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个吴小明
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用户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924星]LegendApp/legen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254星]openai-realtime ... ·  昨天  
命里有票  ·  用DeepSeek和豆包分别计算了一个日期问 ... ·  3 天前  
命里有票  ·  用DeepSeek和豆包分别计算了一个日期问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那个吴小明

双十一,阿里帝国的扩张密码

那个吴小明  · 公众号  ·  · 2018-11-13 08:40

正文


从二战后一直战斗到今天的美军,可以说是全世界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军队,抛开价值观不提,从赢得战斗的角度来看,美军靠的是不断在战争中锤炼军队、拓展边界、测试和迭代武器,从而赢得世界霸主的地位。 ——— 刘主任《王者的孤独》



1


双十一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促销活动。


2009 年的 5200 多万,到 2018 年的 2135 个亿,对于这个节日,大家似乎关注得最多的,还是它各种打折促销的噱头,以及不断刷新吉尼斯纪录的销售数据。


这能理解,毕竟这个活动,灵感来源于美国感恩节大促。当年还没有成为 CEO 的张勇为了能让用户买到五折包邮的品牌货,对所有的商家都游说了一遍,结果只有李宁、联想、飞利浦等 27 家商户参与,由此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但发展到现在,双十一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年度盛事, 他已经不再是一个促销活动!” 马云在今年的天猫双十一狂欢夜上如是说。


此前,张勇在接受央视的采访时表示,双十一发展了十年,已经成了一个 “商业奥林匹克”运动 ,从十年前的 27 个品牌选手参与,到今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 180000 个。


年年刷新的不只是疯狂的数字,还有阿里巴巴的野心。 如果说阿里是一个帝国,那么一年一度的“ 11 · 11 ”,则是这个帝国的扩张密码。



2


通过双十一这个一年一度的“商业奥林匹克”, 阿里让自己的员工、产品、服务以及合作伙伴一起,在这一天共同挑战极限,从而达到一箭 N 雕的效果,才是双十一的最大价值。


这是一个超大型练兵场,几乎所有的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都在几个月之前就投入了战斗的状态。从杭州的西溪园区,到北京望京新总部,从贵州的大数据中心,到惠阳的智能物流仓库,以阿里系的骨干力量,挑动的万千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早早就厉兵秣马,应对一年一度的大考。


跟往年不一样,今年阿里数字经济体系首次全员 All in 双十一。这意味着,电商平台如天猫、淘宝、口碑、飞猪等;文娱板块如优酷、虾米、 UC 等;本地生活平台像盒马、饿了么、口碑等等;线下商超如银泰、居然之家、大润发等全部卷入到双十一大练兵上来。


这对阿里人、阿里的产品以及合作伙伴来说,它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挑战,挑战的是产品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极限。同时也是一个机会,通过大量的项目机会来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创意想法、产品实力以及变现水平。


本质上跟体育竞技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奥运会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那么双十一则是对商业实力的极限挑战。在特定的一天 24 小时内,不同的品类分别在不同的赛道里诞生一大批优秀运动员。



3


就内部管理的角度看,将近 9 万员工的阿里需要一直保持其创业初期的狼性文化,让“阿里铁军”的称号得以维持。 双十一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没有敌人”的阿里通过这一天,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无形的假想敌,把全体员工拉出来大操练一次。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双十一的 KPI 在阿里管理体系里的重要性,但从 2009 年开创了双十一的张勇,即将接班马云成为这个帝国的最高领导者,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事实上,在整个双十一期间,每个阿里人都绷紧神经,一些关键的岗位,在这一天甚至 “连病都不能生”。


随着阿里系全产品线的卷入,阿里内部的竞争也加剧,资源分配、创意攀比、技术比赛,都集中在这一时期,没有一个人敢怠慢。 加上清晰的目标,以及强大的企业文化自豪感,各条 BU 也在这个时候达到空前的团结。


