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奇麻麻在哪里
瓜妈,中科院发育学博士,看得懂脑电波,唱得响儿歌,做得精辅食。有两个高知不高冷的闺蜜,时尚辣妈土根妈和职场女神元妈,三个人将一起呈现给麻麻们神奇的带娃旅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  10 小时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 ·  昨天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  3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召开2025年全面从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神奇麻麻在哪里

耶鲁大学教授发现,决定孩子未来是否成功的终极原因!太让人震惊!

神奇麻麻在哪里  · 公众号  ·  · 2017-11-27 07:59

正文


瓜妈说:


昨天我忽然发现 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心理学家 耶鲁大学教授 卡罗尔·德韦克的书《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终于在中国出版了, 迫不及待推荐给大家,因为 她的 理论曾经对我在教育瓜瓜上产生过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实我很早就想把她的教育理念跟大家分享了,却只能找到英文资料,没办法给大家推荐详细的中文书目,这几天在整理的时候忽然发现她的书竟然有中文版了!赶紧和大家来汇报!



看完今天的文章,一定会让你和你的孩子受益匪浅, 因为她的实验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 决定孩子成功与失败的终极原因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影响并改变孩子。 连比尔盖茨都说,早点知道这个原因,会让你的思想和生活彻底改变。



1

实验发现,孩子面对困难时的表现,竟然天差地别!


德韦克教授从一开始就对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充满兴趣。于是,1978年,她和同事做了一项实验,找来一群孩子玩拼图,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拼图开始时很简单,后来变得越来越难。


很快地,那些 无助的小朋友开始责备自己 ,其中一个说道:“ 我晕了。 ”另外一个孩子则为自己辩解道:“ 我的记性一直不好。


但是,问题还在继续,而且越变越难。“ 现在一点也不好玩了。 ”有些孩子叫嚷道。


最后,这些孩子终于受不了了。他们还 弄乱拼图试图掩盖自己的失败。



但是, 让德韦克感到震惊的,是另一群成功孩子的做法……


当题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 他们并没有轻易放弃 ,而是说道:


我喜欢接受挑战。 ”“ 题目越难,我就越应该努力尝试。


当题目变得越来越难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并没有抱怨游戏变得不好玩,相反地,他们还会给自己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说:“ 我就快成功了!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面对困难如此的不同?





2

是思维模式,决定了孩子的成败!


德韦克先前一直以为:“一个人的天赋是确定的。你要么聪明,要么就不聪明。假如你失败了,也就意味着你不够聪明。”


但是随着她的研究深入,韦克发现, 决定这些孩子成败的,智商并非根本原因, 她们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思维模式! 而思维模式的差异会反过来 导致他们在智商上出现分化!



当那些无助的孩子开始失败的时候,他们就无法接受现实了,他们害怕失败,因为失败让他们看起来弱爆了,他们轻易就被打败了。德韦克把这些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变的想法,称为 固定型思维模式”( fixed mindset


而那些成功孩子的观念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失败只会让人更有挑战的欲望。德韦克将其称为“ 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固定思维的人: 规避挑战 vs 成长思维的人: 欢迎挑战


且当孩子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强有力的联结,长久下去, 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也就是说,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但决定了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积极态度,还通过激发更活跃的大脑活动,提高了孩子的智商。




这两种思维模式,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面。在人际关系中,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寻找那些让他们变得更好的伙伴,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只愿意找那些允许自己停滞不前的人。


在运动领域,有成长型思维的运动员会通过不断训练让自己越变越好,而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则会将自己不理想的成绩归罪于他人。


3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德韦克教授的研究结果证实,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她曾经在TED的演讲" The Power of Believing that You Can Improve"(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的力量) 中,就提到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做到这几点,可以帮助他 塑造成长型思维模式:


1.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要表扬孩子的智力或能力。



生活里常常听到爸妈表扬宝宝,好聪明!好能干!其实这样做并不会让他们学得更好,反而会使孩子认为自己被表扬仅仅是因为智商。最终的结果是,他们会拒绝接受挑战和承担风险,担心搞砸了,自己看起来“不聪明”、“很蠢”,长此以往,他们习惯待在舒适区,害怕失败。


所以 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具体明确,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他的努力、专注、坚持、创意、策略等等。 我们可以这么说,“宝宝搭的积木好有创意!好棒!”“宝宝看书看了5分钟呀!越来越专心啦!”


2.教会孩子运用“yet”(尚未达到)




德韦克教授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得到启示,在那所学校考试不及格的孩子得到的分数不是一个意味着失败的名词(比如不合格、F),而是“ not yet”(尚未达到)


这两者的意味完全不同。如果你得到是”不合格“的评定,意味着你被判定为失败者,已没有进步的空间,你学习成长的大门被关上了;而 “not yet”则意味着你在努力,只是还没有到达终点而已。这小小的一个词,对孩子的心理暗示是巨大的。


所以,如果孩子说“这个我做不了”,我们告诉他, 你只是现在还没有完成,通过努力,下次会做得更好!


大家也可以看下这个视频 德韦克教授的TED演讲: 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的力量》


4

写在最后: 最好的自己,一直在路上


德韦克的这个理论,与其说是教育孩子的,不如说,是给父母最好的一课。我第一次看到关于“成长型思维”这个理论的时候,忽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因为自己也曾一度习惯待在舒适区,也有过面对失败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的时刻,可是现在遇到困难,我就会想, “大多数成功的人不都是一路失败来的吗?”


真的就是思维的一个小小转变,它对你的生活是彻底的改变。而首先 让自己成为成长型思维的父母,你的孩子也会像你一样,不会轻易被困难吓跑,而这,正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好多麻麻说,为什么没早早发现我们,别担心,记得置顶,就不会看不到咱们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