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辟谣了,辟的是“自媒体赚的零头是设计院赚的全部”,并且实事求是地说“房地产效益好的时候,设计院20年的工作,已经让我安居乐业了”。
以下是正文。
这两天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可能都刷到了类似
“结构设计师退钱哥失业”
类似的消息吧。
对于这个消息,有人表示行业下行,大家都是时代的眼泪,有人认为他不过是做自媒体失了本职,更有甚者觉得他现在自媒体赚的可比干建设行业多了去了。
有人说,人家混得好着呢,有什么好唏嘘的。对于这点,我是怎么也不能理解,大家心寒的是行业啊,怎么有些人把自己的屁股代入到了不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现在来还原一下事情的经过。
首先,退钱哥是谁,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不知道的看下面这个动图。
事情是这样的,退钱哥在高铁站墙上发现自己设计的幼儿园,有所感想,发了个微博,在评论透露自己失业了。
针对这件事,有些建筑行业自媒体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抒发下对建筑行业现状的不满,我认为无伤大雅。但有的自媒体说什么“
不过退钱哥因为表情包走红网络,失业后全职做自媒体,说不定赚的更多,可以全球到处飞着看球了。
”那纯纯的是臆想,是不知道建筑行业曾经多辉煌,也不知道做自媒体也不是这么简单的。(哦不对,他们怎么会不知道呢,这么写的人也做自媒体啊)
如果现实就是让人焦虑,那传播事实就不叫传播焦虑,如果不尊重事实,把“以点带面”变成“以偏概全”,那就是吃人血馒头。
终于,退钱哥发视频
辟谣
了!!!看看他怎么说。
以上内容基本就是回顾事情经过,并且也认为
“建筑行业不景气”“工作机会较以往呈断崖式的下降”
,下面的内容开始辟谣。(
为什么我要写这么细,因为真有人看不懂啊
)
总结一下,中心思想:
1、退钱哥在建筑行业的时候也是吃到了红利的,
“设计院20年的工作已经让我安居乐业了”
;
2、房地产(含建筑行业)曾经很有钱(潜台词:现在不行了)
其实到这里已经算结束了,不过我还想说几句,无关退钱哥这件事,单纯本来想写个辟谣,但是写到这里越写越气,决定再写点,直抒胸臆了。
我讨厌三种人
:
——这样说的人,既有“既得利益者”,也有刚工作的年轻人
——对于前一类人,我只想说“去你妈的,老不死的”
——对于后一类人,我表示“别自欺欺人了”
-
第二种
,有些机构成天发的不是这个院怎么了,就是那个院怎么了,说着行业药丸,然后一边开始卖各种注册建筑师/规划师/转行咨询/法律咨询等等课程,不过我说的不是这些机构。是一些人啊,看到这些机构发这些文章就贬低人家,我要说的是这种人。
——对于这样的机构,我认为不应该用“散播焦虑”否定他们的行为,只要他们传播的确实是事实,那就君子论迹不论心;
——对于从业者,我只能说擦亮眼睛好好甄别,不要焦虑上头盲目花钱;
——对于看到这些机构的文章感到愤怒、生气、恶心等等感受的人,你可以不看,别把自己身体搞坏了,答应我,对自己好点。
-
第三种
,享受了时代的红利,赚够了(能活到退休并且荫庇子女的钱)的某些“上位者”,这里面也分几种:
——总是说“我们那时候熬夜加班几个月一套房就到手了,你们现在就是不愿意努力”——这种老登活该被人diss;
——粗暴扩张阶段做着粗糙的工作赚够了钱,现在又“反思”起行业来了,但是“反思”后的工作量却是年轻人来干(并且没钱)——这种人“真让我感到恶心”;
——看似开明天天说着类似“大家也清楚行业不景气”“有困难大家一起扛”“困难时期更要降本增效”之类的话,但是实际利益一点也没出让,我寻思你们说这些话的时候怎么不把之前红利时代的收益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呢?怎么不降自己的收入来增加员工效益呢?怎么就只会在差旅报销上抠抠搜搜,在计算人员成本时显得自己“在养活你们”——虚伪。
最后声明,我只是说我讨厌这些人,这只是我的个人行为,并且不会因为有人和我辩驳就改变想法。
那今天就到这里结束啦,欢迎留言讨论。
文中的图片文字未经许可不要随便“引用”。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够
转发分享
,点个
在看
并且点个
赞
,给个
赞赏
~~也欢迎
规范转载
~
也希望大家和我多留言互动啊!(据说这样可以增加我的推送在你的订阅号里出现的概率)
▼