这是百度和腾讯都缺乏的。


当一个公司上市之后,就很容易陷入“国企陷阱”,大家坐山吃空,不思进取。跟别的行业不一样,传统行业如果卡住了位,不怎么进取也可能维持很长时间,但互联网不行,一天一个样,今天很风光,明天可能就退出历史舞台。 短短的几十年互联网史不断的在证明,如果没有一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鸡血满满、不断推陈出新、纵横在浪潮之巅的团队,再强大的企业,也可能没有未来。


很多年前,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就提出百度需要有狼性文化,但狼性文化不是喊口号,得有历练的场景和机会,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和百度世界大会都算,但跟阿里的双十一比,还差得远。同样, 腾讯也严重缺乏这种大规模的操练方式,以至于很多深圳的年轻人认为,进了腾讯就是拿到了养老的船票。


这是阿里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地方,阿里一直坚信,战场是人才最好的训练场景。在成立之初,阿里靠“中供铁军”来推广这种狼性文化,当双十一起来之后,“中供铁军”的那一套迅速演变成全公司的“功守道”,发展到现在,则是每年上上下下都要参加的“高考”。



4


当然,面临大考的,不只是人,还有产品。


作为一个超级“数字经济体”,阿里的产品涵盖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物流、云计算、新零售、大文娱等多个板块,轻重缓急先后顺序可能不一样,但每条 BU 都在双十一期间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有媒体对此评论道,每一年的双十一,都将是业界对阿里数字经济体成绩的全面考察。


前期宣传,大文娱打头炮,从优酷土豆到 UC 浏览器神马搜索,再到口碑导购等,都肩负起不少流量输送的责任;到了双十一当天,天猫作为主战场,面临着巨大的峰值压力,单单今年, 2 05 秒的时间里就涌入 100 亿的交易量,这个压力明年会继续增加,难怪有人建议, 12306 网站应该交给双十一的技术团队开发。


与此同时,金融服务和云计算也在交易前后面临着巨大的拥挤挑战,一步出错,可能造成全线奔溃,毕竟交易、支付和数据反馈,是链接在一起的。尤其是今年开始,新零售的加入,打通了线下,玩法维度也扩充不少,不断进化的复杂系统背后,是阿里军团面临的无数个需要打磨的细节和技术难题。


双十一之后,另一条 BU 也闪亮登场,那就是肩负起苦力重任的菜鸟物流,一天产生的十多亿个包裹,需要调动整个物流行业来参与消化,即使这样依然压力山大,而且今年解决了明年又上一个量级,倒逼着菜鸟不得不加快创新,开发智能物流方案,联动更大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所以说,双十一也是阿里整个生态产品的年度大考,这些产品既要不断的创新升级,又要与大部队紧密配合,最终在双十一一次次突破吉尼斯纪录。大考过后,在接下来的一年,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这就是双十一对于阿里系产品的价值。



5


对阿里的合作伙伴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考试。


这么多年跟着阿里起来的商家,赚得盘满钵满的都精通阿里设计的各种游戏规则,并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在每年的双十一,他们都试图洞察潮水的方向,然后配合阿里推出合理的折扣和推广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双十一是一个年度的争奇斗艳舞台,因此大家会使出浑身解数,借着热点争夺 C 位的机会。


当然,重点还是产品和服务能力。随着双十一影响力的连年暴增,竞争也越加激烈,很多商家利用双十一推陈出新,通过打折处理积压货物的同时,推出新品在同行里脱颖而出,拼到底,还是产品的创意和质量。所以每年双十一过后,很多商家都借此开反思会,以规划接下来的一整年。


另一类合作伙伴,作为阿里的供应商,压力会更大。从天猫的一个线下互动营销技术供应商,到双十一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会务,再到双十一后承接阿里包裹的物流集团。这些第三方公司早在双十一之前就跟阿里签订了详细的合同,然后按照阿里的要求严格执行。


如果物流供应商最大的压力是每年刷新的包裹量,那么营销端的供应商则更要抓破脑袋,与时俱进,用最好的创意拿下阿里的合同之后,还要面临双十一各种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做完整的 Plan B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