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壹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官方平台之一。“内容+”生态瞭望者,全景呈现国内外电影、电视剧产业传播图景,解码现象级内容产品的指数级估值,重构影视产业跨界连接符号,致力成为影视行业话语空间观察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哲学大师托马斯·内格尔 ... ·  2 天前  
慧田哲学  ·  蒋勋:性最高的层次! ·  2 天前  
慧田哲学  ·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 诞辰988周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壹

有钱又有人,国产古装IP剧离电影级特效只差6个月时间?

深壹  · 公众号  ·  · 2017-06-27 21:43

正文

锋芒智库

品牌立论 | 口碑行销 | 舆情数据 | 策略咨询


文|蒋顺发(新浪娱乐)



正在热播号称投资了2个亿的《楚乔传》,在收视率上扬演技收获好评的同时,却因为粗糙的“抠像”和造型俗艳造型浮夸的红毛卡通“鹦鹉”收获了一大波吐槽。


这些问题当然不仅只存在于这部剧中,多少年后,当人们回忆起现今的各类国产IP大剧,恐怕会想起那些年被传说中的五毛渣特效支配的恐惧。


传说中的国产《冰与火之歌》,拍出来的却是成人版“巴拉拉小魔仙”。而《孤芳不自赏》的抠图技术更是让“国产特效”成了低劣的代名词。


随着各类玄幻、奇幻、魔幻ip影视化成主流,特效俨然已经成了这类古装大剧的标配。只是当国产剧投资从几千万跨入动辄几个亿的大IP时代,无数大制作都标榜请到了顶级特效团队,但出来特效仍旧差强人意,宛如买家秀和卖家秀的惨烈对比。


为什么国产电视剧的噱头越来越大,成本投资越来越高,制作规模越来越标榜国际化,但特效还是只值五毛钱?到底是国产特效技术水平太差?还是从业人员姿势水平太低?


1

与时间赛跑:

电视特效为什么比电影特效难?


TWR兔将公司接待室的墙上挂着多部国产电影的海报,从《捉妖记》《天将雄狮》到《十二生肖》,都是他们参与过特效制作的作品。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电影特效制作的公司,兔将进入电视剧领域时间并不长,但其制作的《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不管在口碑还是成绩表现上都算的上出色。

  

似乎没有比他们更有发言权,来解释为什么,目前国内的电影特效和电视剧特效制作上,用的可能是同一批技术和人,却存在如此大的差别。

  

在TWR兔将特效总监charles看来,做电视剧特效其实比电影特效要难的多。这种难并非来自于技术。实际上,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和交流程度,国产特效技术已经可以接轨国际水平。但电视特效差于电影的原因是两者的制作环境不同。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部玄幻题材电视剧的特效镜头最多可达到了10000多分钟,但即使是《捉妖记》这样的电影,其特效镜头只有600个镜头,就算一部电影的每个镜头都是特效,也顶多为2000镜头。“电影按镜头算,电视剧则按照分钟来说,拍一部电视的特效镜头是电影的17、18倍”,charles也表示。而这意味着即使是什么都不做,只是光把文件输入和输出,这个时间就已经无法估算。

  

这样庞大的特效量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完工,对一个特效公司来说任务并不轻松。

  

而像电影工业那样一个镜头反复打磨许久,在电视剧语境里也无法仿效,最大的敌人便是时间。

  

一部电影完全可以在等特效后期打磨完全后再择期上映。但对一部电视来说,资金回收压力都压在前期的卖片环节。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剧种、IP概念、卡司流量更迭快速,电视剧滞压在手里越久意味着损耗越大,卖不出去的风险越大。“早点卖尽快播”成了电视剧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甚至有为了专门卖片而产的“预告骗”的出现。

  

一些IP大剧在先期发布的预告中出彩炫目的特效让人为之一振,但正片的结果往往令人失望:除了预告片中的出彩特效场景外,其他特效几乎难以入目。而这种花大部分预算和精力做预告片,本质上就是为了卖片。

