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猎卷
时间把真理引向光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猎卷

猎卷书单:每周法律新书

猎卷  · 公众号  ·  · 2024-10-11 1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 蓝字 关注

本周新书速览(2024年第42周)
01 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中国法治出版社]
02 无效合同法律实务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释义与适用手册
[中国法治出版社 ]
04 行动中的理性
[当代中国出版社 ]

05 数据产权论

[商务印书馆]
06 数字法治(总第十期)
[人民法院出版社]
07 人工 智能法律指南

[法律出版社 ]

08 ESG法治框架:基于比较法的视角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09
权力的数据伦理学: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本方法新解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0 中国经济法学的理论思潮与认知范式
[法律出版社 ]
11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商务印书馆 ]

12 期创设行政宪制: 被遗忘的美国行政法百年史(1787~1887)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3 企业金融方法的多样化与法

[商务印书馆]
本周新书详情(2024年第42周)

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程啸 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以下简称《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的条文为蓝本,结合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和其他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逐条、深入、细致地阐释法律条文的涵义及适用要点。全书从条文要旨、理解与适用、疑点与难点及相关规定等不同层面,体统深入地介绍了《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的适用要点,指引侵权责任领域法律疑难问题的解决。
本书是广大专家学者、法律实务人士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学习和运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和《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的必备资料用书。

无效合同法律实务研究

隋彭生 朱永平 著

内容简介
合同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 债权合同是民事合同的一种,本书所说的无效合同,是无效债权合同。合同效力是指合同约束力,包括形式约束力和实质约束力,有的合同开始仅发生形式约束力。 形式约束力是法锁效力,实质约束力是给付效力。 合意是约束力的源泉,无效合同的本质是无效合意。
无效合同没有形式约束力,也没有实质约束力,不能产生意定之债。 无效合同并非不发生任何效果,它作为民事法律事实,可以产生法定之债。 无效合同是违反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合同,在《民法典》的语境下,无效合同就是非法合同。 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后果处理,是实务中纠结的问题,不仅要依法,也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 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后果处理,是实务中纠结的问题,不仅要依法,也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
本书以《民法典》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对无效合同作了简明阐释,并多视角观察、评析无效合同。 本书对无效合同的有关专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作者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理论体系比较完整。同时直面实务中常见的疑惑,穿插解析85个压缩案例,重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尾编是“本书观点综述”,介绍了作者对无效合同的基本观点和阐释思路。
本书是一本法律实务书,也是一本专著,适合法律实务工作者阅读,可以供理论研究工作者参考,也可以作为在校法学本科、研究生开拓法理思考空间的课外读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释义与适用手册

刘胜军 著

内容简介
刘胜军教授潜心于公司法研究十余年,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法学重要期刊发表系列公司法论文并有重要获奖,入选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和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推荐候选人。在新公司法实施之际,其将多年潜心研究公司法的诸多心得体会用于对新公司法条文逐条解释说明,内容全面深入,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展示深刻的理论观点,同时结合自己长期的法律实务经验,注重回应公司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本书的条文释义特别关注与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的融贯,注重从民法学原理来阐释有关条文,关注公司诉讼程序的具体化,因此,很值得推荐。 ——朱慈蕴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公司法修改专家组成员
刘胜军教授长期从事公司法研究,成果颇丰,编著的这本公司法注释书注重实用性,适合法律实务工作者和法科学生。释义内容回应公司的治理实践和纠纷实践;同时,注重公司法与民事诉讼法的结合,阐明公司纠纷在民事诉讼程序上的实现;此外,致力于重要条文都有配套的案例及出处,帮助读者在具体场景中更好地理解公司法条文。 ——郭俊秀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兼法律合规部总经理
本书对公司法的条文通过“理解与适用”“相关规范”“案例指引”的目次及结构安排,以极其简约的风格,深入揭示了公司法条文的法理,精确地解释了条文的文义,并以典型案件示范、引导条文的正确的适用。相信本书必将有助于对新公司法的全面、准确的理解,为实现其立法目的和预期调整功效作出贡献。 ——郭富青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行动中的理性

