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本账号归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所有,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行业宏观发展,企业管理案例,管理真知灼见,个人心智提升等相关信息,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w.adfait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思维混乱,是因为大脑没有结构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管理学  · 2019-01-13 22:02

正文

请你花10秒钟的时间,记住以下的20个数字:



好,我们再来试一组数字,还是花10秒钟来记住它:



其实这2组的20个数字是一样的,但是不是觉得第二组一下子就记住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第二组数据更符合我们大脑的使用习惯,数字与数字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和结构。


我们大脑处理信息有2个规律:


  1. 太多的信息记不住

  2. 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可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人口若悬河地和你讲了半天,他说的每个字你都听得懂,然而组合在一起,你并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内容没有逻辑,语句没有重点,就像刚才那一串杂乱的数字...


听他说话时间一长,你甚至开始头疼,变得焦躁,心里骂到:“你TM到底想说什么...?”


你别觉得听着难受,讲的人,他自己也许更难受!


明明心里有很多想法,甚至做了上百页的PPT,但就是讲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思维没有结构



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会不断地涌现出来,看似有很多,却杂乱无章,就像是衣橱里的一堆没有整理的衣服,彼此缠绕,互相堆砌在一起。


当有人问你,你能说说你有哪些衣服吗?


“嗯....我有很多衣服(想法)...”


能详细点说吗?


“我有一条蓝裤子,一条橘黄色裙子,一件白衬衫,还有件灰白条纹衬衫,一条牛仔裤,一条蓝色竖条纹的裤子,还有顶黑色的帽子,哦对了,还有一条蓝色裤子(这个刚才好像说过了)…”


¥#%@#¥%@…  你到底有些啥?


“我刚才说的都是我有的啊…”


语言是思维的传声筒


如果你的思维没有经过整理,就会像这堆乱糟糟的衣服,你拥有他们,却无法理解他们!


自己看着难受,别人听着难懂!


那怎么办?如何让思维变得既全面又有序呢?



你需要结构化思维



所谓结构化思维,就像是把衣橱里的这些衣服,分门别类地整理好。


比如按季节分类,按穿着场合分类,按服装风格分类等等..


这时候,别人再问你:你有些什么衣服呢?


你回答:我一共有208件装备,分为:


  • 夏季、春秋季、冬季三大类;

  • 每个季节的衣服又分为工作装、 休闲装、宴会装、运动装四大系列;

  • 其中,休闲装里有田园、淑女、简约三种风格;

  • 每种风格的衣服,拥有深色、浅色各3套搭配;

  • 另外配了4双运动鞋,5双皮鞋,6双休闲鞋,7个包包,8顶帽子来应对不同需要...


是不是听着清楚多了?


并且,当你需要使用这些整理好的衣服时,也会变得很方便。


比如,今天你想要和男朋友晚上去一个party,那么你不需要再从所有的衣服里翻来覆去地寻找,一件件试穿...


而是直接在已经分类好的衣橱中,找到宴会装区域,从里面拿起一套适合的即可。


把你的想法和思维内容,像整理衣服一样,分门别类地安放好,组成一个结构分明的整体,方便日后的理解、存储、使用。这个,就称之为「结构化思维」



学会结构化的思维,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能够习惯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思考,你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都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公司的线下门店,生意突然下滑,怎么办?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说...




思路清晰,考虑周全。


再比如,你们公司近期要举办一场大型的相亲活动,你是项目的负责人,目前正在召开项目工作会议,老板请你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目前的安排: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表达...





是不是感觉整个表达逻辑非常得有序,层次分明?


除了表达和思考,结构化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我问你:过去一年,你都学了些啥呢?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回答...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呢?


好,说了那么多结构化思维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能力呢?


接下来,我就带你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说起,帮助你快速学会结构化思维。



快速学会结构化思维



有一天,你驾驶着自己的汽车,在路上游荡,汽车突然停下,发生哄哄的巨响,无法行驶,怎么办?


是哪里出了问题?轮胎?轴承?发动机?油箱?还是有只猫在车里作怪?


一辆汽车,拥有上万个零件,当你发现汽车的行驶功能出现故障时,如果你不是专业修汽车的,你根本不知道是哪个零件可能出了问题,你能想到的也是这上万零件里的一小部分...


