增的,全国卖地收入达到了
26941
亿元,同比增长
43%
。
有一点大家需要明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记账在哪里的问题。
央行放水,这是印钞;财政减税、加大支出,最终让赤字、国债、地方债余额增长,其实也是印钞。
只不过央行的印钞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全面降准这种,相当于“漫无目的”地印;第二种是定向的“印”,比如定向给中小企业,给货币棚改。
积极的财政政策,类似央行的“定向印钞”
。比如减税,就是发钱给企业或者个人;补贴给某类企业,比如光伏、新能源车,也是定向印;大基建,也是定向印。
无论是央行的宽松,还是财政的积极,其效果都是增加市场里的基础货币数量,让
M2
获得不断衍生。但财政有时候是可以发挥一些央行没有的作用,比如
“领投功能”
。在大家都不敢投资的时候,财政来“领投”。
但财政的“领投”就一定有效率吗?其实未必。就像央行“开直升机撒钱”一样,都谈不上精准制导。
所以,两个部门的争论,其实是谁对历史负责的问题。央行是希望大家一起负责,而不是央行“一个人在战斗”。
说了半天,是想告诉大家:央行继续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看起来央行的确是比财政部更卖力。
但到了7月以后,估计财政也会积极起来!
新华社不是说了吗,要“共克时艰”!
总之,最艰难的时候过去了(至少政策已经逆转了)。
当然,对于具体企业来说,情况各不相同。
欢迎加入刘晓博的知识星球,参与互动!
如果你在买房中遇到难题,可以加入刘晓博在第三方APP“知识星球”上开设的栏目“刘晓博说楼市”,通过
支付年费
(每年1599元)
的方式,获得更详细的咨询服务。
“知识星球”原名“小密圈”,是一个知识交易的APP平台,是内容创作者连接铁杆粉丝的渠道。
“刘晓博说楼市”,是刘晓博在“知识星球”开设的一个跟愿意
付费
的粉丝交流的空间(去年注册,2018年6月21日正式开始运营)。
读者加入之后,可以获得的服务是:
1、可以向刘晓博提问(不再收费),不限次数,只要看到就会及时回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