[美]约翰·塞尔 著

文学平 译

内容简介
间隙是有意识的决定和行动的特征;
理性只能在间隙中发挥作用;
理解行动中的理性,
关键是理解间隙与向上适应指向的关系。
约翰·塞尔界定了实践理性经典模型的六大主张,分析了它们为什么是错误的,并争锋相对地提出了他自己的实践理性理论。他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只有非理性行为才由信念和欲望直接引起,例如,由痴迷或成瘾而引起的行为。就理性行为而言,以信念和欲望的形式而出现的“原因”与以决定和行动的形式而出现的“结果”之间存在间隙。一是做出决定的理由与决定之间有间隙;二是决定与行动的开始之间有间隙;三是复杂行动的开始与行动的完成之间有间隙。间隙是有意识的决定和行动的特征,这个间隙的传统名称就是“意志自由”。理性行为要以自由意志为前提,只有当一个人可以在各种理性和非理性的选择中做出选择时,理性才有可能;理性思考预设了一个不可还原的自我概念;意志薄弱不是什么奇特的现象,而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塞尔的分析简明而深刻,丰富了我们对人类理性行为的认识。

数据产权论

申卫星 陆志鹏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数据产权及相关问题。通过横向分层和纵向分阶实现从原始数据到数据应用的解耦,创造性地提出“数据三三制确权法”。

横向分层:从客体、主体、内容三方面对数据与信息、数据的来源者与处理者、来源者所有权与处理者用益权进行分离。

纵向分阶:以企业数据用益权为基础权利,为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利用、数据产品交易构建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阶段分层确权格局。

本书突出了数据产权领域法律和技术的相互交融,将数据产权的法律制度和技术实现进行有机结合,为数据产权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通过独特的框架和多维度的探讨,本书可为数据产权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数字法治 (总第十期)

最高人民法院主管 最高人民法院主办

内容简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部署,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 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决定》紧紧抓住数字技术变革机遇, 要求 “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其中,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字”“数据” 被多次重点提及, 涵盖数据共享、产权归属、市场交易、 利益保护以及跨境流动等方面。 为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 《决定》 相关部署, 本刊特开设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专栏,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本期圆桌论坛主题为电子证据的法治化路径。2012 年我国电子数据法定化以来, 历经十余年探索, 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运用机制日趋成熟, 但依然面临多重艰巨挑战, 如实践中普遍面临电子证据 “打印件” 审查难题, 电子取证措施与诉讼法体系衔接不畅, 跨境电子取证不能适用传统地域管辖理论, 以及数字人权保障机制的迫切需求等。 与此同时,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走进司法, 电子证据呈现以海量数据为底色的“大数据分析报告”“机器证据” “区块链证据” 等新样态, 迈入以代际转换为特征的新阶段。人机关系的新定位、 人工智能证据的审查认定等议题, 均成为亟待解决的法律难题。 鉴于此,本刊特邀五位专家进行笔谈, 旨在汇聚智慧, 为这些新兴类型证据的法治化路径提供宝贵见解, 共同推动当代司法证明体系在数字新浪潮中的革新发展。
本期另有“虚拟财产专题”“学术专论”“法治实践”“青年视点”栏目,邀请法官与学者就数字时代刑事侦查、企业数据确权与保护机制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人工 智能法律指南
[美]伍德罗·巴菲尔德 [意]乌戈·帕加洛 编著
冯子轩 汤烨凡 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工智能法治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科全书,梳理了世界各国面对人工智能挑战的法治理论与实践变革,覆盖了人工智能与法律交叉领域的重要议题,呈现了全球人工智能法治领域的发展蓝图,引发人们对法律体系与科技创新的深刻思辨,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治理提供可贵的借鉴经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是权威的法律工具书之一,值得法律人人手一书,经常阅读。

