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论坛。在中国旅游发展中间,有研究理论的、有擅长投资运营的,我把自己定位为是旅游产品落地的操盘,所以今天,我想从旅游产品供求角度,谈谈大青岛旅游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
(一)传统旅游市场的变化。
在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并存发展的较长时期中,(1)线上消费的快速崛起,消费导向明显。日用品及物质类消费和精神类产品的分类和选择及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文化创意、休憩度假的消费比重和绝对值明显加大,旅行市场需求很大,但真正满足日益发展消费需求的产品不多,旅游供给侧改革对旅游行业是题中之义。(2)组团出游日益萎缩,OTA渠道商竞争日益激烈,而自由行,中心城市人群假期出游的度假需求日益扩大,特色小镇、特色城市的专题会展会奖旅游市场迅速崛起。(3)“高铁时代”大交通的发展,一方面旅游出行的交通导向性的格局极大改变,传统旅游城市的单向选择优势减弱;另一方面旅游出行更加便捷,传统的中远市场划分不再明显,“酒香不怕巷子深”,“近水楼台也未必先得月”。
(二)旅游吸引物的变化。
1、独特性成为“同质化”景区发展时期竞争的前提。
同样的滨海旅游产品,除了普通的海水浴之外,差别性的游客体验和记忆、个性化的游历内容以及整个城市特有的气质和魅力,是一个城市或景区的独特亮点。昔日靠“旅游著名景点”成名的旅游城市,除了传统景点和项目,能否具备符合休闲旅游各要素的完整配套和设施,能否提供全日候的游览场景和内容,将面临日益挑剔的旅游消费客群的重新排位。
2、品质性不仅成为旅游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也是提升旅游发展质量的关键。
青岛旅游不是为青岛人民、山东人民和胶东半岛提拱旅游休憩服务的,而是全国游客、世界旅游市场的海洋度假目的地,无论景区设施、酒店品质、旅游市场规范管理,均必须接轨和领先于国际市场,很难想像一个无法免费无线上网的景区能吸引高端消费游客。旅游即生活,旅游是高品质生活的体验,没有品质就没有高质量的旅游客群,旅游品质不仅包含旅游“硬件”设施、“软件服务”,还包括旅游社会环境的安全、舒服,旅游消费的透明和公正,旅游城市普通公众的友好待客。诚然,品质国际化不是抛弃地域乡土特色,但不能固守乡土味,而没有国际旅游城市的内容和氛围。
(三)旅游营销渠道和手段的变化。
山东是观光游发展兴起时代省域旅游品牌做的最成功的省份之一,“好客山东”已经雄居央视屏幕多年,与山东省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和产品多样性来讲,旅游大品牌下纵深的产品营销和推广,仅仅靠一个口号囊括是远远不够的,尤其“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有着与本区域旅游产品更鲜明的“IP”特征,旅游城市品牌营销的特征,不仅有“主品牌”就能带动“成片城市的营销”,往往更需要塑造有鲜明特征“地方品牌”,用来凸显“排它性”的产品特定优势,占据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高地。小小的“乌镇”从发展旅游一开始,就叫“中国乌镇”,至今许多人是分不清乌镇在那个地区那个县市之下,“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是乌镇几年来孜孜不倦突现的品牌个性。
旅游营销渠道的变化还有一个明显的市场特征是传统组团旅行市场的萎缩,由旅行社安排线路而产生的客源导向性影响的减弱。今日组团旅行社已经更多侧重于中低端观光市场客源,客源拓面占据市场的比例不断缩小,受制于“门票价格、购物点和固定时间固定线路”的传统观光产品,已经无法成为国内度假旅游市场的主角,相反网络订购,众多网上商城的分销,将越来越成为度假目的地城市和景区营销的主渠道。
(四)旅游城市地位的变化。
