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共中央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全会《建议》提出今后5年文化建设基本思路,部署了三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
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
如果从存在形态上我们可以这么分类:
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2、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
3、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4、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如果从细的分类,我们可以分成九类:
1、报刊业
2、图书出版业
3、广播影视业
4、音像产业
5、网络产业
6、广告业
7、旅游业
8
、艺术产业
9、体育产业
2012年以来,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7%,已经成为我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一支重要力量,专家预计,预计“十四五”末文化产业的总量有望达到7.8万亿元,到2022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将达到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有望达到10万亿元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约为8.2%。全国文化消费总量预计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速可达6.2%。
收藏行业属于第8类艺术产业中,钱邮收藏又仅仅是收藏行业中的极小的一个分支,也是产业化最程度最低的一块,不过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可期待的增长点。
钱邮收藏的产业化无非是两块:
第一块是发行,主要两个机构,一个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纪念币钞、金银币,一个中国邮政发行邮票。随着纪念币发行新政的实施,其实也就是人行在把纪念币钞的发行市场化、产业化。
第二块是交易,交易可以分两块,一块是线上挂牌交易,如早几年文交所电子盘盛行的时候,其实已经把这个产业化给做起来了,只不过没有好好的培育好这一块,变成恶性炒作的场所,监管部门不得已叫停了文交所,至今还未知未来会如何演变。
电子盘本质上是一个好东西,关键是如何去规范化,未来的产业化也一定少不了这一块,相信监管层的大智慧,让调整后的电子盘如何在合适的时间重启。
另外一块是实物交易,实物交易可以分线下实物交易,线下主要是全国各个钱币市场以及花鸟古玩市场以及各类跳蚤市场。
线上的实物交易规模现在已经远超线下的实物交易,现在线上交易的平台也是越来越多,形式也是越来越丰富,电商平台、微信群的拍卖、银行的网上商城、直播等等。
由于钱邮收藏的特殊性,交易这一块的产业化还是比较鱼龙混杂,也存在非常多的不透明性,专业和非专业化差距很大,譬如部分银行在拼了老命推销的号称价值非凡的收藏投资品,在专业人眼中就是一个大忽悠。
不过这也是一个发展过程中中势必会出现的现象。
收藏不但是一种艺术,也是一个文化,往前可以溯源到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也可以延续到现今,是唯一一个没有断层换代的产业,它不是一个散装的文化产业,而是最具传统血统的文化产业。
所以我们身处钱币圈的朋友,没有必要对未来有悲观的念头,要有文化自信,一个文化强国一定少不了艺术的兴盛,一个艺术兴盛的时代,一定少不了钱币收藏这一个产业。
未来可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