ESG法治框架:基于比较法的视角

叶榅平 朱晓喆 主编

内容简介
本报告系统梳理研究了美国、欧盟、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ESG法治框架,从ESG法制发展、ESG信息披露、ESG投资、ESG评级等角度对ESG法治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我国ESG信息披露要求在更新调整中趋于严格。具体来看,ESG的主要监管政策调整呈现两个主要趋势:一是披露指标更加丰富和具体,信息披露广度不断拓宽;二是披露要求更具强制性,要求企业披露ESG信息,并提高披露质量。后,在此基础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ESG法治建设经验,为我国ESG法治建设提供参考,并提出了我国ESG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权力的数据伦理学: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本方法新解
[丹]
格里·哈塞尔巴赫
毛延生 王晓将
内容简介
本书对权力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重点对具有人工智能能力的大数据社会技术基础设施的历史脉络和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探究了针对人类的分布式伦理能动性与人工智能的道德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塑造这些基础设施的开发者、科学家、立法者与使用者的实践文化系统。

中国经济法学的理论思潮与认知范式
单飞跃 张玮 著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法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丰富多元的经济法学理论思潮,这些理论思潮主要有:干预—调控主义思潮、整体主义思潮、理性主义思潮、历史主义思潮、分析实证主义思潮、立宪主义思潮。这些理论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提出“促进-发展”目标范式、“秩序—权益”法益范式(双层法益保护结构范式)、“经营者-消费者”主体范式、“风险-安全”功能范式、“监管-监督”实施范式、“经济宪法—经济行政法—社会经济法”体系范式,分别从经济法的法律目标、经济法的法益保护、经济法的特定主体、经济法的社会功能、经济法的实施方式、经济法的体系构成等角度,提炼了经济法的一些特定认知规律。这些特定认知范式的形成,对中国经济法制度的完善以及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深入具有指导意义和引领价值。


从天下到世界:
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何俊毅 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以晚清国际法传入为线索,以主权国家的核心要素为架构,结合晚清主权意识生成之历史特性,从司法主权意识、领土主权意识、国民意识和国际社会意识四个维度出发,对晚清主权意识的生成进行微观考察。不仅史实性地呈现出晚清中国世界秩序观从传统帝国向现代民族主权国家、从“中国之天下”向“世界之中国”的巨大转变,而且还通过揭示19世纪实证主义国际法与殖民扩张的共谋,揭露了殖民扩张时代的实证主义国际法对形式平等的主权理论的扭曲和重塑。



期创设行政宪制:
被遗忘的美国行政法百年史(1787~1887)

[美] 杰里·L.马肖 著
宋华琳
张力译 译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了1787年至1887年间的美国百年行政法史。讨论在1787年至1801年的联邦党时期如何架构财政和税收部门、设立总检察长、设立行政课责机制、在普通法背景下进行司法审查。在1801年至1829年的民主共和党时代,如何实施禁运行政和土地行政、建构相应的内部行政控制体系。记述了在1829年至1861年的杰克逊时代,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消解、公职轮替与行政组织的改革、蒸汽船规制的兴起。继而讨论了镀金时代的行政法、文官制度的兴起以及退役保障金裁决和禁邮令的实施。
本书让读者了解美国建国百年间行政和行政法的运作,揭示出一幅曾被遮蔽的美国公法史长卷。本书对我国行政法史、内部行政法、国家建构与行政法的研究亦不乏启示和借鉴意义,适合从事行政法学、宪法学、法学理论、政治学、美国史、美国法和美国研究工作的读者阅读。

企业金融方法的多样化与法
[日] 德冈卓树[日]野田博 编
高师坤 范文臻 译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多位日本法律专家围绕企业各类金融活动中涉及的法律课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讨,分别以转让的真实性、SPV中如何防止投资对象公司破产、政策限制与金融贷款行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发行股票中的信息披露、MSCB中的漏洞和对策、评估师的监管等为主题,结合日本和美国的法律规定以及相关判例,对相关金融行为与法律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对实际情况进行总结的同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以及实务上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分析的抓手。本书可以为企业在各类金融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解决思路。

- E N D -
点击 下方长图
可至 猎卷书店 购买更多经典好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