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产 AI 来算中国传统玄学,听起来好像合情合理。但打开小红书的评论区,就会发现有一半人觉得 AI “准得可怕”,另一半人觉得AI就是在“胡说八道”。
最近两年突飞猛进的 AI 大模型,本质上是利用海量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就能够预测一句话中的下一个token是什么。DeepSeek 在这个流程中加入了“推理思考”过程,它的“预测”也就显得更有逻辑了。
但通用大模型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训练数据多数来自公开信息——玄学的理论知识也许有一些公开资料,但是否有足够多的、公开的运算实例就很难得知了,毕竟许多人的“玄学实践”发生在线下,过程和结果也不会发在网上。
大模型的“幻觉”也是一大难题。AI 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编造出原本不存在的内容。因为设计原理决定了,大模型不论是否知道准确答案都必须预测出结果,这就会让它“脑补”一些内容——但人类是很难分辨的。
DeepSeek 的幻觉甚至比其他大模型还要严重。有人推测,DeepSeek-R1 模型对于文本的“创造性”给予了更多“奖励”,导致模型能生成更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富有创意的内容,同时也更容易偏离事实。另外它的“推理”过程也容易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为“用力过猛”导致输出方向偏离,从而产生幻觉。
从理论上说,抛开“玄学”本身是否存在这类形而上的问题,如果给 AI 投喂足够多的玄学知识和运算实例,做成一款垂类大模型,它是有可能很好地完成“命理师”“塔罗师”之类的工作的。
但更多的问题并不在此。
对于在线上、线下都“算过”的晗阳来说,用网络上的免费工具还是会担心隐私风险。
一方面,产品注册时就要提供手机号,而这背后是绑定的一连串实名制信息,数据泄露的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算命的过程需要提供生辰八字之类的隐私信息,如果被有心之人知道了,“万一他诅咒你怎么办”。
她认为,算命的本质是信任。
这一点和心理咨询有些类似。如果对面是值得信任的人,就可以放心地提供个人信息、人生经历等等,命理师/咨询师就能据此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回答和建议,还能联系起之前的细节——不像 AI 大模型会“健忘”,总是忘记很多轮对话之前的信息。需要不断地投喂信息、根据自己的经验修正错误的方向,才能继续顺畅地对话下去。
和 AI 男友、AI 咨询师这类偏向于倾听、交流的角色不同,AI 命理师会输出一些建议。有些无伤大雅,是否采信也可以全凭心情。一旦涉及到重要的人生选择或者大额的金钱支出,恐怕很难有人会轻信一个算法机器。
晗阳觉得,DeepSeek 拥有海量的知识库,还会“说人话”,最适合用来学习命理知识,帮助她理解那些晦涩的专业词汇。
至于预测运势,那还是要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