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刀马
近日,国美金融科技宣布将银盈通支付有限公司揽入怀中,至此,国美也获得了互联网支付牌照。此次收购,国美斥资7.2亿元。通过收购,国美获得了支付服务牌照和跨境支付结算牌照等在中国从事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服务业务所需的牌照。
国美此举的意图有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是便于国美金融科技进一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布局;其二是拥有自营的支付管道,有效降低服务成本;其三是从冠创美通导入互联网使用者流量和资料,为国美金融科技带来更多的潜在客户,同时亦可吸引现有客户使用冠创美通之互联网平台,为其提供更多的金融增值服务;其四是国美可以构建自己完整的生态链,尤其是依托自己的电商平台,以及互联网发展构建完整的网联网金融架构,走和京东、苏宁相似的产业布局之路;其五是可以延伸金融服务类别,加大多元化布局渠道。
那么国美是不是“人傻钱多”?毕竟7个多亿的资金也不是小数目,要知道之前一个支付牌照也不过几千万元而已。当然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央行收缩支付牌照,加大监管力度,这从一个侧面加速了支付牌照的升值空间。而且近来央行还注销了8张支付牌照,虽然市场还有258张牌照,但相对而言渴望牌照的企业还不少,但央行暂时不再发放支付牌照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因此唯有收购这一个途径了。
同时,我们看到,来自中金公司的市场数据测算显示,2016年第三方支付整体交易规模(线下POS流水+线上交易规模)同比增长73%,至87万亿元,未来十年有望保持27%的中高速增长。还有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支付机构年处理业务量从371亿笔增加1855亿笔,金额从18万亿元增加到12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1%和90%。2016年,我国支付清算行业业务增量已是全球第一。这也的规模显然还是非常可观的,带来的市场影响力自然也是巨大的,尤其是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火爆,移动互联网、移动金融的发展步伐加快,构建在移动生态下的支付体系所产生的市场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央行自然不希望这个市场出现大的“纰漏”,尤其不能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此才会对牌照进行压缩监管。
其实,在国美之前,已经有京东、海尔、唯品会、美的、美团点评等电商平台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而且支付的费用也不比国美低,甚至有一些牌照收购还远高于国美这个价格。我们关注的是,当支付市场被支付宝和财付通几乎垄断了绝大部分市场之后,为何这些企业还如此热衷于获得支付牌照呢?据悉,支付宝和财付通几乎垄断了市场98%的份额,剩下的份额屈指可数,还有那么多家支付企业在竞争,互联网巨头们杀进来到底图了啥?我们观察有几方面的因素促成了支付牌照被追捧。
其一是对于拥有相应的应用场景的企业来说,需要支付牌照这个支点来支撑自己的业务范围,尤其是拥有移动支付能力对于构建应用场景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数据的延伸拓展、精准定位等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预期,这也是为何好多互联网企业不惜代价也要“收购”支付牌照的关键所在,甚至一些传统的电商、家电企业也罢拥有支付牌照作为自己布局市场和自身生态体系的一种诉求。
其二是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家构建自己生态闭环的重要一环,需要拥有支付牌照来完成产业链的完整塑造,这是必然的一个过程,尤其是对于拥有一定的场景支撑的企业更是对牌照势在必得,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京东、国美、美团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
其三是央行治理支付市场的决心促成巨头们及早布局,虽然有一部分支付牌照本身的经营或许并不理想,但是因为资源稀缺,尽早布局不仅仅可以“归化”一部分用户,而且也可以让用户尽快进入到自己的生态框架中,对于构建用户忠诚度以及对用户的精准数据分析都有一定的好处。事实上,我们看到之前顺丰和菜鸟关于一个智能柜的撕扯,也是因为对数据平台的争夺,背后的数据支撑是企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石,现在各家企业都把数据争夺当作自己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