  

“大家都在赶,没时间分给特效”,据某业内人士S透露,此前他就曾遇到过一个片方,为了能让片子赶上时间,原本可能需要一周才能做好的特效,只给了特效公司三天的时间。

  

让绝大多数特效公司无奈的是,电视剧片方给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大部分片方给到的时间是在三到六个月,这个时间要做50集的特效,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曾为几部奇幻大剧做过特效工作的V表示,现在给六个月的时间也都很少了,大部分都只给三个月。


《权力的游戏》剧照


时间的短缺带来的是质量粗糙,而可以被拿来对比的是,因特效技术而深受追捧的《权力的游戏》中的那只龙,仅仅只是模型还不包括动作,一个小团队做了六个月。在这样对比明显的制作环境下,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有差很多的。

  

charles表示“特效并不是有特别厉害的科技,我就可以十个人抵你一个人,并不是的。它是一个手工活,你有越多的时间,你雕琢的越细,他品质就越好。”

  

“档期对电视剧来说真的很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古装剧偶像剧,都瞄准了暑期档,它的主体受众就在这。”S分析到。身在这个行业中的一环,charles也能理解制片方,“资金都有回收压力,有时候有一个好的档期,你能够抓得住,大家都想抓住,现在档期也很难抢。”

  

而片子卖给电视台之后,如果碰上档期定的仓促,制片方有交片期限,后期特效的压力就来了,“我们也很郁闷,做这一行的没有人想做五毛特效,但有些时候实在是太多不可控的因素。播出时间是定死了,前面所有的东西都可能会延迟,我们被挤在最后面,就一直被压缩,常常到我们手上几乎是已经没有办法了。”V无奈的表示。

  

周播剧都是一边播剧,特效一边在做下周的后期,这一情况甚至已经成了业内常态。《孤芳不自赏》从开拍到播出仅仅用了7个月,而据知情人士透露,这部剧留给特效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而时间不足造成的粗劣特效,最终成了《孤芳不自赏》口碑断崖式跌落的最大原因。

  

面对被动的局面,不少特效公司联合剧方也在主动做出调整: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早在项目的筹备期间就开始介入。Charles表示目前正在做的《醉玲珑》就是在开拍的第一天就进入特效制作,《醉玲珑》从开拍到定档虽然只有9个月的时间,但其实特效工作也扎扎实实的进行了9个月。“因为之前做《三生三世》的经验,我们知道一定得提前,没有办法等到最后一天。所以《醉玲珑》反而时间比《三生》还宽裕了。”


1

花最少钱做最足的噱头?

特效也难为无米之炊


在各类玄幻大IP横行的档口,“特效”成了各类剧花式宣传的噱头之一。“邀请好莱坞特效团队”、“耗资几千万特效成本”、“采用艾美奖特效技术,国产剧首秀”、“挑战国产电视剧最高难度动物特效”……通稿上五花八门的宣传语大多数成了日后被现实狠狠打脸的flag。

  

“现在电视剧行业对特效的重视度根本没有起来,特效只是宣传时的锦上添花,”S表示。

  

尽管在资本的推动下,国产电视剧齐齐跨入亿元投资时代:《楚乔传》投资2亿,《孤芳不自赏》单集价格超千万,《军事联盟》投资超4亿……

  

但巨额的成本中大部分都给了明星卡司们,明星片酬屡屡上浮,几千万甚至破亿的天价片酬比比皆是。“国内目前制作费,大家都知道的,艺人片酬占一半甚至以上,剩下的各种匀一匀,分到后期特效的就很少了。”S表示。

  

V给小浪算了笔账:以50集的奇幻题材电视剧为例,特效成本在五千万左右相对比较合理。“现在有电视剧号称单集800万,如果一半给了演员,剩下400万,再扣一半给日常开销、服装置景,剩下200万,50集,还有1个亿。如果片方想好好做的话,并不是拿不出来5000万。”V表示,“那些宣称花一半的预算做特效是绝对不可能的,至少我从来没有遇过。相对来说,特效拿的还是比较少的。”

