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证50指数大涨1.79%!
巧合的是,就在上周五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
投资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念,保持长期持有的定力和韧劲,远离“炒小、炒差、炒概念”等短期行为。同时,提到从严把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而且,去年7月,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说过类似的话:
2016年3月至今,沪深股指稳中有涨,同时股指波幅收窄。另一方面,市场生态环境明显净化。市场炒新、炒差、炒小等投机炒作逐渐得到抑制,投资风格逐渐向价值投资转换。
前后两则消息,背后点出同一个意思:“价值转换”,而去年7月正好是白马行情的起点。
所以,这次监管层发声,大家务必仔细想想:“漂亮50”是不是又来了?
(今天,白马板块集体拉升)
注意一点,连续发声的背景发生在全球经济复苏阶段。
经合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处于一个缓慢扩张的状态。而且,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17年首次没有出现收缩的情况(红色部分)。
同时,2004年的增速结构和2017年非常相似。而纵观2004-2007年,当时全球经济进入复苏和扩张期,期间没有一个国家主体出现萎缩。
意味着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之下,中国受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拉动,2018年有望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这个结果符合上述的预判。
分析宏观经济趋势的意义,在于从长期判断经济向好还是向坏,反推股市未来走势。更重要的是,经济基本面对风格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数据好转时有利于大盘价值股,因为经济好转,市场资金第一个肯定想到盈利。
站在长周期看,无论是2013年开始的创业板牛市,还是2016年1月底大盘走强,背后的核心变量都是盈利,成为风格切换的分水岭。
综上,在全球经济走势向好的节点,监管层力推价值风格,未必是一件坏事。白马异动值得每一个散户思考:“漂亮50”是否又来了?
除了宏观因素,一份深度分析报告必须自上而下,除了宏观经济,我再谈谈当下行业、市场资金的情况,是否一致指向“价值投资”。
第一个,行业维度。自主品牌崛起,加速了行业集中化。
其中,以中国最赚钱的行业——房地产, 2010年至2015年,15家主流房企在6年中的平均拿地面积在全国300个城市中占比约为10%,2017年上半年上升至37%。
换句话说, 2010年至今,龙头房企拿地集中度大幅提升,近30%的小房企离开土地市场。
这种情况在各行各业相当普遍,与当年美、日经济转型期的特征一样。背后逻辑不难理解。
全国范围的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速减缓,市场竞争必然是越发紧张,龙头公司凭借资金实力和管理经验,反而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市场份额,从盈利层面支撑龙头效应延续。
第二,市场资金的选择。
首先,我注意到上周北向交易强劲,特别是5月31日前后:单日净流入57.5亿人民币,创4月18日以来的新高,方向是大消费板块。
从沪股通方面看,贵州茅台(净流入35.75亿元)、中国平安( 6.69亿元)、海螺水泥( 6.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