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蜕变!
“希望总书记再回黄龙村,看看这里的变化”
黄龙村曾是佛山顺德区20个“经济发展较慢村”之一,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农村人均收入、股份分红远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而现在,这里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乃至村集体经济,都较以往发生了重大改变,仅人均纯收入一项,就相比2012年翻了一番。
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的黄龙村考察基层党建,并看望因病致贫的张锡尧夫妇,提出了“农村党建工作让群众更满意”的期望。黄龙村不负嘱托,改变由此开始,用5年时间完成了华丽蜕变。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插队工作过的陕西延安梁家河村,与顺德黄龙村签订了两村党建结对共建协议。因习近平总书记而结缘、分处大江南北的两个农村,将在基层党建资源共享、乡村振兴等方面互动合作。
在黄龙村三丰河畔,一幢两层半小洋房成为张锡尧一家的新家。如今张锡尧一家早已脱贫,5年来,为帮扶困难户张锡尧一家渡过生活难关,北滘镇慈善会筹集资金,在公益组织和社会热心人士支持下,经全体村民表决通过,在村内另一地块为张家建起经济实用的新房。而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旧房,已经变成了党员教育基地。
除了居住条件的改善,通过大病医保政策,张锡尧夫妇每月均可得到医疗补助,解决了他们家庭因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儿子如今已经大学毕业,在北滘镇找到稳定工作,女儿今年从广东海洋大学获得本科学位,立志成为人民教师。
发生在张锡尧一家的变化,也正是黄龙村过去五年变化的一个缩影。
“环境好了,经济提升了,村民满意了。”5年来,黄龙村以党建为引领,着重从树立完善组织网络、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深化基层治理等方面寻求突破,推动着黄龙村“由乱到治”。
曾经,黄龙村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之间、群众与干部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导致经济建设一度滞后。痛定思痛,黄龙村开始树立起“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理念。
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党员成了村各项事业的火车头。黄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仇培东表示,黄龙村以党建工作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需求导向加强民生建设,以共建共享促经济建设,推动农村转型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务公开更加透明,黄龙村的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成为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基层和谐稳定的发展典范村。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黄龙村从改善水质、增加特色绿化、修葺祠堂古建筑等方面入手,还原岭南水乡风貌。现在的黄龙村,岭南水乡与工业气息相融,面貌已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幸福指数也大大提升。
“自从5年前总书记来过我们村,村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希望总书记有时间的话再回来村里看看这里的变化,和我们再聊聊天。” 仇培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