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绿地卖车,目标三年销售百亿 ·  14 小时前  
t0mbkeeper  ·  我把 2023 年 8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红楼多少事,一梦话千秋(上)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2-02 21:03

正文


一  先讲讲因果

要解析红楼梦,首先要理一理中国文学史。

华夏文明数千年,精神探索延绵不绝,艺术表达类型繁多,演变方式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文艺演变史,也是历史的一个侧面,但是把它们连贯起来解说的不多。


毫无疑问,中国文艺史源于上古神话传说,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类。那时候生产力水平低下,只能以口头传说解释人心对社会和自然的认知和感受。

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有点古怪,但细细品味仍然是那么的有趣。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其起点便是神话传说。曹雪芹以神话为故事起点,并不仅仅是为了虚构那么简单。《红楼梦》的根系扎在整个华夏文明,触角延伸到每一个面,因此起点延伸到神话源头才是正常现象,


随着社会发展成熟,先秦时代社会分工明细,文艺创作也便有了分支。


仅仅是诗,也有了古老的形式,如《诗经》;有屈原创造的那个时代崭新的骚体诗,如《离骚》。不用说,对于现代人来说,他们看起来都很烧脑。但必须承认,这种烧脑非常值得。烧脑完毕,是感悟能力的提升,是个人品味的提升。


如果大家烧烧脑,就不会有现代快餐文化如垃圾泛滥。淹没在垃圾的海洋里才发现,烧脑是多么地必要,多么地正确,然而好像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于是只好把烧脑的任务留给下一代,从娃娃抓起,用力地烧。


当然也有看起来不那么烧脑的部分,诸如先秦散文。当然,也只是看起来不烧脑,想要仔细研读,还是很烧脑。因为诸子百家的先秦散文,可谓包罗万象。诸如儒家如何实行“仁”;道家怎么体悟“道”,就够钻研一辈子。还有墨家、法家、兵家、农家等等,每一家都足够研究很久很久。那是历史大周期运转之下,一个早熟民族数百年精英思索实践的结果。

要格局,有格局。

要意境,有意境。

要谋略,有谋略。


甚至连阴谋诡计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的东西当然很烧脑。然而这些烧脑的经典和红楼梦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很大。


首先,红楼梦本身就蕴含着各种诗词歌赋。要欣赏解读红楼梦,肯定绕不过各种诗词。


其次,红楼梦的模板是以明清社会形态为基础,而且牵扯了治国和斗争,描述了各种谋略。哪怕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内部,也是斗争连绵不绝。


到两汉时期,帝国体制已经发展成熟,文艺回归文艺,辞赋、乐府民歌等各种题材逐渐成熟,那些政治谋略性的元素逐渐减少。但是在历史散文中,还是有不少论证性质,但广度和深度已经逊于诸子百家的文章。


至于其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各种题材的文艺更像一个潜伏期,在等待另一个高峰的来临。事实上的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也是汉帝国解体之后陷入混乱,在为下一次(隋唐)大一统做准备。而艺术也和历史的大趋势趋同。


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高峰,其艺术,尤其是诗歌艺术,不仅仅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巅峰,也是整个文明史上的明珠。雍容华贵大气这些是基本;奔放与细腻辩证统一;再加上那个时代的人俯视天下的气度,造就了唐诗的不可复制。


宋词也是一样。宋帝国足够富足,但在军事政治上被北方马背民族压制。所以相比唐诗,宋词细腻温婉有余,而格局气度略逊,但艺术生同样登峰造极。

至于元曲,因为南方的农民世界第一次被牧民征服的关系,格调变成凄婉。只剩下“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聊以自慰。


而到了明清时代,因为前人在诗词歌赋散文探索方面已经走了很远,加上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推广,大规模描述社会现实成为一种可能。其优点在于,既可以描述现实,又可以把之前的艺术题材涵盖包容。于是大部头小说出现井喷,其中以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为标杆。四大名著中,又以《红楼梦》为千古绝唱。

二 梦境与现实

曹雪芹说: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事实证明,愿解其中味的人多了。


华夏文化数千年,包括整个华夏文化圈在内,论小说,无能出《红楼梦》之右者。


从艺术水平之包容性讲,它囊括了之前所有的文艺题材。今天的《红楼梦》相当于一个天然的题材库,一部文艺百科全书,整个东方独一无二,西方在我所了解的范畴内也只有歌德的《浮士德》有过类似尝试。但丁在《神曲》中内容写得够多,但表达形式单一。


从艺术水平之写实性讲,它是描述世俗社会的巅峰之作。其细腻、其全面、其结构之多变,在古典写实小说中,唯有《金瓶梅》可以与之比肩。


从艺术水平之浪漫性讲,其想象力天马行空、层层推进,不拘一格。


这些特色叠加起来,才是旷世巨作《红楼梦》,如梦如幻。因此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了一个放射源,映射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个映射有两层,世俗化与学术化。


《红楼梦》问世之后就一直被各路人马做各种解读、探秘。大观园的美女们分别对应谁?她们谁比较漂亮?谁比较适合做老婆或情人?这些听起来比较俗气老套的话题,竟然经久不衰。从极度保守的帝国,到相对开放的民国,到资讯极度发达的今天,还在讨论。一百多年来,类似的话题一直在延续,本身就是个奇迹。所有的奇迹都有原因,所有的原因的根源就是,大观园那些艺术形象塑造得过于成功,以至于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比如说春天满地的芍药花瓣,史湘云用纱巾把芍药花包起来当枕头。她喝醉了,躺在一个石凳上,枕着那个芍药花的枕头睡着了,憨态可掬。