那怎么办?


你一通乱试后,最终无果,只得叫来拖车,将汽车送入了修理厂...


师傅一看,说:小问题,你稍等片刻…


然后咔咔咔,不到一局王者荣耀的时间,就把车给修好了!


为什么能那么快?


不是有上万个零件吗?


如果逐个检查一遍,至少也需要一天的时间啊,这还不算更换和维修的时间!


师傅为什么能那么快?


因为:结构!


在维修师傅的眼中,汽车并不是由上万个零件拼接而成的,而是「结构化」的:



  • 有了结构,师傅就能 由局部到整体 快速判断可能导致问题的所有区域。

  • 有了结构,师傅就能由 混乱到有序 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整块整组的排查。

  • 有了结构,师傅就能由 复杂到简单 将大问题切成多个小问题逐个击破。


透过结构看世界,你就拥有了化繁为简的能力!


结构化思维,关键就在于「结构」二字,如果你能找到复杂问题背后的结构,就能像修车师傅那样,将问题化繁为简,变成若干个小问题,从而更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案。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一个问题结构化呢?


结构化思考的步骤



第一步

明确目的,找到分解角度



所谓的结构化,是不是就是把问题拆散、切碎,然后再分类汇总就行了?


比如刚才整理衣服的的例子、汽车零件的例子,就是把一个整体,拆分成一个个小零件,然后根据小零件的属性,进行了分类汇总。


真的是这样吗?


并没有那么简单...


将一个「整体」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要素」,再将一个个「要素」组合成的结构,其实可以有很多种组合方式。


比如刚才的汽车零件,你也可以把它们按材质分类,方便垃圾回收;


或者按生产零件的厂家分类,方便返厂维修;


或者按头部、身体、四肢的构造分类,就能组合成一个大黄蜂….


同样的要素,组合成不同的结构,就能实现不同的功能和目的。因此,结构化思维,并不是简单地做个分类汇总,而是分解后,以什么方式组合,要达成什么目的?


所以,我们得在问题分解之前,先弄清楚分解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目的进行拆解与结构化。比如说,对于一个项目:


  • 如果目标是分析 进度 那就按时间进度,过程阶段来分解;

  • 如果目标是分析 成本 那就按工作项来分解;

  • 如果目标是分析 客户 那就按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等来分解。



第二步

按MECE原则,组成结构



确定了分解目的,然后我们就要开始搭建结构了,先说一种最基本的结构形态:金字塔结构。


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简单来说就是:先确认目标问题,再根据分解的目的,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类别,类别下再放入对应的不同要素,这样逐层分解,最终形成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结构。



并且,金字塔的每一层,都必须牢固,不能少一块砖,也不能多一块砖,不然整个结构就会垮塌,这个就称为MECE原则。


什么是MECE原则?


MECE是麦肯锡著名咨询师「巴巴拉·明托」在她的著作《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也就是金字塔的每一层,内容不能有重复的部分,也不能有遗漏的部分。



比如,你把衣服分类为:


  • 春秋季服饰

  • 职业套装


这个就有重叠的部分 有些衣服既是职业装,也是春秋季服饰;


也有遗漏的部分: 夏天穿的休闲服应该归到哪一类?


那么,什么才是不重叠,不遗漏,符合MECE原则的呢?


你可以按季节分:春秋装,冬装,夏装。

除了这3类之外,没有其他季节了,这个就是「不遗漏」; 春秋的衣服差不多,所以归为一类,夏天的衣服,春秋冬穿不了;冬天的衣服,也不能归类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里,因此「不重叠」,符合MECE原则。


是不是有点听晕了?


