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信宝典  ·  2025 年2月 | ... ·  昨天  
生物学霸  ·  打破校史,「双一流」首篇 Nature ·  昨天  
生物学霸  ·  蒲慕明院士:物理学出身的神经科学家 ·  2 天前  
BioArt  ·  Nat Immunol | ... ·  3 天前  
BioArt  ·  Nature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财务自由实证 #24 | 赢得生活,但没必要赢得辩论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21-03-03 12:54

正文

财务自由一直是我个人优先级最高的财务目标,从懵懵懂懂到制定具体的财务计划,再到如今渐渐靠近终点,我已经为此努力了五六年的时间。

为了能够更加透明、中立地证实普通人财务自由的可能性,从 2019 年开始我决定公开自己的财务进度,成为这个系列内容——财务自由实证。

我的目标——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Early Retirement)。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担心生计问题,更有底气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放心做那些自己喜欢,却不一定能够养活自己的事情。

有兴趣参考这个实证的朋友建议先看看之前的引导篇, 制定你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 和我一起财务自由 。这里还有两个资源对于大家理解实证会有很大帮助。

当初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30 岁前积累 500 万人民币金融资产, 根据资本市场的历史收益情况,这笔钱对我来说大致可以每年产生 50 万的“睡后收入”,足够支撑我选择自己想要但收入也许没那么稳定的理想生活。

计划进度

当前财务自由计划完成度 92.7%(当前资产 ÷ 目标资产),相比于上个月增加 2 个百分点。

我的本轮计划开始于 2017 年,从 2019 年 4 月开始公开实证。实证以前的本金 + 收益共同作为初始本金记录,实证开始后截至目前累计收益率 52.2%,浮盈 149 万。

(上个月搬迁数据的时候发现之前的记录有 bug,有些转入被记录了两遍,去掉这些重复的部分以后累积浮盈多了几万块、已投入本金则少了几万块,但不影响总资产曲线)

预算及储蓄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虽然收益数字看着激动人心,但其实只是投资路上一个不可控的结果。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应该是控制预算,踏实储蓄,这是普通人积累财富最重要的一环。

主业努力多赚钱、践行预算少浪费、不被短期波动干扰坚持投资才是一切的根源。

为了保证储蓄率,我们家每年会制定一次家庭年度预算,2021 年度依然沿用 2019、2020 年的预算计划,每个月 2100 欧元的预算。预算节余或者超支会累加到下个月的预算中。

财富积累就是把宏大的目标拆成可执行的每个小目标,财务自由始于最初简单的预算制定和储蓄。

这个预算和开支图包括了我们生活中 除了下面备注部分提到的一次性大额开销外的每一笔开支,也包括旅行、自费医疗和意外开支等等 。下图是我们的具体预算分配,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总额上限 2100 欧元是固定不动的。

2019 年 3 月实证至今没有计入预算的部分:

  • 2021 年 2 月春节发给大家的红包;

  • 2021 年我们可能会买房,首付、中介费这些也不会算进来,但是杂费和月供会全部算进预算。

愿望清单

愿望清单 “致命三问” 是我非常喜欢的两个工具。想买一个东西先不要急着剁手,放进愿望清单里缓冲一下,思考优先级,再根据预算行动。

这样可以砍掉不少无用的消费,并给真正需要或者喜欢的东西留下了更多的预算,改善生活的同时,反而降低了总开销。 这两个工具的目标不是为了尽可能少花钱,而是在不超出预算的前提下,买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我比较推荐的工资到手后的优先级顺序:

  1. 储蓄/投资,先储蓄投资再消费;

  2. 活着,房租水电,基本生活;

  3. 愿望清单里的重要项目;

  4. 其他杂七杂八的。

这个月的愿望清单 👇。二手卖掉了之前买的投影仪,发现还是电视更实用,只是最近都好贵,等等看后面会不会打折。

我的投资组合

继续躺赚,具体的大家可以看我的 十年之约系列 ,更完整一些。


上个月写实证又遇到了久违的评论——质疑我是骗子——好像瞬间又回到了刚刚开始写财务自由的时候

我自己其实早已不像几年前那样介意这些留言了,反而是觉得有点好笑。我们已经准备盘点收获、迎接新的生活,而回头看有些人还在原地踏步。

但没想到把也太给气坏了,拉着我抱怨了好久(好像这是我头一次翻这些留言)反倒把我给越说越气。为了家庭和谐,我只好上去拉黑。

后来想想,我遇到的这些问题也算是财务自由路上小伙伴们会遇到的各种反对意见的缩影,所以多说两句我的看法吧。

践行财务自由和投资理财这些年,最不缺就是“质疑”的声音。

当我开始读《富爸爸穷爸爸》了解到财务自由这个概念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这本书就是骗小孩的,投资赚不了钱。

当我制定了自由计划、开始投资 A 股的时候,有人告诉我,美国能有财务自由是因为美国有长牛市,中国股市就是“呵呵”。

当我因为投资 A 股开始赚钱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股市又要开始割韭菜了,而我就会是下一个。

当我读那些已经赚了钱、也足够财务自由的伙伴们的分享和思考时,这些人依然在,只不过他们已经没法再质疑自由、质疑赚钱,于是他们又开始质疑「你如何创造价值?」。

……

讨论问题的人分两类,一类是真想搞明白问题的人,但还有一类,他们并不关心我们到底在做什么,他们只想通过否定别人的努力来证明自己有多么高明。

能在生活里看到希望的人,会更专注于管好自己的生活,力所能及帮到身边的人。

而如果在自己的生活里看不到希望就会转而去管别人的生活,通过贬低和攻击他人来满足自己。

这样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想赢,而有些人只想赢得辩论。

我们从中学不到任何东西却要为此浪费大量的精力,我们花在辩论上的精力越多,剩下用来解决问题的精力就越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