  

花钱和没花钱的差别往往能在特效上给出最直观的体现,据charles介绍,在特效中,比较昂贵的属动物特效和大规模的场景,如大规模海啸和战争。这些镜头动辄几十万,好的甚至高达百万。如果要忠实细腻地呈现玄幻故事中脑洞大开的飞禽走兽、打斗场面,特效的预算并不小。

 

时间紧预算少,一家公司显然没有办法在要求内完成,这就催生了“互联网时代”最普遍的形式:外包。我们去看一部电视剧最后的幕后名单中,可能关于特效制作团队就有密密麻麻的长串名单。

 

这也滋生了某种取巧的方式,花高价请来的国际级特效团队为电视剧代言贴金,但他们可能仅仅只做了剧中某个动物某个场景,剩下的场景全分摊给普通公司,这样就能花最少的钱做最大化的宣传。


《楚乔传》中的特效狼


《楚乔传》中的苍梧鸟


而这带来的结果可能是同一部剧中,特效“五花八门”、“bug遍地”。《楚乔传》中攻击女主角的狼群,外形以假乱真、表情细节细腻、动作流畅自然,这个场景甫一出现,让长期被国产剧“把哈士奇当狼”、“动物特效浮夸出戏”等低幼特效伤害的观众看到了希望。


然而没过两天,剧中出现的另一只特效动物“苍梧鸟”,却以红黄绿的俗艳颜色,扁平的二次元形象和缺乏细节的粗糙动作,在网络上被吐槽成了“网红”。同一部剧,同样是动物特效,颇受好评的狼和饱受争议的鸟,特效却天差地别。《幻城》号称请来了指环王特效团队,结果只有第一集出现的雪狮子看上去像是砸了钱,而之后粗糙的冰火特效,被观众集体吐槽为“辣眼睛”。


“一个再厉害的人他没有办法改变一个这么大体量的戏的品质。可能他只掌握和确保5%的部分,但是另外95%不在他的掌控范围内。”V也曾接到过这样的急单,某剧赶着上星,找了好几个公司做特效。但他们在拿到内容之后也是傻眼,“可能我们和别的公司做的就是前后场,但根本不知道另外的公司做了什么。假如主创团队没有一贯的设计,而是拆分给好几家公司做,你常常会看到很多戏前十集风格不太一样,品质也不一样。”

  

家够大的特效公司来做管理,或者甲方能够有聘顾一个专业的特效管理团队来协调这么多特效公司,也是可行的。“但我相信在大部分的电视剧的制作人的成本估算里,这一块是没有的。”

  

但令人悲哀的是,尽管抠像、渣特效已经成了观众频频吐槽的焦点,但也似乎很难带来什么改变。对于制片方来说,特效仅仅是锦上添花,不是赖以为生计的最重要一环,“大卡司阵容能拉动收视率,剧本好或者题材新颖能拉动收视率,没有人能实际计算出特效对一部剧的实际帮助,你有看到观众以为一部剧特效特别好然后去看的吗?”


S分析,“你像《太子妃升职记》,剧组还将“五毛特效”当成宣传重点。可见“特效不好”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也就是轻吐槽一下罢了,但整个行业水准提高,感觉很难。”



而身处特效这个行业的V也深感无奈:“我们其实有具备条件做好,经费到位,市场也有,剧本也够宏大,演员也有。但行业真正缺乏的是对特效工业的认知,太轻忽了视效的难度。”“毕竟这个市场都是逐利的,大家看不到‘提高特效’带来的直观收益,那也不会有统一的动力去推动整个特效的进步。”S总结到。


但希望也并非没有,“我慢慢看到一些公司在规划一季只有六集甚至更短的类似电影质感的电视剧,蛮期待这个可以落实,能够真正把电影工业带到电视剧来。”Charles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