不着急,下面我用 一个例子 来说明:


问题:如何在未来三个月完成100万销售业绩?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构建金字塔结构:


方式 1 自上而下「 使用演绎法 」设计结构。


要完成100万的业绩,关键是客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类别进行划分,对不同客户类别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来完成业绩。


根据MECE原则我们发现,客户无非来源于三类:


  1. 陌生的新客户;

  2. 正在跟进中的准客户;

  3. 已经购买过的老客户;


因此,我们可以在金字塔的第一层,划分为:新客户、跟进中的客户、老客户这三类。



这样一划分,大致的思路已经清楚了:


  1. 开拓更多获取新客户的渠道;

  2. 提高跟进中客户的付款转化率;

  3. 促进老客户的复购;


根据这个策略,我们再继续往每个子分类中添加要素,比如:


  1. 在新客户下,添加可拓展的新渠道列表;

  2. 在准客户下,添加促销方案;

  3. 在老客户下,添加老客户回访计划等等...


如此这般,一层层演化细分,最终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其中, 第一层的分类最重要,它决定了你整个结构的整体功能。


不过,这个分解方式没有标准答案,你在运用的过程中,得根据实际问题,找到对问题的解决最直接有效的切分方式,比如:


  • 侧重于 分而治之
    可以按空间维度进行分类:新客户、跟进中客户、老客户;或者业务A、业务B、业务C;

  • 侧重于 进度把控
    可以按时间维度进行分类: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

  • 侧重于 战略聚焦
    可以按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机构客户、普通客户;

  • 侧重于 目标达成
    可以按演绎逻辑进行分类: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方式 2 自下而上「 使用归纳法 」提炼结构。


自上而下演绎法的好处是效率高,可以很快速地就把问题结构化。


可是,这种方式有个前提,就是你得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快速找到恰当的分解角度,或者大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结构可以直接使用,比如:销售额 = 流量 × 转化率 × 客单价。


如果没有现成的结构,或者找不到分解的角度怎么办?


你可以尝试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的提炼结构。具体怎么做?


1. 针对问题目标,穷尽所有能想到的内容


我们还是回到前面的问题:


如何在未来三个月完成100万销售业绩?


然后你需要开始头脑风暴,把能想到的所有相关信息,不管是建议方法、关键人物、还是重要事项、截止时间等等...总之,只要和问题相关,有多少写多少,完全穷尽。


你也可以找来一些帮手,把大伙儿关在会议室里一起讨论,运用群体智慧,通过各种唇枪舌战,各种奇思妙想,将想法、建议、点子铺满整个白板...



头脑风暴结束,你发现真的是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果然是人多智商低.....


是不是看着很头大?


还是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别急,我们接着进行下一步...


2. 用归纳法中的「求同、求异、剩余法」对内容进行分组


在分组过程中,你需要对内容进行一些增减修补,比如:


  • 把一些有明显上下层次关系的先连接起来,看起来比较方便;

  • 把同一分组中明显缺少的项目补上,比如客户分类中缺少「老客户」这一类;

  • 再把一些重复的内容删除,不恰当的内容进行修正;


经过一番调整,凌乱的内容很快被分成了5个大组:渠道、获客方法、产品活动、客户分类、沟通方式,这里的分组名称不要求太精确,因为后期可能还需要调整。


是不是感觉整体结构清晰很多了?


不过,这5类之间的逻辑,看上去还是比较混乱,内容之间也不MECE,而且也不是金字塔结构…


怎么办?


我们接着进行下一步…


3. 梳理逻辑层次,构建金字塔结构


接着,你需要开始梳理这5组的逻辑关系。我们发现,「客户分类」这个组和其他几组明显不同,渠道、获客方式、沟通方式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客户采取的不同的拉新、促销的手段。


因此,我们把客户分类这组拎出来,作为金字塔的上一层,把渠道、获客方法、沟通方式,根据客户的类别不同,重新组合,放在金字塔的下层。


在调整的过程中,继续修改归类错误,结构不MECE的部分,比如:


  • 「客户分类」中目前的内容是:新客户,准客户,老客户,机构客户。而机构客户和其他三类有重叠部分,不符合MECE原则,应剔除;


  • 之前的类别命名不精确,其实应该分为「渠道、营销」这2部分,不同的用户对应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渠道对应不同的营销方式;


  • 头脑风暴时只考虑了新客户的渠道,没有考虑准客户和老客户的渠道,要补上...



这样看上去是不是又清晰很多了?


咦?「产品活动」去哪了?


