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杠杆游戏
“杠杆游戏”,资本精英的选择。由前媒体人和经济研究员主笔,致力于用数据读懂经济中的杠杆和泡沫。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高中生随便出手,做了个折叠手机?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五毛特效拍哪吒,我的笑点和泪点在打架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30岁母单和25岁早婚,婚恋观差别有多大?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被章子怡轰下台,他犯了哪些面试大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杠杆游戏

万科高喊“活下去”,你的房子该套现了? |房产

杠杆游戏  · 公众号  ·  · 2018-09-29 22:43

正文


撰文|蜜姐

今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对金融圈来说如此,对房地产行业来说也是如此。

不过相比从4月份就开始出现暴雷,之后行业及人员不断调整,金融行业的波动虽不小,但剧情相比房地产行业来说,实在缺乏跌宕起伏的戏剧性。

上半年,杭州在万人抢房,如今被报道某楼盘,因房子降价业主拉横幅维权。

而早在2012年就预测楼市进入“白银时代”的万科,最近开秋季例会,满会场“活下去”的标语,看得同行直喊:瑟瑟发抖。


01

万科内部会议满会场“活下去”的标语,传递的信号备受关注。

当然,房企的死活,大部分人并不关心。

没买房的人,关心的是什么时候买,才能在以同样的钱买到最大最好的房子。买了房,不止一套的,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该高位套现。

最近,蜜友圈里,就关于房价会降到什么程度,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想要搞清楚如何行动,首要不是关注外部纷繁复杂的信息,而是先搞清楚你的需求。

有蜜友关心,什么时候是底部,刚需才该出手。对此,蜜姐认为,关键是对刚需的定义和需求,恐怕有些人有点误解。

刚需族,是非买房不可,而非可等一等的人。凡是可等一等再买房的,确实也没房,也需要买房,准确来说,叫有购房需求的人,但未必是真正的刚需。

比如前几天,我提到为了孩子9月读书,不得不赶紧买房,8月迁户口的朋友,这是真刚需,不买不行,等也不能等。

还能等一等的,是有购房需求,但未必到了刚需的份上,你当然可以选择观望,等着降价了买大点面积或品质好点的盘。

02

而关于是否要套现,也是如此,还得看你的需求。

业主降价维权这种现象,以前也出现过,还不止一次。上一次是在2014年,而2012年就出现了楼市进入“白银时代”的说法,当然结局是出人意料的去库存和货币化安置政策,非但没有变成“白银”,反而连三四五六线,甚至县城的楼市都火了。

之前蜜姐的多篇文章,也分析过投资客就该消停消停,不要跟进三四五六线城市,不要看到哪里火就去哪里买。

我国的楼市,在追涨杀跌方面,与股市相比,十分神似。


如今,一些城市的楼市开始出现量价一起回落的现象,立马有人开始着急自己的第二套、第三套房子要不要立马套现。这还得看你的需求,而是看到买房送宝马就慌得一比。

你的房子当初买在哪儿的,有没有学区,离商圈、地铁站是否够近,生活配套是否方便,你本来买来是想长期持有,还是想短期套现。

房子的变现能力相对其他投资品来说,本来就要差很多。对普通家庭和个人来说,买房更多应该考虑长期持有。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现在卖了手里的房子,这笔钱是否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这笔钱是否能在同一地段或更好地段买到同样大小的房子。你想清楚答案了,自然知道现在该做何选择,而非听风就是雨,瞎焦虑。

03

楼市下行,有人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心态,满心欢喜。但其实,很可能危机离大家都不远,都得好好盘算下自己如何“活下去”。


除了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的调整表现在明面上,其他行业的日子就很好过,能够实现某些人看着房子便宜如白菜,自己捡便宜的期盼?

恐怕是想多了。不只是行业的调整,如今内外形势都变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影响方方面面的,单一个房地产业就上下游就关联十几个行业。

中秋节,我去参加了业余的学习培训,同组的小伙伴,分别来自银行、房企、基金公司、招投标公司等,其中不乏知名国企、央企的人,有普通员工、也有管理层人员。大家放弃休息时间来充电,也无非是感到现在的形势,想要好好“活下去”,安于现状不太靠谱。

编辑:王心


往期好文

张小平影响中国登月?你的身价通过离职最大体现!

房价降了,你蠢蠢欲动了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