这个情景不论说出来、画出来、还是想出来,都很美。这是艺术升华后的形象,并不俗气,所以生命力强。


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吧。但这也就是《红楼梦》衍生出来的一个话题而已,属于世俗世界一个简单的场景。至于那一贯以高、大、上自我标榜的学术界,表现得更为狂热。


一百多年来,各派专家学者教授对《红楼梦》的解析简直是车载斗量。

这些解析衍生出整个一套学说,叫《红学》。


什么是红学呢?套用那经典术语,世上本没有红学,读的人多了,也便有了红学。因为《红楼梦》实在是太火了。


有一个叫朱昌鼎的书生在屋子里坐着看书。某日一朋友来看他,见他一副钻研学问的样子,就问:“是不是在钻研经学呀”?帝国时代把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几个部分,经书是最神圣的,四书五经都是经书。朱昌鼎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就是在研究经学,不过不是你说的那个,是红学”。这便是红学的由来。


这听起来有趣,其实反映了当时科举产能过剩大背景下的压抑。当时科举过剩到什么程度呢?康梁变法之时,谈红学者要找点实事干干,便改谈经济;变法失败,实事干不成了,谈经济者又改谈红学。可见红学之魅力。


如今的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中国20世纪三大显学。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放在整个世界,都是非常罕见。上至政商学,下至工农兵,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不和《红楼梦》挂钩都不好意思。

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这些人都是帝国时代的老学者,用帝国时代的传统方式研究红学。


新文化运动,传统文化被批判,很多东西被扫入垃圾桶。老学究们成为被鄙视的对象,被新文化健将狠狠批。然而红学,这块老学究们的阵地,不仅没有被遗弃,反而被新文化健将们发展为新红学。胡适、鲁迅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红学作为一门严肃的学问堂而皇之地步入学术之林。


共和国诞生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时期差别很大,有时推崇,有时批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学又衍生出了当代红学派。


如果把红学按照派别划分,那就更多了。

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为四大学派。


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等。这些虽然繁杂,可以类比一下宗教派别,同时可见红学之热度。而且各派别都有著名的代表人物。


比如鉴赏派,代表毛泽东、鲁迅。

比如百科全书派,代表沈从文。

比如评论派,代表王国维。


如此这般。这些人既有帝国时代的老知识分子,也有新派文人,还有开国领袖,他们的立场各不相同,但都被红学吸引。不仅如此,红学甚至还跨越国界、跨越语种,引起国际热。古今中外,因为文学著作引起如此之多的热度,东方也就是曹雪芹的著作引起的红学,西方也就是莎士比亚的著作引起的莎学。堪称是奇观。


至于由《红楼梦》衍生出的艺术作品,那是数不胜数。《红楼梦》刚问世那会儿,就有人把书中场景做成绘画,绘制在马车上。后来《红楼梦》又转换为更多样的艺术形式:年画、连环画、泥塑、瓷雕、曲艺演唱、戏曲、话剧、舞剧、电影、电视连续剧等等。现在的中国人,即使没有读过《红楼梦》原著,也总会从其他的艺术形式里,多少知道些《红楼梦》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这么看,《红楼梦》引出一系列雅俗共赏的内容,其交叉点在哪里呢?


表面上看,世俗世界的世俗解读、《红楼梦》演绎出来艺术作品、学术上的红学,属于三个不同档次的思维;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三种解读,实际上都是一个目的,它有两层含义。


含义之一,解释如梦如幻的《红楼梦》的梦幻部分与现实部分、以及相关的逻辑基础。


含义之二,能把属于《红楼梦》的梦幻转化为现实中的元素。


所有这些转化,都依托于《红楼梦》的直接场景。因此就诞生出很多以《红楼梦》场景为题材的创作,它们的目的都是通过现实元素诠释《红楼梦》的梦幻。


《红楼梦》的主要场景之一在贾府。


贾府的核心是大观园。

因此大观园,就是《红楼梦》最为主要的场景之一,也是直观呈现《红楼梦》场景之所。



如今全国各地大观园主题的场景颇多。其中以上海大观园、南京大观园、北京大观园场景还原上耗资最大,效果最为名列前茅。


下一篇,我们就谈一谈北京的大观园。









[原创连载] 金融看世界

伟大的罗马帝国亡于一场必败的货币战争?

罗马共和国的挽歌:金融危机、中产阶级破产以及两党斗争白热化

罗马权力中枢被军工复合体和金融贵族控制,祸起货币制度的重大缺陷?

军工复合体与金融帝国是怎样在金融海啸中走向崩溃的?

黄帝尧舜禹汤居然都被金融危机所困扰?

河南人湖北人互相看不顺眼,居然从四千年前就开始了!?


未完待续……


了解更多:

在西单上班的鲁迅,是如何以饭局建构朋友圈的?——民银总部驻地文化底蕴之三

历经百年沧桑的正义路4号院——民生银行崛起之地的故事(上)

历经百年沧桑的正义路4号院——民生银行崛起之地的故事(下)

大时代金融,兼谈特朗普东亚游

中华文明的源头和红色中国的摇篮,为什么都是延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