山东省是旅游大省,青岛是旅游名市,但是不同于二十年前稀缺旅游产品单向的选择,可以依托单纯自然资源的独特性和传统旅游市场积累的名声。在当今城市化发展迅猛、新兴旅游城市不断崛起的市场氛围中,如何赋予这个滨海旅游城市更丰富、更鲜明、更契合度假旅游市场的时代内容,如何成为与新加坡圣淘沙、印尼巴厘岛、韩国济州岛和美国夏威夷、马尔代夫、大溪地岛等国际海洋度假目的地齐名的一流度假地,需要我们在青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之中,从迎合度假游客居住和消费的特性出发,下决心营造更鲜明、更国际品质的旅游产品,尤其要拥有真正吸引度假客人的旅游目的地产品,旅游目的地产品是一个旅游城市发展的引擎,是串连旅游城市资源、构建旅游城市“IP”的重中之重的前提。没有一批旅游目的地景区的城市,再多的星级酒店,也构建不了旅游城市完整的体系。
会前我学习了《青岛全域旅游规划纲要》,青岛旅游未来要重点发展五大方向:“滨海度假旅游、海洋休闲旅游、融合创新旅游、品质乡村旅游、服务输出旅游”。所有的发展方向,我认为都是为了重塑青岛这个美丽城市的新的旅游业态,形成新的旅游产品优势,打响新的旅游城市品牌。在“传承”和“重塑”的选择之中,我们更应该把重心聚焦在符合旅游市场规律的产品打造上,重点在四个方向打造全新的城市旅游业态。
(一)打造滨海休闲之城。
青岛不缺观光景点景区,但缺乏能让客人真正休闲度假的氛围和吸引物,具体来说,
一是缺让游客“二日游”和“多日游”甚至“居住旅游”的产品;二是缺晚上丰富的游览内容。我多次说过,度假旅游就是“全天”旅游,甚至就是“晚上”旅游,越晚上越丰富;三是缺让游客“多次来”的旅游城市魅力。
吸引休假客人多次造访的动机不再是景点,而是一个城市的休闲氛围和无处不在的温情细节。要警惕以“酒店”代替度假吸引物的倾向,青岛的气候、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是让“好客山东”成为“留客山东”的最优质的内容依托。
(二)打造蓝色动感之城。
海洋是青岛的名片,但不是中国海岛旅游的唯一名片。对标海南国际旅游岛,舟山禅佛海洋旅游,青岛海洋旅游的“不一样”有三个前提条件:(1)必须要有区别于国内其它海岛旅游的“IP”。(2)这个特属“IP”必须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3)这个“IP”能够吸引80后、90后、00后新生代度假主客源。符合这三项条件的,我认为可以围绕“青岛国际帆船周”的国际赛事,把持续举办各类帆船赛事与吸引普通游客参与海洋运动、康体疗养结合,赋予青岛符合未来年轻族群度假的活力运动的鲜明内容。
(三)打造会展时尚之城。
世界互联网大会确定乌镇后,今年已是第五届,乌镇景区拥有15万平方米的会场、展馆和宴会厅,去年乌镇共接待国内外各类会议850个,北京古北水镇1050个。乌镇已经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科技企业的成果发布地。同样,杭州市在G20会议后,整个城市已经成为全国性会议的聚焦地。一个会议团队的消费往往是一个观光旅游团队消费的8—10倍,国外发达国家许多特色会议、会展,都会选择一个独特的具有地标性的中小城市举办,青岛是2018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举办地,城市特征明显,交通便捷,具有港口优势,并处胶东半岛经济发展中心,完全可以成为新崛起的会展之城。
(四)打造历史人文之城。
评价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市场价值,应看这个城市是否具备完整成片的历史遗存街区和建筑,这些历史街区今天依然鲜活地存在这个城市中间,而不仅仅是故事和传说。青岛城市命名就源于古代渔村青岛,除了具有其他国内城市同样的历史文化名人和灿烂文化,更有以“八大关建筑群”为代表的丰富的近代多个国家的历史建筑,特定时期的国外历史街区,是国内众多城市所不具备的“硬件”,是最容易用来打造城市休闲度假产品的稀缺资源。但是,历史建筑街区不仅仅是静态展示,也不是作为众多产权人未经规划原始使用的“单体”亮点。作为政府要从“历史街区再利用”的角度出发,树立“使用”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要尝试用“置换”、“收购”等多种方式,有计划的成片成区域的系统开发,要“旧瓶装新酒”,讲究历史街区“文化艺术含量”,个人认为,青岛休闲历史街区的高品质开发利用,是青岛旅游在新一轮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中最靓丽的名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