不管是新客户、准客户还是老客户,我们采取的产品活动都是同一个,因此可以把产品活动放在他们的上方,作为金字塔的顶端,这也因此成为了本次3个月业绩冲刺的核心活动。



现在是不是看到金字塔结构了?



第三步

调整结构,给出方案



目前这个方案看上去还不太完善。


因为内容基本都是通过头脑风暴得来的,比较零碎,但是结构已经出来了。


接下来,我们需要先检查整个结构是否MECE,逻辑层次是否有混淆的部分,调整一下。


然后,根据这个结构,再往里面继续增减要素,不断完善整个方案。


注:篇幅原因,就不再继续做深一步的完善工作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尝试。


最后,你就可以根据这个金字塔结构,给出未来3个月业绩冲刺的完整方案了:


你看,这样一步步梳理,我们就从一堆凌乱、没有规则的想法中,提炼出了一套有结构,有逻辑,可执行的行动方案。


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力量!


不过,结构化思维的过程,就是将问题分解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吗?


当然不是。


金字塔结构只是结构化思维中最基本的一种形态,是结构化思维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带你进入结构化思维的进阶技巧...



结构化思维的进阶技巧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结构化思维,可以将一个复杂的整体,分解成多个小部分来逐个分析,让思维可以细致又不失整体;也可以将零碎的信息分类归档,组合成一个金字塔结构,让思考可以发散又井然有序。


但是,整个过程既要头脑风暴穷尽想法,又得不断调整逻辑找出恰当的结构,还需要每一层都符合MECE原则...


这样下来,耗时就会比较长。而且,万一有些该考虑的部分,因为在头脑风暴的时候没有出现,后来也没想到,导致缺少一整个思考维度,怎么办?


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法,可以让你把问题快速结构化,又保证每一步都符合MECE原则呢?


下面,我就给你说一下结构化思维中的进阶技巧: 平面切割法



什么是平面切割法?



你拿出一张白纸放在面前,想象在白纸上即将填满的内容,将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案。



然后怎么办?


念个咒语,答案就会自动出现?


当然不是。


你需要拿起一支笔,开始对这个完整的方案,用横、竖线进行切割。只要你画的线是贯穿、封闭的,那么切出来的结构一定是MECE的。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肯定是无遗漏的;用线条把彼此分开,一定是相互独立不重叠的。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个线怎么画?


当然不能随便画,就像我们中国的汉字,一共有10万个左右,每个字都不一样,但所有的汉字,都是通过「点、横、竖、撇、捺、折、弯、钩」这八个基本的笔画组合而成的。


切割平面的线也一样,也有两个基本手法, 所有的结构都来源于这两个手法的单独或组合使用:



平面切割的基本手法



1 第一个画线手法: 两分法


两分法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彼此对立,加在一起又是一个整体。比如:有无、是非、黑白、阴阳、虚实、因果….


因此,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件事情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面,我们就能用一条线,将他们彼此分开,组合成一个对立统一体,而他们两者也一定是MECE的。


比如,你们公司最近想招募新员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招聘策略?


然后我们就开始思考,这张白纸上就是你所要面对的所有招募对象,是否可以用两分法,将他们分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呢?


我们想到了一个要素:能力。


我们可以把他们先分成:能力强、能力弱的两类,彼此对立,结合在一起又是统一的整体,符合MECE。



不过这个分类还是太宽泛,还有没有能组成对立统一体的其他要素?


我们又想到了第二个要素:态度。


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态度好、态度差这两类,彼此对立,又能融合统一。


可是,纸上已经被切割成能力强弱的两部分了,怎么办?


我们可以横向再画一条线,把纸切成上下两部分,上面的代表态度好,下面的代表态度差。


这样, 纸张就被我们切成了一个二维四象限 ,4个部分彼此MECE,面试者也因此被我们分成了四类,他们分别是:


  1. 能力强/态度好

  2. 能力强/态度差

  3. 能力弱/态度差

  4. 能力弱/态度好



有了这个结构,我们就能很方便地制定出对应的招聘策略了:


注:结构化思考是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的,至于分析完之后又应该如何给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还得看你的背景知识量,上面这个案例省略了具体策略的制定过程,有心的同学可以自行思考一下原因。


当然,遇到问题,你不用每次都自己切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